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開打,301 制裁真相是沒有贏家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3 月 23 日 14: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美中貿易戰開打,301 制裁真相是沒有贏家


美國總統川普 23 日簽署 301 調查結果,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徵高關稅與投資限制,中國也在不到 12 小時後提出報復清單,美中貿易戰開打,但如同所有的戰爭,結論可能是沒有贏家。

今年 1 月川普(Donald Trump)語出驚人地表示,當初支持中國加入 WTO(世界貿易組織)是錯誤決定,雙邊貿易烏雲密布。

美國接連對太陽能電池、洗衣機的防衛措施,對鋼鋁課徵懲罰性關稅,緊接著又宣布 301 調查結果,讓 301、美中貿易戰等西元 1980、1990 年代的歷史名詞再度回到世界舞台,主因在川普對 WTO 的不信任,讓雙邊制裁手段凌駕於多邊貿易體系規範。

什麼是 301 條款?

根據美國 1974 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第 301 條款,美國貿易代表與總統可應申訴或自主決定對外國政府「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貿易措施發起「301 調查」,並採取單邊制裁措施,如撤銷貿易優惠、徵收與受損規模相當的報復性關稅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全球貿易量成長,各國發生貿易摩擦頻率也隨著增加,美國是主要消費出口市場,在全球貿易體系建立前,美國大量運用 301 手段保護國內產業,台灣、南韓與日本等亞洲經濟體常成為標靶,雙邊談判頻繁,火雞肉開放、智慧財產權等都在台灣貿易史上留下烙印。

301 是片面制裁手段,主控權幾乎都在大國手中,美國在 1970、1980 年代,常用「301 調查」手段處理對他國的貿易逆差。1980 年代前後,中國尚未崛起,當時日本是對美國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美國在 1976 到 1989 年間,對日本鋼鐵、電信、醫藥及半導體等製造業發起 14 起 301 調查。

除一般 301 條款,美國 1988 年在 1974 年貿易法基礎上設置針對智慧財產權的「特別 301條款」(special 301)與針對重大貿易障礙(市場開放)的「超級 301條款」(super 301),並在 1989年首次啟用超級 301 條款,認為日本在超級電腦與衛星等方面封閉市場,經協商後,日本最終開放相應的國內市場。

美中曾 4 次互提報復清單  終以談判收場

1990 年代末期,中國採取改革開放政策,經濟崛起並積極融入全球市場,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也逐漸擴大,美國曾在1991 年、1994 年及 1996 年分別對中國啟動「特別 301 調查」,3 次中方都在美方公布報復清單後同樣以報復清單回敬,而美國在 1996 年啟動特別 301 調查後,直接宣布如果中國不採取措施,將對中國出口價值約 20 億美元的產品課徵懲罰性關稅,但 3 次角力最終都透過談判解決,達成 3 項智慧財產權協議。

除智慧財產權問題,美國 1991 年也曾針對中國對美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設置不公平貿易壁壘問題,啟動 301 調查,並在 1992 年祭出價值 39 億美元的報復清單,最終達成協議,中國承諾未來 5 年內對美國商品取消進口壁壘。

1994 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決定成立 WTO,中國就表態希望成為創始會員,最後中國僅列為觀察員,遲至 2001 年才成為 WTO 會員。

WTO 開啟多邊貿易規範 ,美 301 受箝制

WTO 1995 年成立後,會員國間如果有貿易爭端,都須透過 WTO 下的爭端解決機制處理,許多國家將美國以單邊行使貿易措施的案子告上 WTO,如 2002 年歐洲聯盟、日本與南韓等 8 國針對美國鋼鐵201案,向 WTO 提出控訴,WTO 2003 年底裁定美方違法,應回復正常關稅稅率,扭轉過去單邊行使貿易措施情勢。

2010 年,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曾根據 301 條款提出申訴,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綠能工業啟動 301 調查,最終美中雙方在 WTO 爭端解決機制下達成協議,未採取任何貿易制裁措施,這也是最近一次美國對中國啟動 301 調查。

不過,美中雙邊經濟安全會議中持續討論的智慧財產權議題,遲遲沒具體進展,加上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川普去年上任後,對 WTO 的不信任,讓美中以及全球貿易陷入險境。

川普今年接連祭出對太陽能與大型洗衣機的防衛措施、對進口鋼鋁產品課徵懲罰性關稅,都被外界認為是劍指中國的激烈行動;接著公布針對中國的 301 調查結果,外界普遍認為,川普一連串激烈措施,是為讓中國直接與美國面對面,解決美國對中國的巨大貿易逆差,但這次相較過去更激烈的手段,波及範圍甚廣,除美國國內有不少反對聲音,被夾在中間的其他國家如歐盟、加拿大等都表示反彈,甚至揚言報復。

貿易戰沒贏家 ,台灣產業備受衝擊

其中,台灣立場更艱困,因與中國產業關聯性高,許多台商在中國投資,且有許多對中國出口的中間財所製成產品最終銷售到美國,據經濟部提供資料,台灣去年輸往中國(含香港)總額為 1,133.2 億美元(約新台幣 3.4 兆元),占總出口額 86.97%,扣除 WTO ITA 協定項目後約 292.3 億美元(約新台幣 8,769 億元)。

如果美國對中國制裁,台灣不可避免會受衝擊,而現階段政府能做的就是透過雙邊諮商方式,盡量向美國爭取豁免,間接受衝擊部分,則要靠業者分散市場因應。

未來如果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仍未獲得可令川普滿意的解決結果,貿易戰勢必越演越烈,美國可能面臨其他國家狀告 WTO 的問題,但走完裁定程序至少要花上一、兩年,對被制裁國的產業衝擊已造成,美國國內也會因進口關稅增加,造成成本增加而受更大層面影響。

川普端出以 301 條款及各種單邊制裁措施來「維護美國利益」,但中國甚至其他國家是否買單尚待觀察,可確定的是這只是貿易戰的開端,而貿易戰中沒有贏家。

(作者:廖禹揚;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