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抓小,輕輕放大,每年 60 億機車貨物稅原來是雙重剝皮術?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24 日 21:27 | 分類 交通運輸 , 環境科學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用力抓小,輕輕放大,每年 60 億機車貨物稅原來是雙重剝皮術?


機車課徵貨物稅爭議近來又鬧上台面,主因就在於財政部回應網友質疑,提出「貨物稅是因為機車是移動污染源而徵收」,財政部不回則已,回應越多反而越加惹怒全台灣千萬機車族。

跳進這場論戰前,我們正本清源先查法條。根據《貨物稅條例》,凡是在國內銷售的貨物,不分國產或進口都需要在出廠時徵收貨物稅,依據第二章第 12 條,機車按售價徵收 17% 的貨物稅。

而根據《貨物稅條例》,2,000 cc 以下的小客車徵收比例是 25%,2,000 cc 以上是 30%,似乎是對排氣量越大的車輛,徵收比例越高,看到這裡很符合財政部小編說的「對車輛(汽機車)課貨物稅,除了考量稅收因素外,主要目的在於對車輛使用者所造成的「外部環境成本」課稅,也就是污染者付費」。

但是對於貨車、大客車和其他車輛的徵收比例,則是 15%。看來排氣量越大,外部環境成本反而越小?

台灣政府強調反空污政策十幾年來,貫徹最認真的項目就是「機車排氣檢驗」,至於每天噴着黑煙趴趴走的老舊公車和砂石車,就這樣從我小時候的二期環保法規,一路臭到現在七期環保法規,依然堅持不變。歷經二十多年的努力,台灣幾乎消滅了被政府認定為污染最嚴重的「二行程機車」,各位有感受到台北街頭空氣多麼清新了嗎?

路不平我們忍,稅收不平我不能忍

機車族上路沒路權,繳稅繳很全,長年習慣抓小放大之餘,本也沒什麼好計較,但是當財政部指出「機車是移動污染源而需要繳納貨物稅」,就引燃了這個火藥桶。因為每次加油時,都要負擔的空污費,就是針對「移動污染源」而收取,同一個項目徵兩次稅,等於是變相剝了機車族兩次皮。

▲ 境內 PM 2.5 來源分析。(Source:台電月刊

空污費隨油徵收,貨物稅隨車徵收,這些成本最終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如果機車族還不生氣。看看這張 PM 2.5 來源分析表,就會發現,種種法規與稅金都是在對付這 2% 的污染源,而污染量兩倍於機車的大客車,不僅貨物稅額度低,還免徵燃料稅。製造污染比例高達 16% 的大貨車,就別說了,說了都是淚。

更有意思的是,空污費後來都去了哪裏?根據《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移動污染源產生的空污費由中央收管後,依據地方政府的空污改善措施考核,最高會有 20% 撥交給燃料銷售所在地政府。不意外的,各地方政府投入最多預算跟資源的「空污改善措施」就是淘汰二行程機車,以台中市為例,在過去五年透過補助,總計淘汰了超過二十萬輛二行程機車。諷刺的是,可能是因為二行程機車變少了,台中市的柴油大貨車貢獻的 PM 2.5,比例高達 15%,但原本預計一年要淘汰一萬輛的計畫,最終僅淘汰了一千多輛。

總結來看,台灣機車族真是辛苦,貨物稅、燃料稅、空污費都給了政府,政府再把這些錢拿來全力消滅機車。如果說,機車是台灣人的腳,那我們這雙腳,還真是忍辱負重。

(首圖來源:Flickr/Richard Ricciardi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