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比中國強的決勝點:香蕉策略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5 月 08 日 0:00 | 分類 人力資源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灣人比中國強的決勝點:香蕉策略


亞洲新大陸,全球年輕人都能來闖,台灣人有什麼優勢?

我們走訪亞洲多國,採訪 300 多名受訪者後,歸納的答案是:台灣人能夠採取獨特的「香蕉策略」!

台灣人的黃皮膚,讓我們外表看來較不突兀,能與亞洲各民族快速拉近距離;講中文,等同能槓桿華人世界的資源;傳統的教育,培養出勤奮、節儉的品格。但我們的內在,又不同於 13 億中國人,工作思惟、管理模式,深受西方文化影響,注重當責與效率;科技應用、行銷觀念,與歐美同步對接。

雖政治與經濟實力,台灣比不過同為亞洲的中、日、韓,但「外黃內白」的特質,擁有四大優勢,放眼亞洲,卻只有台灣人獨有。

 

高 CP 值「MIT」品牌形象

生意橫跨中東與北非 6 國,保護傘集團執行長穆罕默德‧賈拉直言台灣人文化涵養、做生意方式、對細節的堅持,都遠超過中國人。在他眼中,台灣製造品質遠勝中國,不輸日韓,但價格卻非常合理。「若有機會,我希望可以跟台灣人做生意,而不是中國。」

 

高效率、勤奮的工作態度

台灣人的勤奮,遠超世界各國,例如年工作時數在全球排名第 4,平均一天超過 8 小時。而中東、印度地區平均每天不到 6 小時。

不只刻苦耐勞,還能一人多工。曾花 10 年在東南亞、印度與中東各國做生意的 Joto Leading 總經理湛聿晃就說,在台灣一個 7-Eleven 店員所能完成的事,比其他國家 10 個人加起來還要多,且效率更快、品質更好。

 

高科技工具與行銷能力

中國的網路長城,讓他們只能用微信、微博交朋友。但出了中國,亞洲各國玩的是臉書與 LINE。在中東,當地人拿到我名片,第一句話就是問:「能在臉書上找到你嗎?」。

台灣人熟悉這些網路工具,能與他們無縫接軌,還可應用到行銷面。

 

比中國更具親和力的國際形象

在新德里的漢你中文教室課堂上,一群自營商與上班族談起中國,情緒頗為複雜。兩國在政治、軍事上的衝突讓他們懷有戒心,但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卻又無法置身事外。

菲律賓、越南則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時有衝突,斯里蘭卡更在 2015 年總統大選中推翻親中的政黨,改向印度與西方靠攏。

「中國太強勢,對台灣反而是好事,」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說。對這些國家而言,台灣既無威脅,又能理解中國,正是最好的緩衝與橋樑。

2011 年,台灣教育部長吳清基到訪,印度人力資源部長席保當場表達,希望台灣能派出一萬名華語教師到印度高中任教。但總計到今年,教育部也僅能派出 13 個,等於還有大量的需求沒有被填補。

 

必須學當地語言文化,別只想賺快錢

台人雖有優勢,但必須改變驕傲心態。

龔明鑫觀察,台灣人對於南亞、東南亞等國,素來有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極少主動去了解其文化、語言、融入其生活,「應該是你去學他們,不是他們來學你。」

再者,是必須要做好到當地駐紮深耕、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成功的通則,就是一定要到當地去,真正投入經營,而不是只想做貿易買賣,賺 easy money(快錢),」外貿協會中東地區資深研究員華紹強這樣說。

沒有走出去跟別人比較,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台灣人只要調整心態跨出去,全世界都可以是你的淘金地!

(作者:林俊劭;;首圖來源:shutterstock;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