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大調查,22 縣市政策落差總體檢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24 日 0:00 | 分類 科技政策 , 網路 , 網通設備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智慧城市大調查,22 縣市政策落差總體檢


《財訊》連續 3 年針對全台 22 個縣市進行「智慧城市大調查」,今年更選出「智慧治理」項目,檢視縣市政府近年來,以跨部門資料的整合與互通、開放資料及促進公民參與等作法,在提升治理效率及便民服務品質的成效, 同步進行的民眾問卷調查,為各縣市政府找出市民的「需求」,並調查實際的「使用」比率, 透過兩者的比對,突顯需求度與使用率上的落差,供縣市政府參考。

智慧災防擺第一
民眾需求度最高,全災型防護不可缺

美國休士頓在哈維颶風過境後的災情與救援畫面,在電視新聞持續播放,這場被喻為「千年罕見的洪災」引起世人高度關注;因全球氣候變遷造成的嚴重災害,在全球各地不斷上演。台灣自然也不例外,每年夏季颱風侵襲已是常態,強降雨頻率更逐年遞增,超越各縣市政府多年來在防洪設計上的極限,災情頻傳。

「智慧城市大調查」民眾版調查結果也充分反映此一現象:民眾對智慧災防的需求度,歷時 3 年始終高達近九成,居於首位(其次是食品安全及環境污染監測)。「災害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是縣市首長最沉重的政治責任!所以,智慧型災害防治與救援是迫切且必要的……」桃園市副市長王明德一針見血地點出縣市政府對災防工作的重視度。去年機場淹水事件中,「桃園水情資訊系統」就因為即時監測各河川水位、各區淹水災情及土石流警戒等訊息,釐清非因周邊埔心溪潰堤而造成國家門戶淹水,以數據說明責任歸屬。

「我做 7 年市長,(治水)久病成良醫。」新任閣揆賴清德日前於泰利颱風過境時視察基隆大武崙溪災情時自信地說。在治水工程緩不濟急下,今年 7 月海棠颱風過境後,台南市安南、永康及仁德等區仍深陷水鄉澤國中;但減少災損是必要的,市府近年在易氾濫河川與抽水站布建的水位智慧監測,並回傳水情中心,透過「台南水情即時通」App,市民與水務局都能即時監控區域水位,採取必要的排水與人員撤離措施。

在民眾端,水情監測應用更擴及農業,台南市的水情再輔以區域的氣候資料,更成為後壁區農民稻作種植判斷的好工具。「後壁區居民 80% 務農,因地勢低窪淹水頻繁,讓靠天吃飯的農民苦不堪言,水情 App 可以讓他們與當地農會提早啟動水閘門與抽水機,降低農作物的損失。」台南市研考會主任委員趙卿惠說。

非六都急起直追
彰化、雲林  災防守護擴大布建

里長則是災防第一線的守護者。幾十年來盼不到排水改善工程的台南市南區大忠里里長許志雄抱怨:「每次民意代表與政府部門勘災行程,都安排在水災退去後,根本看不到民眾當下遭受的痛苦……」尤其這幾年颱風與強降雨總登陸在南部地區,每雨必淹,損失難以計數。「我冒雨拍下淹水災情現場,用 4G 上傳 YouTube,Google 圖資搭配影片,里民可以立即看到淹水區位及嚴重性,災後更能當作災損的呈堂證供。」他終於在任內申請到排水工程的經費,解決里民的最痛。

這套由遠傳電信提供的穿戴式防水勘災背心,搭配攝錄影機、4G 無線通訊模組及 GPS 等設備,已經成為許志雄在風雨中守望相助的最佳夥伴。台中市水情資訊系統也邀請里長在降雨時,將各地水位以手機攝影方式回傳到水情災控中心,同樣將里長視為災防系統中重要的環節。

政府版的調查還發現,六都近年投注大量資源於智慧災防的建置,與非六都間有顯著差異。但從今年起,彰化縣開始在易淹水區建置智慧水尺,監測淹水水位並搭配雨量資訊,做為發布預警的基礎;雲林縣則是在 74 處易淹區布建水位偵測設備,33 個抽水站設有影像遠端監控系統,顯見各縣市政府在災防智慧化上愈發普及。

另一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偏遠地區災後的維生與復原。2015 年蘇迪勒颱風帶來的強降雨,造成新北市烏來區嚴重的土石流,阻絕了部落、區域中心與市區的所有聯絡管道,水電設施皆遭毀壞彷彿一座孤島。新北市副市長葉惠青指出:「新北市在這次颱風與強降雨複合型災害侵襲下,意識到區內偏遠地區災後維生的迫切與必要性,決定將烏來區公所及福山國小場域釋出,邀請大同公司及台電建置防災型智慧微電網,在市電無法供電下,仍能維持緊急負載供電,讓部落與區域中心不再因停供水電造成孤島效應。」 的確如此,災害經常是連動的、複合式的,颱風與強降雨通常伴隨而行,地震也會造成供水供電受損、土石流的毀滅性災害等,都應該一併納入災防的思維,所以,「全災型的防護解決方案」是新北市要做的。

智慧治理鴻溝待解
參與式預算  開啟審議民主風潮

「智慧治理」的最基本概念,首先還是在於縣市政府各局處的資料,要能透通並彼此支援做為決策基礎。但事實上,經過深度訪談發現,自 1990 年代推動電子化政府後,各縣市局處數位化工程並未建立一致化的 IT 規格與協定,再加上縣市合併,系統間的介接與溝通就更困難了!

親歷此一困境的高雄市資訊中心主任劉俊傑慨嘆:「私下詢問各縣市資訊中心首長,許多縣市政府各局處間要調閱彼此的資料,最經常的作法竟然還是填寫申請單;層層批准後,由承辦人員處理,曠日廢時,對於目前變動迅速的環境而言,決策支援速度根本無法跟上。」

劉俊傑先從高雄市政府各局處挑選 10 到 20 種,攸關高層決策與民眾需求的重要數據資料庫,建立 Open API(開放式的應用程式介面)平台,在需要時可以直接介接出來使用,無須由資訊中心另建整合性數據資料庫,免除冗餘的儲存且能時時更新。但他也直率地透露:「任何的資料開放與介接都會牽動公務員最底層的恐懼,業務內容被公開檢驗,這部分很難克服。」

一站購足有缺口
雲端證件包便利  中央地方斷鏈

此次唯一非六都入圍「智慧治理」前段班的嘉義縣,則以「零預算開放資料」達標,也是採取以資訊中心開放 API 平台方式系統,直接介接到國發會資料開放平台,成為六都外開放資料集的領先族群。 而跨縣市資料交換更需要長期的協商與投入資源。高雄市研考會主委劉進興就表示:「高雄市在局處資料的整合已在坦途上,我們更有積極整合南部 6 縣市(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資料架構的企圖心,就從建立共通的公文交換系統開始吧!」

歷時 3 年的政府版調查也發現,以「市民」為服務單位而非「政府業務分工」的概念與做法,在六都行政便民服務上都逐步落實。其間被認為最具代表性的新北市「雲端證件包」,就將民眾戶政、地政、商工、工務、財稅、社福、勞保、健保及學籍等關鍵性的資料整合,民眾省卻申請謄本的認證查驗等繁瑣程序,且能跨區跨螢(超商便利站)申辦業務,這的確是重大突破。「但我們與中央政府相關資料庫的整合卻仍在努力中,舉例來說,市民仍有許多健保與社福的資訊,無法臨櫃連線即時取得,無法克竟全功。」新北市研考會主委林純秀說。

今年的調查確實可看到,許多縣市對中央政府的需求在於,以衛生福利部為主的公共衛生、社會福利及健保相關資料庫皆未能開放介接,使得地方縣市政府在相關業務承辦上,無法讓民眾有一站購足的滿意感。

開放資料在中央列為首要推動政策下,六都縣市政府大都已建立開放的 API 平台,讓民間可以自由地介接相關數據,提供創新的加值服務,縣市政府仍必須扮演數據應用多元化的推手。

嘉義縣剛落幕的「嘉義資料應用黑客松──黑蚵松」,就讓參賽者以在地的人口變遷、環境污染及觀光交通等議題作答。高雄市將境內固定污染源排放佔比達七成的 119 座煙囪,即時監測資料開放,以視覺化方式呈現,讓民眾一目了然。喧擾多時的大林蒲遷村計畫,更因以即時空氣品質監控的圖像化,讓民眾隨時能感受空污的狀況。劉進興直言:「以視覺化呈現市民生活環境的影響因子,也是一種參與,是縣市政府透過數據與民眾溝通的好方法。」據了解,該區居民新近已有九成達成遷村的共識。

公民參與也在近年眾多社會運動的促動下,成為治理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隨著社交媒體與影音頻道直播普及,市政公聽會與議會開會都有了直播,創造新的臨場參與感。台北市以社子島轉型推出 iVoting,成為蒐集民意走向的重要方法,參與式預算也受到高度重視。

葉惠青認為,新北市推動的弱勢族群參與式預算,能真正達到民眾賦權的目標;「我們在三峽區開始試辦,讓身心障礙者經由深刻的分享與討論,親自參與和自己息息相關的就業促進方案預算,以小規模投票選擇想要的方案,決定關鍵性資源的分配」,可說是審議民主的開端。

智慧交通再推進
加入大數據應用分析  好處多多

從歷時 3 年的民眾版調查可以發現,交通智慧化的需求始終高達六成,國內除了少數縣市外,公車即時動態查詢、交通 App 查詢與觀光導覽等相關基礎設施幾乎皆已上線運作,大數據分析應用成為當前重要推進的主軸。

繼國道五號周邊(基隆市、台北市、宜蘭縣)道路普設 eTag(車輛電子標籤)掌握車流與交控應用後,桃園也開始每年增設 eTag 偵測器,且結合車輛偵測器兩者每分鐘回傳的數據,輔以天氣、觀光活動及交通疏導等條件,將數據與結果視覺化,讓交控中心能即時反映處理。

台中市在以大數據分析建立跳蛙式公車模式後,還展開若干小型數據應用與落地實驗:以「高風險路口整合平台」找出易肇事路段與肇事熱點,研究碰撞模式,推出「五權西路概念路口」,有效地降低肇事比率。此外,台中市還招募 2 千名摩托車騎士在機車上貼附 RFID(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測試車流,做為交控的參考。

高雄市交通局長陳勁甫則透露:「高雄市今年更在中央的協助下,開始推動公共運輸與低碳運具整合的重要工程,市民依自己的需求就能以優惠的價格,選取不同的公共與低碳運具套裝組合,希望能降低主要行動污染源機車的使用頻率與數量,提升公共運具的效益。」

滾動式回應最有感
1999 市民熱線快速蒐集民意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運輸資訊組副組長吳東凌認為:「這項名為『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的專案計畫,背後仍然仰賴大數據的分析應用,在電信公司協助下,偵測人流與公共運具使用狀況,再進一步轉化落實在政策推廣上。」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在政府版調查中,六都(與新竹市)所設立的市民熱線(1999)都成為政府理解民意的重要管道,透過語意甚而進階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模式(桃園市)分析,找到市民意向。高雄市就因不斷收到市民對中華路老舊不平的投訴,提撥預備金全程重鋪;新北市則回應居民對重型機車噪音的困擾,由環保局加強取締;新竹市更擴大到社交媒體相關民意的分析,做為施政的參考。

在民眾版的調查中,各智慧城市建設的使用率都已逐漸提升,其中智慧交通項目最為顯著;而過去我們報導的虛實整合的行動市民卡,與當前不斷滾動蒐集與回應的 1999 市民熱線,則可以看到縣市政府更積極地推動有感施政的企圖心。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