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重返 200 元大關,郭台銘還要跨越 4 座大山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7 月 10 日 0:00 | 分類 iPhone , 晶片 , 面板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鴻海重返 200 元大關,郭台銘還要跨越 4 座大山


蘋果成長趨緩、整頓夏普文化衝突、新事業成果尚未開花、ROE 未回高峰,這四大難關要靠郭台銘快速突圍,才能讓鴻海股東夢想成真。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股東會上意氣風發,強調鴻海股價不到 200 元前不會退休,他要把鴻海發展成百年長青、百年不衰的日不落鴻海。他的霸氣,堪稱是台灣企業家第一人。

2015 年鴻海繳出不錯的經營成績單,營收為 4.482 兆元,較前年成長 6.38%,稅後純益為 1,468.66 億元,較前年的 1,305.34 億元,成長 12.51%。由於營收與獲利均創歷史新高,郭台銘發放股利也不手軟,今年配發 4 元現金股利、1 元股票股利,合計 5 元股利,是 9 年來新高。然而,表面看似風光的鴻海,其實卻面臨許多的重重考驗。

 

1. 蘋果大關鍵:iPhone 遇瓶頸,壓抑鴻海營收成長

10 年前,郭台銘治軍嚴明,鴻海營收每年維持 30% 的高成長,成為台灣企業典範,近年來成長率趨緩降到每年 15%,但也相當不簡單。2015 年營收雖然高達 4.48 兆元,但成長率已經降到 6.38%;而郭台銘一心想讓鴻海股價從 80 多元,重返 200 元,市值等於從現在 1.27 兆成長到 3 兆元左右,除非未來鴻海進行大幅度的減資,不然鴻海營收成長至少要恢復到 10% 左右,等於 1 年要增加 4,500 億元的營收,對郭台銘的經營能力無異是很大的考驗。

而要讓鴻海營收大幅增長,第一大挑戰當然是蘋果 iPhone 的銷售衰退。長期關注蘋果的凱基投顧分析師郭明錤就表示,由於 iPhone 6s 需求低於預期,iPhone SE 發布初期銷量疲軟,加之競爭對手的雙攝影鏡頭設計可能對 iPhone 7 Plus 構成打壓,所以今年的 iPhone 出貨量可能低於 2 億支。

而分析師保守預估蘋果手機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大螢幕手機的換機需求減緩,第二、新發布的 iPhone SE 並沒有採用新的外形設計,所以他認為這無法吸引太多消費者,第三、中國華為手機已經推出雙鏡頭手機相關產品,蘋果 iPhone 雖然採用,新鮮度似乎被打折,這讓未來蘋果手機銷售成長蒙上一層陰影。

在蘋果手機大餅難再大幅成長下,而鴻海要想訂單大幅成長,或可利用購併夏普取得手機面板零件,加上組裝代工成本的整合,向蘋果大幅搶單,縮減另一代工大廠和碩的代工量,這可能是郭台銘讓鴻海成長的如意算盤。

 

2. 夏普大難題:鴻海、夏普文化衝突,仍待時間磨合

儘管鴻海併夏普郭台銘自信滿滿,不過整合以及文化衝突仍是最大挑戰,雖然郭台銘說,鴻海進入夏普之後,會將不好的一面全力清除,準備工作都做好了,進入夏普後很快就能掌握,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改革,先節流,再開源。

然而,重整夏普本身就是艱鉅的挑戰,這家號稱面板技術全球第一的日本百年企業,近 3 年負債比都超過 9 成,第一季負債比破百,是財務非常吃緊的公司,《夏普崩壞》一書中就形容,夏普從 2009 年以來巨額投資面板事業,財務狀況就每況愈下,負債比大幅提升,近年來高層內鬥不斷,經營績效慘不忍睹,日本證券主管還透露,「連禿鷹基金都不屑一顧」。尤其,日本夏普公司文化與鴻海軍事管理的鐵血文化是否融合,還在未定之天;先前鴻海購併奇美電時,也出現公司文化的衝擊,鴻海入主奇美電改名群創,榮景不再,這幾年經營績效也不好,對照之下,鴻海入主日本百年企業,挑戰確實很大。

尤其是夏普的原有中階主管與股東,對鴻海仍充滿戒心,雖然郭台銘是出大錢救命的「命運之男」,但對夏普中階主管來說,對郭台銘的入主,有著過敏症與強烈的警戒心,他們形容郭台銘來到是:「那個男人又來啦!」在無奈的語意中透露出輕視的味道。

曾經與夏普工程師一同開發面板零件的群創工程師透露,夏普面板做得真好,但零組件用料幾乎不計成本,幾乎是精品等級,價格超貴,銷售量就無法增加,鴻海是講求成本與效率的綜效,是否能改變夏普文化,目前很難說;此外,日本夏普工程師來台交流,也會偷偷留一手,藏很多的技術,就是怕被鴻海整碗端走,這些心態上的衝突與矛盾,可能還需要一段時日才能化解。

財訊配圖

3. 新創業務大挑戰:全球產能過剩,代工天王價值暫難顯現

蘋果的成長趨緩,加上重整夏普需要時間,鴻海要維持一定幅度的成長,必須積極轉型,郭台銘強調,鴻海集團仍持續深化「往前站」、「往上走」、「往外賣」的經營思維,而「往前站」代表設計創新、用戶體驗、技術開發;「往上走」指的是硬軟整合、實虛結合、雲端架構;「往外賣」則是開展市場、打通電商、串聯 e 貿等,而建構下一階段擴張、成長的動能與機會,包括機器人、電子商貿以及布局印度、印尼等新興市場,這些都需要很長時間的準備,才看得到成果,要想在短時間,增加幾千億元以上的營收,其實有不小的難度。

尤其是目前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市場強調分享經濟、個性經濟與網路經濟,對大量製造為生存基因的鴻海,確實出現嚴重的挑戰。此外,全球產能過剩的狀況尚未解決,生產工廠供過於求的現實,自然也無法凸顯出全球代工之王的市場價值。

 

4. ROE 要大躍升:展現價值拉高本益比,才能吸引外資買盤

郭台銘雖企圖心十足,但最終能讓股價重返 200 元的重要因子,還是得繳出亮麗的經營成績,2015 年鴻海營收雖創歷史新高,獲利創近 8 年新高,但股價趨勢卻沒有隨著營收成長的曲線走高,反而出現反彈無力的現象。根據曾經擔任財務長的專業人士分析,鴻海股價並未隨著營收獲利增長而大幅反彈,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 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從 10 年前的 25%,大幅下降到目前的 14.7%,一般散戶看到營收、獲利增長就看好潛力,但專業人士與外資會看公司長期的價值,其中股東權益回報率很關鍵,近 5 年鴻海 ROE 幾乎維持在 14% 左右,本益比幾乎只能在 10 倍到 12 倍左右徘徊,因此股價要突破 200 元,短時間有難度。

而觀察鴻海股價 200 元的時期,2005 至 2007 這 3 年,ROE 都維持在 25% 以上,當年的 EPS(每股稅後純益)都在 10 元以上,因此郭台銘想讓鴻海股價拚 200 元,不只營收要增長,獲利要提升,最重要的條件也要讓鴻海 ROE 提升到 25% 以上,才可能讓小股東盼到鴻海的美麗時代,屆時,郭台銘才能有個漂亮而美好的退休身影!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