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成功從確診者體內做出抗體,為快篩及治療奠基鋪路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4 月 08 日 8: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長庚成功從確診者體內做出抗體,為快篩及治療奠基鋪路


林口長庚醫院 7 日表示,他們經過 2 個半月努力,從 3 名病患體內做出 COVID-19 武漢肺炎的單株抗體,其中有 1 株抗體更有機會能抑制病毒進入細胞,相關研究成果可望為新冠病毒的快篩以及治療帶來新契機。

對抗 COVID-19 武漢肺炎,台灣醫療隊又有新進展。

由林口長庚醫院、長庚大學、中研院、國防預防醫學研究所、牛津大學組成的合作團隊,經過 2 個半月的努力,不僅成功分離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株也取得病毒全基因序列,更進一步從感染者抗體中,找到 13 株可結合新冠病毒表面突刺蛋白質的人類單株抗體。

沒有生命的病毒一定要進入細胞才能發生反應,其中突刺蛋白質就是病毒進入細胞的關鍵,而林口長庚醫院團隊,找到 13 株可結合表面突刺蛋白質的人類單株抗體,就代表有機會進一步精準檢驗病毒以及開發相關疫苗。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冠穎解釋,他們從 3 位確診病患體內的 B 細胞做出抗體,這些抗體可以接合在病毒上,一旦接住,病毒就無法感染細胞,他們更發現,13 株抗體中,其中一款的表現能力特別好,未來很有機會進一步開發成疫苗或是藥物。他說:「13 個單株抗體是可以接在病毒上面,就好像在病毒手上穿了一個很厚的手套,這樣其中有一個抗體讓病毒無法開(細胞)門的能力特別好,所以,我們認為那個抗體將來很有機會應用在人體變成藥物。」

黃冠穎也說,由於其他單株抗體也能接合病毒,所以也可以做成檢驗試劑,這時程就會比製藥或疫苗快很多,只要確認靈敏度跟專一性就可以投入使用。他說:「現在找到 13 個可以抓住冠狀病毒突刺蛋白的手,那個抗體要做檢驗試劑會比較快,因為這幾個都可以做為試劑的材料。」

黃冠穎表示,林口長庚醫療團隊不僅藉此對新冠病毒建立了偵測病毒的效價方式、評估檢驗以及可能治療效果也跟上世界當前的研究趨勢,他們希望持續投入研究,為武漢肺炎的快篩以及治療開創新契機。

▲ 長庚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合作電子顯微鏡下的新冠病毒影像。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圖片來源:長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