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佔據媒體版面的經濟指標,如觀察經濟成長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多半是宏觀的數據或產業的風向球,那麼一般受薪階級的福祉呢?美國經濟學者奧肯曾於 1970 年代提出痛苦指數,這項指標旋即成為當時總統大選最夯的話題之一,候選人爭論到底是誰能讓美國人民過得更好。究竟痛苦指數是什麼?從痛苦指數來評估民眾的感受可靠嗎?
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 :【投資經濟學】看懂痛苦指數,避開地雷經濟體
【投資經濟學】看懂痛苦指數,避開地雷經濟體 |
作者
陳 思宇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5 月 18 日 19:30 |
分類
國際貿易
, 會員專區
| edit
![]() ![]() |
常佔據媒體版面的經濟指標,如觀察經濟成長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多半是宏觀的數據或產業的風向球,那麼一般受薪階級的福祉呢?美國經濟學者奧肯曾於 1970 年代提出痛苦指數,這項指標旋即成為當時總統大選最夯的話題之一,候選人爭論到底是誰能讓美國人民過得更好。究竟痛苦指數是什麼?從痛苦指數來評估民眾的感受可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