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離岸風電商進軍美國與亞洲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1 月 11 日 13:40 | 分類 能源科技 , 風力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歐洲離岸風電商進軍美國與亞洲


歐洲是離岸風力發電的先驅,廠商累積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最近,他們開始將目光轉向美國和亞洲,尤其看好台灣。

根據歐洲風能協會(European Wind Energy Association)的統計,歐洲目前有 87 座離岸風場,主要集中在英國和德國的北海,總裝置容量 14GW(GW 為 10 億瓦),占全球市場的 9 成。

此外,離岸風機的主要製造商 Siemens Gamesa、MHI Vestas、Senvion,以及離岸風場的開發商丹麥的沃旭(Ørsted)、瑞典的 Vattenfall、德國的 E.on、EnBW,也全在歐洲。

歐洲第一座離岸風場,早在 1991 年就在丹麥啟用。不過,由於德國併網施工遇到困難和建置成本高等因素,一直到最近 5 年,離岸風電業才站穩腳步。

結果,後來的發展出乎許多觀察家的預料,隨著供應鏈的建立、經驗的累積和風機效率的改善,離岸風力發電的成本在短短幾年內大幅下降,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發電選項。

繼 2017 年 4 月,沃旭和 EnBW 以 0 元標下德國的風場後,2017 年 12 月,Vattenfall 也以 0 元標下荷蘭的風場。幾年後完工啟用,這些開發商將不用再依賴政府的收購保證,發的電直接在市場上賣。

現在,歐洲的離岸風電商打算進軍全球市場。EnBW 的綠電部門主管谷塞威爾(Dirk Guesewell)告訴德國「商報」(Handelsblatt)説,「接下來幾年,歐洲計劃建置 350 座到 400 座的風機,這樣的量實在不多。」EnBW 是德國第 3 大能源公司,原本經營的主力是核電,福島核災後轉投入綠電的懷抱。

他透露,EnBW 正與一家亞洲廠商談合作計畫,「歐洲在離岸風電的規畫、開發、興建和營運累積的經驗和知識,在各地都很搶手,我們正打算出口。」

沃旭的執行長保森(Henrik Poulsen)也表示:「我們在台灣很活躍,對台灣市場期待很高。」除了台灣,越南、日本和印度等亞洲國家也打算投入離岸風電。

沃旭是全球最大的離岸風力開發商,目前在台灣推動「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總投資金額上看台幣 3,000 億元。

保森預期,離岸風電將從歐洲走到全世界。他說,美國對這個科技很熱衷,麻州、紐約州、新澤西州和維吉尼亞州都準備大力投資。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的能源業分析師波納尼(Berthold Bonanni)指出,海上的風強勁又穩定,不像陸上風機有噪音問題,而且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幾乎都靠海,這些都是離岸風電的優勢。他說,歐洲的離岸風電技術領先,歐洲以外的地方很難一下子追上,「有機會成為熱門的出口品」。

(作者:林育立;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