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國內外共享經濟龍頭,「台灣協作暨共享經濟協會」成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7 月 25 日 17:00 | 分類 共享經濟 , 市場動態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集結國內外共享經濟龍頭,「台灣協作暨共享經濟協會」成立


隨著數位科技迅速發展,「共享經濟」正襲捲全球。為推動台灣融入全球「共享經濟」大趨勢、大浪潮,十多家國內外共享經濟企業 25 日宣布攜手成立「社團法人台灣協作暨共享經濟協會」,並與台大管理學院曹承礎教授共同發表全台首份共享經濟白皮書,齊心協力推動台灣共享經濟發展。

台灣協作暨共享經濟協會理事長,同時亦為 Zipcar 董事長的彭仕邦宣示,台灣共享經濟非常有潛力,初步預估,叫車服務年產值約為 500 億、運具服務為 400 多億、停車空間 200 億、人力共享產值更可能達 120 億,還有知識、金融、醫療等許多尚待開發的共享經濟領域。他認為,去年台灣電子商務總產值可達新台幣 2,300 多億元,共享經濟產業應可拚過千億年產值。

他強調,共享經濟發展不是分食任何現有的產業,而是要把餅做大,協會希望透過共享經濟的發展,創建更好的機制,讓整體經濟發展更好。

共享經濟產業發展有賴健全進步的法規環境,協會將持續建立產官學各界溝通平台、凝聚社會對共享經濟共識、加強台灣與國際共享經濟團體交流合作,以及研析與社會和諧共榮的政策法規為宗旨,為該會的重要目標。

目前民間共享經濟業者最需要政府法規創新,參考國外成功案例,以輔導取代禁止、以溝通取代裁罰,新創公司障礙、舊法適用與否或稅務負擔等問題,都需要產官學一起解決。

做為共享經濟發展政策法規協調主管機關的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指出,共享經濟的創新商業模式,是不可逆的;她坦誠表示,所有新創業者、共享經濟業者到台灣發展,一定程度都會碰到台灣法規太過嚴格、無法鬆綁的問題,她說她是學法律的,台灣法規因為過去不民主、戒嚴的環境,很多機制都是用管制思維制定法律,防弊大於興利。她進一步指出,去年 10 月上任以來,要求各部會法規鬆綁,己鬆綁 338 項法規,她強調她的做法和過去不同,不要要求公務員自己檢討,而是希望業者來告訴政府,是「由下而上、由內而外」。希望共享經濟協會的法律專家來挑戰現有法律,告訴政府哪些法規是不合時宜的,讓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無法發展。她相信和協會有合作機會,在兼顧既得利益者、消費者權益下,為發展共享經濟努力,創造消費者、業者、政府三贏局面。

而台北市產發局林崇傑局長亦表示:台北市在訂定自己的共享經濟發展政策,台北市非常積極、願意把這個城市當成實驗場域,在法令還有限制的情況下,讓各種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在台北推動。

記者會一開始,先播放來自日本、香港、新加坡、南韓共享經濟協會的祝福影片,理事長彭仕邦致詞指出,國內外共享經濟企業成立協會是凝聚業者市場上的力量,結合好的經驗值,建立有效的平台和政府溝通。展望未來,他希望共享經濟能從破壞式創新,轉變成提供經濟發展有建設性建議的經濟模式。協會將在增加產官學界溝通、推動產業相關法令政策,及促進共享經濟多元發展三方面努力,期許未來孕育台灣的獨角獸企業。

對於各界關心的台灣共享經濟產值問題,彭仕邦表示,協會聽到去年台灣電子商務總產值台幣有 2,000 多億元,非常高興;他認為共享經濟不遑多讓,甚至有可能超過。他指出,Master Card 研究報告預期 2015-2020 年,共享經濟上從傳統到共享載具的平台將大幅增加 54%,亦即,共享經濟對消費者需求產生很大變化,共享經濟不是搶食現有市場,而是擴大市場、發展經濟。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一開場致詞就說,共享經濟發展到協會成立,把國內外企業組合在一起,做為政府、業者、民眾間的橋梁,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她先說明國發會在推動數位國家、數位政府的方向,在談到建置新創產業、數位經濟的生態環境(ecosystem)也是重點時,她表示,了解新創業者遭遇法令問題的困境,她強調政府是敞開心胸,願意聽取業者意見,和大家合作為新創事務、包括共享經濟,建立可行的法規環境。

記者會上也邀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曹承礎教授發布台灣第一份共享經濟白皮書,報告點出共享經濟雖潛力無窮,但目前仍在世界多國面臨全球治理與政府合作的挑戰。相較於美、中與東南亞諸國採取相對包容的態度,台灣政府面對共享經濟的發展顯得謹慎保守,以至於該類型企業始終無法大鳴大放。

報告強調,台灣擁有發展共享經濟的四大利基(四高):民眾接受度高、智慧型手機與行動上網普及率高、服務業品質高以及政府發展數位經濟態度明確。但四項不足也會讓發展裹足不前,其中又以法規、稅制創新不足為最關鍵,其餘 3 項不足包括電子支付普及率、企業拓展海外視野、商業模式靈活度。

曹承礎教授建議,因應共享經濟,政府宜:

  1. 以包容態度面對。
  2. 予以法規升級在監管與激勵創新之間尋求適當的平衡。
  3. 增加公私部門合作,創造多贏。

並且更可積極強化健全基礎設施,例如建構台灣公共雲端平台、行動支付更便捷、落實資安保護等,共同推動數位發展。

「台灣暨亞太地區共享經濟發展報告」亦從全球趨勢分析共享經濟的成長,多家管理諮詢公司皆已預言共享經濟的爆炸性成長。其中 PWC 報告指出共享經濟市場到 2025 年將成長至 3,350 億美元,並認為沒有任何產業可以躲過這項新興創新模式的來襲。而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於 2016 年底公布的共享經濟分析預測報告則提出更樂觀的預估,指出共享經濟己滲透包括共享物品、共享金融、共享空間、共享技能、共享餐飲、共享出行、共享知識、共享醫療等九大領域,而這九大領域全球共享經濟總規模於 2015 年為 1,869 億美元;但到 2018 年,預測將增至 5,200 億美元!

觀察亞太市場共享經濟市場,尤以中國市場發展最快,根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 2017」預估,中國未來 5 至 10 年中分享經濟成長速度將超過 40%,2020 年分享經濟規模將占中國 GDP 比重 10% 以上,分享經濟服務提供者人數有望超過 1 億人,其中全職參與人員約 2,000 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