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 是假新聞源頭、最好關站嗎?這樣想的人顯然誤會了什麼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9 月 19 日 8:45 | 分類 Facebook , 數位內容 , 社群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PTT 是假新聞源頭、最好關站嗎?這樣想的人顯然誤會了什麼


最近 PTT 暫時關閉新帳號註冊,表示「因浮濫註冊情況日趨嚴重, 自即日起暫停受理使用者新帳號之申請」,引起許多人猜測背後的原因,不過,也有網友說出 PTT 是假新聞源頭、最好整個關站之類,似乎也代表了某些族群對 PTT 的看法,或許這觀點值得討論。

PTT 是台灣最大 BBS 站,甚至也可以說是 Facebook、Twitter 出現之前,就已存在的另一種社群媒體。因此全國網友,甚至對岸網友當然包括有心人士,對 PTT 的消息關注度很高。你說會不會有人利用 PTT 散布假新聞?當然會有。不過任何一個關注度高的網路平台,也一樣會有相同問題。

「假新聞」如何擴散?

所謂的「散播假新聞」,形式當然有很多種。不過,目前最常利用的形式就是「爆料」。既然是「爆料」,意思就是知道的人並不多,所以我要將這個只有少部分人知道的事情,拿到平台來講。同樣的,因為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有能力辨識爆料真假的人也就限於少部分人,或知道真相的人,並不常上這個平台,在此前提下,假新聞才有擴散的可能。

那麼,以現在情況來說,爆料來源除了 PTT,最常見的還有:

  • 傳統媒體:這裡指的是記者自己調查的報導,抄 Facebook、PTT 的不算(雖然有些人質疑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但還是有認真的記者)。
  • 爆料公社、爆廢公社(以及其他針對爆料設計的 Facebook 社團):原本的設計就是針對爆料。
  • 個人 Facebook、Twitter:通常都是名人的 Facebook 粉絲頁發言。
  • LINE:親友互相傳遞的小道消息。
  • 內容農場:不負責任大量轉載八卦及引人爭吵的內容,並偽裝成新聞媒體。

好,再來看看何謂「假新聞」?社群媒體出現以前,其實「假新聞」的定義比較簡單,上了新聞媒體報導,結果報導內容不實的,這叫假新聞。沒有上媒體報導,只是在地方流傳、小圈子討論的,都叫謠言或小道消息。

在那個時代,「假新聞」的出現很容易找到負責人,就是身為新聞守門人的媒體。因為他們不查證,或是查證不確實,或是被有心人利用,導致假新聞散播出去誤導大眾。

在那個時代,如果說要杜絕假新聞,這也很簡單:把所有報社都關了,就沒有假新聞了。但失去的更多,包括獲得真正新聞的管道、知識的來源,以及澄清謠言的所在。

對,雖然那個時代新聞媒體也生產過假新聞,但是資訊不流通的時代,媒體更大的作用是澄清謠言及小道消息。

當「爆料」成為新聞,誰來把關?

不過社群平台出現之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變小了,每天的新聞來源從過去的新聞網站,轉移到 Facebook、PTT,所謂的「假新聞」定義也有了轉變。「爆料」這種過去被視為小道消息、謠言的來源,現在直接變成了新聞。

既然變成新聞,問題就來了,那由誰分辨真假,誰負責把關呢?或是這些社群平台是否該把關呢?

其實一開始,社群平台根本不想蹚渾水,他們說自己只是「平台」,是服務提供者,不參與內容討論,希望使用者自己辨識真假。最初網路有一派說法:真相越辨越明,透過廣泛的討論,最終總有答案。

事實證明這理論太天真。一方面大多使用者根本沒法辨識真假,另一方面大多數平台上,讀者都是默默接受,根本不參與討論。因此,特別容易有所謂的「帶風向」情況出現。

目前的國際趨勢認為,社群平台必須要為假新聞負責。也就是說,這些平台必須要有把關機制。

那麼,前面說的這些爆料來源,有沒有把關機制呢?多多少少算是有,問題在個機制是否判斷正確、是否有公信力。

爆料公社、爆廢公社這類 Facebook 社團的把關機制,就是社團管理員。面對每天大大小小的爆料,把關機制好不好,就看這些少數社團管理員的管控能力。而他們驗證是否為假新聞的方式,主要就是網友如果發現是假新聞,私訊給他們,或由所謂「權威」(私人)管道驗證。

個人 Facebook、Twitter 可說沒有把關機制,因為個人言論一出,代表的當然就是某人的個人立場,就算他有心為之,也不可能打臉自己說的言論是假新聞。因此這類爆料,把關的人就是閱聽人自己。現在假帳號這麼多,你怎知道發文的人是真人,他講的可信度有多少,都得自己來。再不然就是靠 Facebook 的檢舉機制,消除假新聞。但在台灣,檢舉機制能發揮的效果有限。

LINE 呢?LINE 由於是即時通訊軟體,基本上就更封閉了。很多人都曾從長輩、親友那收到一些貼文,往往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文章,或是看起來很驚悚的新聞,更不大可能跟長輩講說這些是假新聞,結果就是這些消息不斷擴散。基本上,LINE 的假新聞可能是最難防的。

再來是內容農場,本質就是要吸引你點擊騙流量,內容是真是假並不是他們的重點,當然就不會有把關機制(內容農場的問題更複雜,在這裡無法一一討論)。

那麼,回到主題,PTT 呢?

PTT 是 BBS 論壇,有板主的設計,但其實板主扮演的角色往往是最後一道關,在很多板的存在感很低。最多還是得靠鄉民自己。雖然有人說 PTT 鄉民都帶有酸性,但戰神也不少。因 PTT 經營最久,因此有很多臥虎藏龍,大多數情況下,透過大家討論,往往會有相對客觀的真相。

這裡指的相對客觀,是與前面的爆料公社、個人 Facebook 等機制比較,並不是說那些社團的管理員不公正,而是一個人、或少部分人決定何為假新聞畢竟能力有限,PTT 因為討論度高,開放性強,比較能糾正錯誤。

更何況,PTT 的作用根本不是爆料。有多少人上 PTT,目的只是為了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好好討論事情,看看有什麼與自己興趣相關的最新話題。下一篇發帖的可能就是該領域重量級的專家,跟你分享不同的看法。

至於所謂八卦或爆料,只是因為聚集的人太多了,衍生出來的副產品。這又跟那些以爆料為唯一目標成立的社團有很大不同。

所以,說「PTT 是假新聞源頭,最好關站」這種說法的人,可能沒有用過 PTT,或是上 PTT 只看到假新聞,而沒看到 PTT 美好的那面。如果照他們的邏輯,只要跟假新聞扯上邊的地方就是亂源、統統該關閉,能去的地方大概只剩下購物網站了。

假新聞來說,PTT 就沒有責任嗎?

有,當然有。事實上,長期以來的假新聞,從媒體、社群乃至於分享的讀者,都是共犯。你很難把責任推到單一特定平台,說它是亂源。

因此,對抗假新聞,往往要多管齊下。各國政府的做法有:

1. 由政府設立專法管制

今年 6 月,國內就有立委提案修法,針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63 條「散布謠言,足以影響公共安寧秩序者,可處三日以下拘留或三萬元以下罰鍰」中,新增「未經查證在網路散播傳遞假新聞、假消息」,視同違法。

但是,這種做法容易引起爭議,因為「管制假新聞」與「控制言論自由」之間的界線很難釐清,如果政府將所有不利於他們的言論都以假新聞管制,就成為另一種極權社會了。

2. 由第三方設立新聞查證機構

在新聞媒體為主流的時代,是由記者、媒體查核把關假新聞。現在社群平台時代,一樣需要有地方可以查核把關。因此,有人呼籲要成立可以信任的第三方機構,來查證謠言的真假。

國內由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在今年 7 月共同成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就會有查核人員,主動查驗網路眾多謠言、小道消息,然後將正確資訊披露出來。

3. 要求社群平台刪除假帳號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一年之後,許多調查發現 Facebook 受俄羅斯及伊朗網軍利用,發布大量假新聞,干擾美國選民思想進而影響美國選情,突顯出社群平台充斥大量假帳號的問題。

今年 7 月,Twitter 開始清除假帳號,刪除超過千萬筆假帳號,數量相當驚人。這些假帳號通常用在政治、商業甚或娛樂界,幫助特定使用者擴大曝光度和影響力。

4. 要求社群平台改善演算法

Twitter、Facebook 等平台,演算法決定使用者的能見度,因此也有所謂的「同溫層」效應。這種同溫層效應助長假新聞擴散,如果一個人相信假新聞,同溫層往往也會認同這則假新聞。

關於用演算法對付假新聞這件事,Facebook 可說是「專家」了,去 Google 輸入「FB 演算法  假新聞」,可找到好幾頁結果,從時間來看,Facebook 可說是年年都在調整演算法以「向假新聞宣戰」,但效果顯然很有限。

以上 4 種做法來看,PTT 目前關閉帳號註冊,正在做的可能就是第三點。之前也有針對特定熱門板,發文需登入多少次數的門檻限制,這也某種程度墊高了假帳號發文的門檻。

但 PTT 是不是能更進一步多做些什麼?可以想像:如設立假新聞檢舉、審核機制,或是直接與前述「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或是其他第三方機構相互連結,做更多確認。

至於 PTT 要不要這麼做,有沒有必要做?就看管理層覺得自己的定義是平台或媒體,以及自定義與一般大眾的理解是否一致。

不管他們怎麼做,做得好不好,對「假新聞」的存在或消滅,影響力微乎極微。因為這個問題不是一家媒體或一個平台改變就能解決的事,說「關掉 XX 就可以解決假新聞」只是把問題推給一個黑鍋承擔的藉口,這種做法以及心態,才是假新聞無法根除的源頭。

(本文由 T客邦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