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月大推行動支付,現場卻不能用?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12 月 07 日 0:00 | 分類 手機 , 支付方案 , 行動支付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資訊月大推行動支付,現場卻不能用?


隨著電子支付專法通過,行動支付也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今年從 11 月 28 日開始展到 12 月 6 日的資訊月,除了常見的消費性電子用品之外,也多了一個「行動支付館」專區,其中參展的有銀行、雲端支付技術的提供單位,即將領照的電子支付機構,也有手機信用卡業者。例如即將領照的電子支付專營機構智付寶、藍新科技旗下的 ezPay,玉山銀行、中國信託、聯合國際、台灣行動支付、MasterCard 等。

資訊月行動支付館,12 家業者參與

在資訊月現場提供行動支付功能體驗的業者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已經向金管會申請電子支付專營機構的金流業者,例如智付寶,提供裝載新的智付寶電子錢包 Android App 的手機,讓消費者親自體驗夜市攤商、飲料販賣機等應用情境。還有藍新科技的 ezPay,將和 EZtable 合作的票券 QR code 印在牆面上,消費者可以掃碼購買。智付寶和 ezPay 都已經向金管會申請電子支付專營執照,核准之後,儲值、轉帳等服務才能正式上線。

數位時代配圖

▲ 藍新科技旗下的 ezPay 台灣支付正在等待金管會核准電子支付專營機構執照。

二是以 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r)信託服務管理平台技術,或是 HCE(Host Card Emulation)雲端授信發卡平台提供 NFC 手機信用卡支付的業者。例如台灣行動支付的 t wallet,在現場向消費者展示「行動提款機」功能,只要事先綁定手機號碼,就能不需要攜帶金融卡,直接用手機就能在提款機提款。

數位時代配圖

▲ 只要在台灣行動支付的 t wallet App 內有行動金融卡,就能使用手機提款。先在手機上輸入欲提款的金額,在提款機輸入手機號碼,然後依照手機上的指示輸入驗證碼即可確認身分並提款。

數位時代配圖

▲ 今年初宣布將從 TSM 技術轉向 HCE 技術的聯合國際行動支付,由於尚未獲得發卡組織 Visa 和 MasterCard 的認證,還未與銀行合作發行 HCE 技術的 NFC 手機信用卡。因此現場主要展示在智慧飯店的應用。

除此之外,現場還有信用卡發卡機構 MasterCard 的 MasterPass 線上支付的功能展示,結合不同的應用服務場景,以及體感支付、人臉辨識支付等未來將發展的功能。精誠資訊提供的雲端支付服務,能幫助銀行銀次解決從 App 的支付功能到 mPOS 系統開發等問題,也有如玉山銀行和中國信託等金融機構業者。

另外還有如台灣票據交換所的 ACH 代收代付業務的「銀行帳戶」App,以及 eBill 全國繳費網的 App,都和台灣行動支付 t wallet 合作,可以利用 TSM 技術下的 NFC 手機信用卡支付。

數位時代配圖

▲ MasterCard 在展場內創造虛擬實境空間,讓消費者戴智慧手環體驗未來可能藉由偵測肢體動作來購物及支付的情境。

林林總總,被規劃在行動支付館的參展業者有 12 家。然而《數位時代》記者實際走一圈,卻發現實際上帶給消費者的不一定是方便的驚喜,而是複雜而困惑。因為看了這麼多業者,好像有很多功能可以用,但消費者到底該如何選擇自己適合使用的功能?行動支付到底是什麼?展館內的行動支付服務在現實中有哪些限制?

距離台北區的展覽結束還有兩天,台中、高雄及台南的展期也尚未開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親自走訪看看。以下是《數位時代》記者整理資訊月「行動支付館」觀展前的兩點須知:

 

重點一:近端支付、遠端支付要分清楚

目前在新聞上常常出現的掃 QR code、掃一維條碼、手機感應等方式,以及在資訊月網站的「行動支付館」頁面介紹中,所謂的「手機逼就購,出門不用帶錢包」等宣傳文字以及照片,展示的是「近端」的行動支付服務。然而展場內展出的業者,真正屬於「近端」的行動支付體驗有限。

例如台灣行動支付 t wallet 的共同攤位中,有中國信託、台灣票據交換所、財金中心的 eBill 全國繳費網等,然而這些業者之所以共同參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都能串接 t wallet 的行動支付服務,但這點在攤位中沒有被強調,看不到 t wallet  行動支付功能在其中的角色。而在玉山銀行的展區中,也僅有在牆面上顯示玉山 HCE 手機信用卡的文宣,但現場擺放的平板並非體驗用,而是讓消費者線上申辦信用卡用的。

聯合國際行動支付則是在場館內展出的是手機雲端訂房,並且直接下載手機感應鑰匙,到旅館房間用手機感應即可開鎖的功能,但與實際的行動支付服務關聯性不大。MasterCard 展示 MasterPass 技術在國外的應用,主要也是為了簡化線上支付填寫信用卡卡號的麻煩。

因此,如果消費者觀展是為了要體驗近端行動支付,那可以直接去嘗試智付寶在攤位中布置的行動支付情境,或者是到台灣行動支付攤位中體驗行動提款機,以及精誠 SoftMobile 攤位中和第一銀行合作的支付系統。如果持有 Android 手機,又有意申辦 TSM 技術的手機信用卡,也可以到台灣行動支付的攤位中體驗其他 TSM 技術的 NFC 手機信用卡支付功能。但如果來到行動支付館,是想找到許多如資訊月網站宣傳的支付情境,那或許會有些失望。

 

重點二:許多功能現場能體驗,但實際上仍無法使用

很可惜的,這次展場展示的近端行動支付服務中,已經正式上線的功能只有 TSM 技術的 NFC 手機信用卡以及行動金融卡相關的服務,還有精誠資訊幫第一銀行建置的雲端行動支付系統。HCE 技術的 NFC 手機信用卡都尚未推出,其他的近端行動支付的展示服務,包含智付寶的電子錢包功能,因為尚未得到電子支付專營機構執照,目前都尚未正式上線。

此外,如果想使用 TSM 技術的 NFC 手機信用卡,消費者必須持有 Android 手機,先向電信公司更換具有行動支付安全元件(SE,Secure Element)的 sim 卡,再申辦銀行的手機信用卡或行動金融卡,然後下載 t wallet App 才能使用。不只流程繁複,光是只能使用 Android 手機就先流失了 iOS 使用族群的興趣。

整體而言,從今年資訊月的「行動支付館」展出的業者之中,看不出主辦單位資訊月活動委員會今年開設行動支付館的目的。特別是資訊月是消費電子展,當其他消費電子業者在大打折扣促銷,刺激買氣,行動支付館中卻是幾乎無法讓消費者實際使用的諸多支付應用,不免顯得有些突兀。

另一個弔詭之處是展出的業者本身,目前實際已經正式上路的行動支付業者例如 Pi 行動錢包、GOMAJI、MoneyCoin 等都不在其中。這些業者無論規模大小,都有實體的消費端點可供消費者實際運用,加上是以 QR code 或條碼的支付技術,不受手機系統的限制,除了更能讓大眾了解手機行動付款的方便性,也更符合資訊月宣傳上設定的近端行動支付體驗。但在展場內卻主要是 TSM 技術的 NFC 手機信用卡業者為主,不免和目前較常見的使用情境有些差距。

總而言之,如果想體驗近端行動支付應用的消費者,真的到現場看應該會有些失望,不了解行動支付的消費者則可能反而愈看愈覺得複雜而困惑。資訊月原本設立行動支付館立意是推廣行動支付,然而展出的結果卻差強人意,在政府和業者喊出今年或明年是「電子支付元年」及「行動支付元年」的此刻,實在是可惜了。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