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行動支付擴散至穿戴裝置及汽車,深入連結各消費應用領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3 月 14 日 15:30 | 分類 汽車科技 , 穿戴式裝置 , 行動支付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2016 年行動支付擴散至穿戴裝置及汽車,深入連結各消費應用領域


2016 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中,行動支付已向跨平台裝置邁進。Visa 跨入與智慧錶商 Pebble 及本田汽車(Honda)等策略聯盟,萬事達卡(MasterCard)也與 WISeKey 合作,將付款整合至STI(safety interfaces)技術加密,以供購買高價時尚產品。TrendForce 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資深研究經理謝雨珊表示,2016 年遠端行動支付載具將不侷限於智慧型手機,服務已可延伸至穿戴裝置和汽車中使用,隨著連網裝置不斷增多,安全性驗證機制將更顯重要。

謝雨珊指出,行動支付具有地區性,根據不同服務範圍,需要協調業者越多,利益分配問題更為複雜,但其商機仍吸引大廠投入。手機品牌大廠、電信營運商、金融業者,甚至科技公司都紛紛藉不同消費領域進攻,由於市場規模龐大且應用別五花八門,尚需配合地方的金融相關法規與消費習慣以尋求獲利。 2016 年 3 月 Google 推出的行動付款程式 Hands Free 前導計畫,以美國洛杉磯南灣地區試點,於麥當勞等餐廳小額付款做為切入市場的第一步。小米 5 旗艦手機採 NFC 解決方案,讓用戶以手機支付大眾運輸車資,目前擴及上海和深圳等地。

萬物聯網、跨平台整合的便捷同時造成交易的安全性隱憂。謝雨珊表示,如何使消費者對支付條件產生信任,為行動支付的考驗之一。除 GlobalPlatform 組織制定「可信賴執行環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TEE)」規格供相關業者遵循外,更安全之身分識別將影響整體產業發展。目前生物辨識方式將支付系統的安全防護提高到另一個層次,成為眾多廠商研發焦點。如指紋,虹膜、聲紋、人臉等辨識技術,將實現各驗證機制之可能性,亦開啟辨識技術發展和用途。

 

穿戴裝置乘上行動支付風潮,商機爆發

目前行動支付應用以小額為主,支援 NFC 之行動裝置結合 App 付費為未來發展趨勢。對穿戴裝置業者而言,結合行動支付功能可增加消費者使用動機,提高產品銷量。隨基礎建置逐漸完善,包括具 NFC 功能手機、讀卡機、後台帳務清算系統等,各業者透過提供多樣化服務及差異化經營模式,加速商家與消費者間以最低成本且簡易的方式進行交易,串連起整體消費活動與行動交易之生態體系。

 

行動支付將成為車聯網體系落實的第一步

車聯網話題延燒至今,可連網功能已成為今日高階車款的指標,廠商亟欲找尋眾多應用端中可落實的領域。謝雨珊指出,行動支付可為車聯網體系的建構帶來催化作用。Visa 結合本田汽車,透過車載系統顯示,當探測到燃料減少時,即導航車輛到最近的加油站,加油後只需透過螢幕完成自動繳費。未來不只是汽油,還可擴及在加油站購買物品。

(首圖來源:Flickr/Vodafone Medien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