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推出虛擬點字鍵盤,讓視障人士愉快玩手機有多難?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16 日 10:30 | 分類 手機 , 科技政策 , 軟體、系統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Google 推出虛擬點字鍵盤,讓視障人士愉快玩手機有多難?


即便是今天十分普及的智慧手機和網路,也並非能無差別地讓每個人享受到,尤其是視障人士。上帝關上了他們的一扇窗,卻沒有為他們打開另一道門。所幸科技已經承接了這個任務,如今視障人士已經可以在手機上使用聊天 App、網購、叫車、點外送,這在過去難以想像。

不過要讓視障人士愉快地玩手機依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 Google 最近發表的虛擬點字鍵盤就可見一斑。

觸控螢幕已經是智慧手機的主流,然而這種互動方式對視障人士不友善。在取消了實體按鍵後,視障人士無法透過觸摸來定位,這對日常的使用帶來了不便。雖然視障人士可以透過外接的實體點字鍵盤來輸入內容,但如果是在室外使用智慧手機,也不太方便。

另一種方式則是語音輸入,儘管如今 AI 語音辨識準確率已經越來越高,但這也受制於使用者的口語標準程度,而且還有一些不適合說話的場合。

那有沒有辦法讓盲人在不連接外部裝置的情況下在觸控螢幕上打字呢?

不久前 Google 發表了一款應用於 Android 系統的虛擬點字鍵盤 TalkBack,可以讓盲人直接快速地在手機上打字。

(Source:Google blog,下同)

這款點字鍵盤的原理基於盲人最常用的「點字」,這種點字由 6 個點組成,卻可以透過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來表達 64 種字元,用以對應不同的字母、數字、標點符號等。

在 Google 的點字輸入法中,點擊鍵位 1,則輸入字母 A;同時點擊鍵位 1 和 2 ,輸入字母 B;同時點擊 1 和 4 ,輸入字母 C,同時點擊 1、4、5,則輸入字母 D,以此類推,暫時只支援英文。

在輸入點字時,用戶需要同時用 6 根手指點擊螢幕,因此在使用時需要採取一種比較特別的橫握姿勢,要將螢幕朝外,用大拇指和小拇指指頂住架著手機,其餘手指用於點擊螢幕。點字鍵盤中的 6 個點,其實是 6 個區域,這也是為了更方便盲人點擊。

(Source:知乎,下同)

此外,還支援手勢操作,比如左滑為刪除字母,兩指同時左滑可刪除單詞,向右滑動能添加空格,用 2 根手指向右滑動則是換行,兩指向上滑動就能發送。

Google 的 Android 無障礙設計主管夏冰瑩表示,盲人使用這款鍵盤打字的速度可達到接近普通人使用 Qwerty 鍵盤的程度。

其實類似的虛擬點字鍵盤之前已經支援 iOS,但在視障人士中並不普及,不是因為他們不用 iPhone,而是很多視障用戶邁不過最開始的設定和上手的那道坎。

可見用戶的教程設計重要性,一點也不比點字輸入法本身小,這也是夏冰瑩在設計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

當我去視障學校,找了真實的、對科技沒有那麼了解的視障學生測試的時候,發現了天大的問題:沒有任何一個用戶能完成我設計的教程。

一開始很多視障人士甚至聽不懂什麼叫做「橫向握住手機(hold phone horizo​​ntally)」,還有用戶在聽到手勢操作的教程後卻不能立即嘗試,這讓他們感到難受。

雖然 Google 最終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是否意味著視障人士都能在鍵盤上打字如飛了?未必。

▲ 點字。(Flickr/Stefan Malmesjö CC BY 2.0)

除了它目前支援的語種有限,更重要的原因是懂「點字」的盲人越來越少了,據統計美國只有 10% 的盲人懂得這種點字,學習難度和語音技術的興起,都讓這個全球使用率最高的點字漸漸被拋棄。

不過在設計面向視障人士的應用和功能時,這些還不是最大的障礙。

無障礙設計的障礙是什麼?

在互動設計中,有一個叫做「無障礙網頁(accessibility)」的概念,即無論生理功能是否完整,任何人都享有使用一個軟硬體產品全部功能的權利。

在智慧手機的無障礙網頁上,蘋果和 Google 花了不少工夫,其中 iOS 的 VoiceOver 和 Android 的 TalkBack 這 2 款系統自帶的螢幕閱讀器,堪稱電子時代的點字。

螢幕閱讀器可以說是是視障人士使用智慧手機的基礎,它能把手機螢幕上的全部訊息讀給視障人士,就連頁面中的圖像也可以為視障人士描述。

但要實現系統層級的螢幕閱讀也不容易,需要開發者為螢幕上的每個視覺元素添加標籤,時任小米 MIUI 副總裁的李偉星曾在首屆「科技無障礙發展大會」分享過設計中遇到的困難:

比如互動層面上的例子:接聽電話的介面,正常用戶接聽的圖標是跳動的,這是引導普通用戶上滑接聽電話的提示,明眼人會覺得很清晰易懂;而這對於視障者而言就是災難──因為視覺元素跳動,所以螢幕閱讀相容做不到準確地告訴用戶哪一個地方是接聽鍵。

不過比起其手機廠商在發表會上展示的各種黑科技,無障礙功能的技術難度和成本其實不算高,但如果沒有在產品初期就將其納入設計流程,很難實現理想的效果。

▲ MIUI 的無障礙功能。

但由於身心障礙人士在用戶群體占比不大,無障礙網頁往往不會被廠商放在優先級,更多將其當作一種公益行為,言下之意就是投入產出比不高。Android 無障礙設計主管夏冰瑩也坦言

即便是在 Google 這樣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無障礙的資源也是極度匱乏的。

可是就算手機廠商完成優化,也只是完成了一半,OPPO 無障礙互動設計師楊頌受訪時曾表示,如果第三方 App 不支援,同樣很難為視障群體服務。

什麼才是好的無障礙設計?

無論是在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iOS 的開發者指南,還是最權威的 WCAG web 內容無障礙指南中,都已經提供了詳細的設計規範,具體到顏色、對比度、頁面布局都給出參考。

Android 無障礙設計主管夏冰瑩曾列出 7 項無障礙必備設計規範

  • 所有文字和圖標清晰可讀。
  • 可點擊區域夠大、之間的距離夠遠。
  • 排版可以應對大號字體設定。
  • 不依賴顏色來區分訊息。
  • 提供有描述性的鏈接。
  • 如果有需要精準操作的手勢,確保有其他方法可以做到同樣功能。
  • 提供深色模式。

上述這些設計其實不難實現,無障礙設計最大的障礙,並不是技術,而是人們對於無障礙網頁的刻板印象。

無障礙功能不是小眾需求,它可能造福每個人

長期以來,無障礙網頁都被認為是針對身心障礙人士的小眾需求,其實這是一種誤區。

首先無障礙網頁針對的是所有人,無論是否健全,當然其中身心障礙人士是要重點考量的群體,但這裡的身心障礙人士,不應該只是考慮永久性身心障礙的群體。

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時候,其實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身心障礙人士,這就是所謂的場景性失能(situational disability)或臨時性失能(temporary disability)。

(Source:Flickr/Harsha K R CC BY 2.0)

當你在開車時,對於使用手機這個場景,你是有著視覺障礙和肢體障礙的;當你因為太陽光照射導致看不清手機或電腦時,這就接近視障人士的體驗了;當你因為喉嚨沙啞說不出話,或者因為語言不通難以和對方溝通,何嘗又不是一種語言障礙?當你的手腳因為意外骨折的這段時間,你和只有一條手臂或依賴輪椅的身心障礙人士無異了。

就算只考慮永久性身心障礙,根據 WHO 的統計,每 7 個人就有一個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礙,也就是說僅這部分群體已經超過 11 億人,加上場景性失能和臨時性失能的場景,這顯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情況。

而且使用無障礙功能的,其實遠遠不僅是身心障礙人士。夏冰瑩曾在一篇 blog 中指出,因為無障礙需要包容所有用戶,因此它會影響到產品 100% 的用戶。

(Source:Nick-philly / CC BY-SA

最為著名例子的便是人行道斜坡現象(curb cut effect),一開始斜坡只是方便坐輪椅的身心障礙人士,但它卻方便了很多人,當你拉著行李、推著嬰兒車或騎自行車時,這個斜坡都幫了大忙。

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科技產品中,比如 iPhone 上的「小圓點」最開始時是專為身心障礙人士設計的,但早期 iPhone 的 Home 鍵經常損壞,以及在實體鍵和螢幕間切換體驗不佳,因此越來越人就將其當做日常功能使用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無障礙功能讓​​很多產品的用戶體驗更加貼心,而身心障礙人士則可能因為這些功能改變命運,得以像普通人一樣融合社會。無障礙享受現代文明帶來的所有成果。

因此科技公司對待無障礙網頁的態度,不應該將其視為公益或慈善,這本就是一個大量消費者極待被滿足的需求,和我們想要更高清的畫質、更長的續航沒有區別,就像蘋果全球無障礙政策和計畫高階主管 Sarah Herrlinger 所說的

無障礙功能應被看作是一項人權,而不是一個為了應付執法檢查而推出的功能。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Tony Alter CC BY 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