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變局,意外牽動群創高層改組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5 月 28 日 0:00 | 分類 晶片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夏普變局,意外牽動群創高層改組


鴻夏戀雖已修成正果,但一般預料兩個文化歧異的企業,必有一番震盪期;郭台銘接下的挑戰肯定不會太小,光是夏普連續第 2 年虧損逾 2 千億日圓,就夠讓人頭大了。

談了 4 年的鴻夏戀,終於在 4 月 2 日拉下序幕,簽約儀式在大阪府堺市的堺顯示器製造公司舉行,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夏普社長高橋興三、鴻海副總裁戴正吳三人都雙手交疊,宣示未來兩家公司緊密的合作,會場能見中華民國與日本國旗並列。這是日本電機大廠首度被外資企業收購,台灣、日本乃至國際媒體都高度關注。

不過夏普 5 月 12 日最新公布的財報,依舊沒有聽見好消息。今年 3 月為止的會計年度淨損 2,560 億日圓(約 23.5 億美元),連續第 2 年虧損超過 2,000 億日圓大關,遠高於市場預估的 1,610 億日圓,過去 5 年來淨損逾 120 億美元。夏普難看的財務數字,凸顯出郭台銘接下來面對的嚴峻挑戰,跨國整併、人才安排、以及來勢洶洶的中、韓面板廠商競爭,是鴻海集團立即面臨的三大難題。

 

夏普大錢坑  止血難度高

夏普苦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和面板、太陽能銷售萎縮,其中顯示器事業去年的虧損,就高達 1,291 億日圓,其餘消費性電子與太陽能事業也都是虧損的狀態,分別虧損 218 億日圓與 184 億日圓。不只如此,夏普已經資不抵債,上年度負債總額較資產高出 312 億日圓。夏普連年虧損又負債連連,彷彿是一個錢坑,如何止血?難度極高。

夏普事業體龐大,除了有面板、太陽能、電子零件製造之外,另外還有家電和消費性電子產品銷售。鴻海雖然是全球代工龍頭,但是卻沒有品牌經營的經驗,代工業的文化,講究的是錙銖必較的成本管理;但是品牌卻是個燒錢的事業,講求的是行銷能力和訴求品牌形象。大相逕庭的經營文化如何磨合?將會是一大挑戰。

當初郭台銘入股奇美電子,但是後來和奇美實業經營方向出現歧異,公司甚至有長達半年的時間沒有董事長,最後是奇美勢力全面退出收場。合併案固然不易,跨國的整併更是難上加難。特別是夏普過去有「重視自己人勝過客戶」的文化,大家嘴上都說重要的是客戶,但行動卻不是這樣,更看重的是「對內管理」,使得客戶意見、市場資訊未能及時反應,錯失商機。外國人入主,如何扭轉這家百年老店的企業文化,難度甚高。

群創榮譽董事長段行建分析,日本員工做事認真、經驗老到,但是組織層層堆疊、升遷速度慢,決策也慢。升上去到高階主管往往年紀很大,而且是犯錯最少的人,缺少創新、變革的動力。台灣基層的員工沒有日本的紀律,所以台灣的老闆在管理上比較辛苦。「現在戴桑(戴正吳)擔任社長,台灣的高層加上日本的基層,會有互補的效果。」不過任何合併都是很大的挑戰,慢工出細活的日本文化,碰上凡事講求速度的鴻海文化,一定會有一段震盪期。

 

重兵外調  集團人事洗牌

郭台銘近年來大全力衝刺面板事業,除了群創之外,其實還有位在中國的深超,以及興建中的貴州和鄭州兩座 LTPS(低溫多晶矽)面板廠。現在戰線又延伸到語言、文化都大不相同的日本,如何用人?如何留才?在在都是考驗。

先前群創、奇美電、統寶三合一之後,就有不少奇美電的員工自然流失,當時又正逢中國面板廠招手挖角,許多中高階主管選擇轉戰中國。郭董買夏普,看上的就是技術,如果人才流失,買下夏普的效益自然大打折扣。段行建直言,過去幾年夏普財務狀況差,員工獎金、分紅都打折,所以人才流失不少,現在郭董進入夏普,第一個重點就是要留才,特別是技術人才。

現在郭董心裡想的、眼裡看的都是夏普,除了派任老臣戴正吳親自督軍、擔任夏普社長之外,另外還請來段行建盯技術和面板資源整合,可見郭董對這個合併案的重視。也因為急調重兵集結在夏普,竟意外地讓集團內人事洗牌,王志超提前接班,華映前總經理邱創儀在轉戰鴻海後負責電視相關業務,今年群創董事會改選,邱創儀意外地進入了群創董事會,後續在群創內扮演的角色備受矚目。

過去兩年鴻海集團投資了 3 座 LTPS 低溫多晶矽面板廠,其中路竹工廠由統寶前執行副總吳逸蔚主導,貴州工廠則是群創協理楊弘文主導,而廣輝前協理陳志信負責鄭州工廠。外傳現在貴州和鄭州的投資會放緩,郭董計劃調派更多人員前往夏普協助技術整合。

中國面板廠大舉擴產、超台趕韓,市場研究機構 IHS 分析,到 2016 年底,中國地區的面板產能(包含台韓在中國投資的面板廠)將超過台灣,甚至在 2017 年還將進一步威脅南韓。中國面板廠快速擴張,台灣面板廠過去相當依賴中國市場,隨著中國面板自製率提升,台灣面板廠市佔率逐漸下滑,受到的影響最大。

IHS 資深研究總經理謝勤益分析,中國面板廠以低廉的價格衝刺出貨,現在台韓面板廠都已不談出貨市佔率和產能規模,而是追求獲利的提升。南韓面板廠大舉投入 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技術,就是希望藉此建立起進入障礙。南韓一般 OLED 面板量產技術領先全球 3 年、可撓式 OLED 面板更是領先 5 年,把台灣、日本、中國面板廠甩在後面。

 

夏普結合群創  力抗南韓

蘋果計劃在 2017 年將推出第一款採 OLED 面板的智慧型手機,能夠量產供貨的只有三星。樂金顯示器和 JDI(日本顯示器公司)也在加速投資新廠,但現在設備搶不到,新廠投產最快也要等到 2018 年,至於夏普更是因為財務問題無力投資。回頭看台灣面板雙虎,群創還沒有 OLED 量產技術,友達則是以智慧手錶為主,等於是缺席未來的 OLED 戰局。中國面板廠也正積極往 LTPS 加 OLED 投資,到了 2019 年中國將有 9 座 LTPS 加 OLED 面板廠。天馬、和輝光電都已經量產 LTPS 面板,在新技術的布局上不輸台灣面板廠。如果沒有投入 OLED 技術,台灣面板廠未來就只能瓜分剩下的 a-Si(非晶矽)和 LTPS 面板市場。

夏普雖然沒有 OLED 產能,但是有 OLED 的研發技術,其中 IGZO(氧化銦鎵鋅)技術更是夏普的驕傲。段行建分析,蘋果平板、筆電開始用 IGZO 技術,如果 IGZO 技術發展起來,以群創的 a-Si 面板加上夏普的 IGZO 面板,在中小尺寸面板市場很有競爭力。

電視面板亦然,群創有 6 代、7.5 代、8.5 代線,夏普則是有 10 代線,兩家合作,產品線從 40 吋到 80 吋,尺寸布局很漂亮。現在只有 OLED 技術落後韓廠,如果有 IGZO 做為後盾,結合兩家的研發實力,很有機會在 3 年的時間追上腳步。

鴻海集團 2015 年營收 4.48 兆元、員工高達 130 萬人,而夏普也是日本前二十大企業,年營收 1.78 兆日圓,員工也超過 4.3 萬人。凡事講求速度與效率的鴻海,能否成功擦亮夏普這個百年老店的招牌,全世界都在看。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