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LINE Pay 綁卡繳保費,富邦人壽獲准試辦 |
作者 陳 冠榮|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06 日 16:40 | 分類 支付方案 |
Tag Archives: 行動支付
無卡提款行不行,國銀 2021 年再挑戰使用版圖 |
作者 中央廣播電台|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03 日 22:46 | 分類 Fintech , 支付方案 , 財經 |
搭配行動支付,無卡提款近 2 年成為國內銀行推動民眾使用的提款方式之一。無卡提款讓消費者使用 ATM 提款機時不再需要使用卡片,藉由手機 App 、指紋辨識或是刷臉,就能夠到 ATM 進行款項提領或是存款。儘管國內有民眾認為無卡提款相當方便,但也有民眾認為,無卡提款還得掏出手機看密碼序號反而更麻煩,或是操作得要花更多時間,不如實體卡片方便。國內銀行則分析台灣民眾的使用趨勢,認為未來無卡提款在國內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繼續閱讀..

LINE Pay 可綁 7-11 會員,嗶一聲同時完成支付、發票載具、會員累點 |
作者 陳 冠榮|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30 日 16:05 | 分類 行動支付 |
在零售通路付款同時存下消費紀錄、累積會員點數,是相當常見的事。為了回應廣大用戶需求,LINE Pay 終於也推出「我的會員卡」新功能,在支付 App 裡整合店家的會員卡,消費時掃描 LINE Pay 付款條碼,就能同時累積店家的會員點數,還讓發票存入載具,首波先與超商龍頭 7-ELEVEN 完成會員系統整合。
央行打通台灣支付的任督二脈,新台幣現鈔未來也能數位 |
作者 中央廣播電台|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28 日 7:45 | 分類 支付方案 , 第三方支付 , 行動支付 |
國內電子支付愈來愈普及,但仍存有許多痛點,像是互通性不佳、使用上有門檻,須綁定銀行帳戶、金融卡或是信用卡,甚至是商家對於手續費或其他成本的考量,因此不願採用。中央銀行為打通台灣國內支付環境的任督二脈,加快數位貨幣(CBDC)的研究,目前正進行第二階段的試驗計畫,預計2年內完成。接下來待技術和資安問題解決後,根據央行調查資料顯示,中性認為 4 至 6 年後,有機會上路實施,但也有看法認為得 7 至 10 年。 繼續閱讀..
LINE Pay 加入保險與貸款新服務,掃碼繳交保費、線上完成申貸 |
作者 陳 冠榮|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29 日 19:00 | 分類 行動支付 |
LINE Pay 持續創新支付應用,29 日宣布推出「保險」與「貸款」2 大金融服務正式上線,保險服務提供 3 大功能,讓 LINE 用戶可直接掃碼或進行身分查證,快速完成保費繳交;還能透過貸款服務,便能查詢其合作銀行的貸款專案,省去一一搜尋的不便。
LINE Pay 業績大公開:用戶數達 840 萬人,前 3 季創造逾 356 億交易金額 |
作者 陳 冠榮|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13 日 18:45 | 分類 行動支付 , 財經 |
LINE Pay 13 日公布最新業績數據,截至今年 9 月底為止,用戶數達 840 萬人,交易筆數超過 8,500 萬筆,並帶動超過台幣 356 億交易金額。LINE Pay 也預告隨著消費者支付習慣的改變,第四季會有全新功能服務即將登場。
PChome 子公司 Pi 拍錢包與支付連整併,計劃打造 Pi 行動生活平台 |
作者 陳 冠榮|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5 日 17:40 | 分類 支付方案 , 行動支付 |
經過一段時間的內部籌劃,PChome 網路家庭集團 14 日正式公告,旗下子公司拍付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與支付連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經網家董事會決議後進行整併,未來以拍付國際為存續公司。
三倍券 7/15 上路,財金公司金流高速公路全面備戰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13 日 12:00 | 分類 支付方案 , 財經 |
振興三倍券將於 7 月 15 日登場,許多人早已備好消費攻略,好康一網打盡。不過,有別於多數民眾的雀躍心情,一間不到 300 人的公司正處於「戰時狀態」,全員從早到晚繃緊神經,力拚讓三倍券背後金流順暢運作。 繼續閱讀..
MIC:行動支付首選偏好度首度超越實體卡,掃描條碼仍是主流 |
作者 TechNews|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13 日 11:15 | 分類 支付方案 , 行動支付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針對台灣消費者,進行 2020 上半年行動支付大調查,發現若商家支援所有支付工具,台灣消費者首選行動支付的比例(35.3%),已首度超越實體信用/金融卡(33.9%);除此,在消費者常用的交易方式中,行動支付從 2018 年 43.8%,成長至 2020 上半年的 59.7%,首度追平第 3 名的電子票證(60.1%)。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表示,短期內行動支付與實體電子票證暫無直接替代關係,但中長期可觀察兩者是否將進入黃金交叉;除此,未來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與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若二法合一,對產業的後續影響也值得觀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