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新利器「高解析度即時水下攝影機」,助漁民掌握魚蝦生長狀況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1 月 28 日 12: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水產養殖新利器「高解析度即時水下攝影機」,助漁民掌握魚蝦生長狀況


高雄、屏東、台南等地為國內重要水產養殖地區,漁民經常問:「是否有簡單的方法可以告訴我們蝦子健康嗎?餵的飼料夠嗎?如何清除魚蝦的排泄物?」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與國立中山大學團隊共同研發「高解析度即時水下攝影機」,讓養殖戶在混濁的漁塭裡,就能即時掌握魚蝦的生長狀況。漁民再也不需土法煉鋼,定期將魚蝦打撈起來觀察其生長狀況。

一般養殖池經實地訪查,發現其透明度不到 50 公分,因水質過於混濁,很難以肉眼評估水裡的魚蝦是否健康,也無法第一時間掌握魚蝦活動力和水池內的狀況。

海洋中心與中山大學團隊共同研發的水下攝影機,具備光源不足就會自動切換為高穿透度紅外線攝影、可遠端監控的 360 度鏡頭、1080P 高解析度、長時間防水等四大優點,讓養殖戶可掌握混濁漁塭裡的魚蝦生長狀況。

透過高解析度的即時水下攝影技術,可以了解魚蝦的進食狀況,進而調整餵食量及餵食頻率,避免殘餌造成浪費並使水質變差;也可檢查池底狀況,避免糞便顆粒及過多有機物質腐爛,造成病原體濃度增加,使魚蝦生病;亦可觀察魚蝦的體型及行為,觀察其體型可做為打撈時間的參考,觀察其行為則可以成為水質的指標,並了解魚蝦是否受到病原體感染,幫助養殖戶提早發現,避免整池感染造成巨大損失。

「高解析度即時水下攝影機」建置費用並不高,海洋中心希望能讓更多養殖戶採用,且未來結合生產履歷,即時連線畫面,讓民眾看得到養殖過程,也可吃得更安心。

新聞稿

▲ 夜視功能下觀察蝦子活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