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設計團隊在《模擬城市》裡預測到矽谷今日種種狀況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8 月 23 日 8:31 | 分類 科技趣聞 , 遊戲軟體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遊戲設計團隊在《模擬城市》裡預測到矽谷今日種種狀況


一部 5 年前的遊戲竟然意外預測了未來?可能只有《模擬城市》、《暗黑破壞神 III》、《Spore》主創、遊戲設計大師 Stone Librande 帶領的團隊才能做到。

《模擬城市》為 30 多年歷史的經典經營遊戲,一直被遊戲界奉為設計圭臬。它對城市構建的理解如此深刻,影響如此深遠,以至於 1990 年代美國羅德島州一場市長選舉中,所有參選人都玩過《模擬城市》。

在 SYNC 大會,Stone 展示了《模擬城市》和現實城市的交集。以下是他的演講。

大家好,我是《模擬城市》的主創 Stone Librande。

設計《模擬城市》時,我們想把城市系統做得越真實越好,所以我的工作包含大量的研究。我估計其他遊戲設計師可能一輩子都不用擔心這些事,他們只要關心魔法和刀劍之類的東西就行了,但我每天都得研究城市垃圾處理,還有醫療教育系統。

有趣的是,儘管距離遊戲發售只有短短 5 年,我們當時很多假設如今都成真了。

從第一部《模擬城市》到現在過了將近 30 年,這個遊戲可能比在座各位都老。1989 年第一部《模擬城市》大小只有 2MB,而我今天演講用的文件大小就有 30MB,是遊戲的 15 倍。

之後每部新作的城市都比前一部更真實、細節更豐富。《模擬城市 4》中,玩家可獨立建造城市各區域,然後把分散的區域連接起來。而《模擬城市 5》採用 3D 渲染技術,玩家可以移動視角,可以俯視整個城市,也可以在路邊看來往的行人車輛。

用一部遊戲預測城市的未來

設計遊戲時,我們希望加入更多未來科技。我指的不是像手機這樣的技術,而是指能改變城市形態、影響人們日常行為的大型科技。

所謂「未來科技」也有局限性。

對我們來說,暢想 100 年後的城市形態未免有點太好高騖遠。你懂的,所有的車都在天上飛,或人類掌握了瞬間移動技術之類的……這脫離了現有技術的能力範疇,也超出了玩家對現實的認知。但預測 10 到 20 年之後的城市面貌又太過平淡,可能就是樓更高了、路更多了。經過一番權衡,我們把《模擬城市 5》的城市設定在 35 年後。

當時遊戲設計組定下一個規矩,任何人不能在遊戲中加入現實(2013 年)已存在的事物。

於是我們想像出的未來城市就變成這樣。

如今看起來已像現實存在的建築群了。

像不像今年特別紅的《機器人大擂臺》(Battlebots)?

我們是電子遊戲設計師,不是城市規劃專家社會學專家,因此在設計遊戲時,娛樂性還是擺第一。有趣的是,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有很多準確的預測。

建造城市之初首先要解決能源問題。城市越大,人口越多,耗能就越多。我們設計了兩套常規能源系統之外的設施,分別是核融合反應爐和潮汐發電站。

當時,我們參照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的國家點火裝置(美國一座雷射型核融合裝置),設計了核能發電站。這座發電站試圖透過用雷射照射筆尖那麼小一顆氫燃料球,讓燃料球在高溫高壓下啟動核融合反應。我們覺得這個點子很酷,可能為未來城市解決能源問題。

可惜的是,5 年後,國家點火裝置還沒成功。這個方向可能行不通了。

好在歐洲還有一座國際核融合實驗反應爐,這可能是我們挽回顏面的最後機會。這座反應爐還有十年才能建成,讓我們拭目以待。

另一方面,潮汐能這 5 年間迅速發展。潮汐能量大、環保、發電穩定可控可預測,聽起來像非常好的電力來源。世界各地公司也有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但沒有一個方案能實際應用。

海水的腐蝕對發電裝置造成的損耗非常致命。建發電廠貴,養護發電廠更貴,很多潮汐發電計畫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模擬城市 5》最讓設計者驚訝的預測,也是最接近現實的預測,就是無人機。我們猜想未來無人機會被廣泛應用,可用來送貨、救援或滅火,所以我們在遊戲加入多樣的無人機系統。

事實上,用無人機送貨這個點子我們比亞馬遜早好幾年就想出來。

短短 5 年後,無人機應用真的變成現實。幾個月前加州森林大火,無人機滅火器表現亮眼;在一些保全嚴密的場合,無人機也已用於偵察室內情況。美國還有人發明能吃的無人機,比如說在戰爭年代或飢荒地區,把柴油倒掉,就可以把機翼機身煮來吃。

5 年後,無人機操縱員成為熱門職業,也出現第一人稱視角的無人機,配合 VR 眼鏡,操縱員會感覺自己像在飛,Intel 的無人機表演也出現在平昌冬奧的開幕式。

5 年前,我們說「幾十年後無人機會到處都是」時覺得已經很大膽了,沒想到我們還算保守。

房價高漲的矽谷

可惜的是,我並非科學家,也並非城市規劃師,我對現實城市問題的每個解法都伴隨更多問題。

我在《模擬城市 5》DLC 加入升級工人系統。也就是說,你如果想發展城市科技,就需要更高級的工人。高級工人需要更長的訓練時間,薪水也更高(模擬城市的原型為加州)。

於是問題來了,高收入的「科技員工」開始排擠其他收入低的職業,比如老師、廚師、服務生等,區域物價也變得越來越高。

不幸的是,這也在現實的矽谷重演了。這是我上週截取的新聞標題:「頂級科技公司職員買不起房子」、「聖荷西開啟流浪人士安置計畫」……矽谷有 Facebook、Google,有全美國收入最高的一群工程師,物價和房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看到這些新聞,玩過《模擬城市》的朋友可能會說,我已經體驗過了。

消費主義是《模擬城市》呈現的另一個社會問題。人們想要更多物質資源、更多東西,想買這個買那個,只有買買買才會開心。當然,消費主義之下你的市民幸福指數會很高,但代價是城市周圍的資源迅速消耗,污染嚴重。

城市周圍開始出現寸草不生的廢土,就像如今一些大型城市周圍的荒原。

總之,在《模擬城市》你可以建設高污染、高消耗的消費主義城市,也可以建立高科技、高成本的環保城市。根據玩家的策略不同,遇到的問題也不同。

而這些問題,未來某一天都可能真實發生。

(本文由 PingWest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im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