【Computex 2014】工研院發表 3D 掃描與穿戴式創新技術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4 年 06 月 03 日 15:07 | 分類 3D列印 , 市場動態 , 穿戴式裝置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智慧行動裝置正夯,工研院在 2014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發表 3D 掃描、穿戴式、觸控面板等多項下世代創新技術,包括短短幾分鐘就可掃出立體影像的「手持式 3D 掃描器」、節省成本又環保的「非黃光之卷對卷創新製程」及揮揮手就可操作的「ITRI 智慧眼鏡」等技術,預計將為行動智慧生活帶來新一波科技激盪。

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劉軍廷所長表示,隨著 3D 列印快速發展,工研院開發的 3D 掃描技術,可提供國內外廠商 3D 掃描建模技術,並協助建立 3D 列印產業完整服務系統。根據 Wohlers 估計,2013 年全球 3D 列印市場規模約 23 億美元,預估 2021 年可達到 108 億美元。未來 3D 掃描器可望成為智慧生活的一部份,人手一台掃描器不再是夢,更將引爆新一波 3D 列印商機。

桌上型及手持式 2 種規格,建立 3D 列印檔案非難事

工研院此次展出桌上型及手持式兩種不同規格的 3D 掃描器,其中桌上型 3D 掃描器是以紅外線投射到被測物體上,利用雙攝影機裝置同步擷取物件的影像,可快速完成掃描,最大可量測 25 立方公分的物體,適合掃描模型、元件等小型物件;而外型輕巧的「手持式 3D 掃描器」,可不受限於待掃描物件大小,不論是人像或大型物件,都可以在移動掃描瞬間取像,只要短短數分鐘,就可將心愛的人或寵物立體呈現在螢幕上,甚至可進一步使用 3D 印表機複製出模型,此技術可應用於 3D 列印、人像 3D 公仔製作、文物保存及數位典藏等。

超細導線印刷技術導入金屬網格觸控面板,環保又降低成本

為符合消費性電子產品輕薄的設計趨勢,觸控面板也因應日新月異的產品需求而快速演變。相較於步驟繁複及成本高昂的黃光蝕刻製程,工研院以創新設計的卷對卷設備與傳輸技術,將精密導線印刷技術導入觸控面板製程,在超薄基板上以直接印刷方式(direct printing)進行導線製作,只要一台設備就可取代傳統圖案化濺鍍、塗佈到顯影、印製及蝕刻等 7 台機台,導電墨水的材料使用率也從 5% 提高至 95%。而在材料部份,由於傳統 ITO(銦錫氧化物)受限於銦為稀有金屬,較昂貴且有缺料之虞,產業界正積極尋求替代方案,工研院以卷對卷超細導線印刷技術來印刷金屬網格(Metal Mesh),兼具成本競爭力與環保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