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智慧電表「用手抄」,這是哪門子的智慧?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7 月 05 日 8:03 | 分類 能源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電智慧電表「用手抄」,這是哪門子的智慧?


根據 6 月底台電提供的最新數據,目前智慧電表裝設家戶數僅有 1 萬戶,遠遠落後 100 萬戶的既有目標。

「目前全台 1,300 萬個低壓用電戶中,裝有智慧型電表(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的用戶僅有 1 萬戶。」台電配電處處長王耀庭指出。根據上面的數字計算,台灣低壓用戶的智慧電表市場滲透率,僅有 0.07%。相比美國 2014 年全國滲透率已經達到 30%,亞洲的南韓也有 11%,日本東京電力(TEPCO)公司滲透率也有 15.97%,這個數字低的可憐。

台電從 2013 年開始安裝智慧電表,至 2015 年完成 1 萬用戶裝設,但這 1 萬用戶是試驗用戶,經過這 1 萬戶的試驗後,台電還處於更改產品規格期,對於智慧電表最終產品與通訊使用頻段都還沒有定案,智慧電表要大量裝設還有漫漫遙遙之路。

 

玩文字遊戲,智慧電表還是要「手動」抄表?

而台電還玩文字遊戲,在台電對外的新聞稿與採訪中,把一點都不智慧的「電子式電表」歸類到智慧電表。在這樣的計算方式下,台灣智慧電表用戶瞬間增加到 36 萬戶(1 萬智慧電表用戶+35 萬電子式電表用戶),滲透率增加 35 倍到 2.7%。

台電的說法是,「雖然現在用的電子式電表並不能傳輸即時資料,但只要『未來』嵌入傳輸模組,就可以變身智慧電表,因此應該稱為『智慧型電子式』電表!」

但台電的說法,並沒有被學界支持。現有 35 萬戶裝設的電子式電錶,無法提供即時的資訊,也因此無法做到遠端控制與品質監測,而且每家每戶的電費都必須用人工手動抄表,根本稱不上是智慧。

數位時代配圖

▲ 台灣低壓用戶現有 3 種電表差異。台灣低壓電用戶以機械式電表為主,約 1,264 萬戶,電子式電表約 35 萬用戶,而智慧型電表約 1 萬用戶。(Source:大同網站截圖)

最終產品與通訊頻段都還沒有定案

「最新的設計智慧電表介面,正委託工研院研發中,最快要 2017 年才會開始採購。」王耀庭指出。

「台灣電表多安裝在地下室,智慧電表試驗時使用免費免執照的 2.4GHz 頻段,但這個頻段,雜訊多干擾大,因此最後評估改換 800-900MegaHz 頻段。這個頻段需要向 NCC 執照,要等到拿到執照後才能動作。」王耀庭強調。

什麼時候頻段才能拿到手?「頻段主導權不在台電手上,我們還不能確定。」王耀庭說。

 

一戶 5 元,低廉的人工抄表成本,讓台電偏安於傳統電表

技術面的問題還容易克服,真正讓台電沒有動力裝設智慧電表的主因是投資成本的問題。

「智慧電表的投資回報率太低了。」王耀庭指出。目前台灣每戶每月人工抄表費用為 5 元,1,300 萬用戶總共也才 6,500 萬元一個月,一年費用約為 7.8 億元,但若 1,300 萬用戶全都要裝設智慧電錶那就先花 800 億元台幣,還不包括控制中心建置與維運費用。

台灣低廉的人工抄表成本,讓智慧電表裝設成本顯得高昂,讓台電偏安於傳統電表,沒有裝設智慧電表的急迫性。

而台灣低廉的電價,也讓民眾對節電節能相對無感,若無補貼,一般民眾沒有裝設智慧電表的需求。一般家庭裝設之後,每年可節省約數百元的電費,但一個智慧電表就要價 3,000 元至 5,000 元台幣,讓民眾自行掏腰包裝設的意願極低。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chia ying Yang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