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吳恩達:中美兩國人工智慧發展有何差異,創業機會在哪?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2 月 20 日 0: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中國觀察 , 名人談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對話吳恩達:中美兩國人工智慧發展有何差異,創業機會在哪?


吳恩達,這名字最為人知的身分是百度前首席科學家,近期他又多了兩個新身分──Deeplearning.ai 創始人、AI Fund 投資基金創立者。

曾在英美中等多國生活的他,近期做客《GGV996》節目,與 GGV 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童士豪、投資分析師張睿對話,談談人工智慧的發展現狀、投資、技術應用及未來。

矽谷、北京是兩大人工智慧創新中心,初創企業挖掘垂直領域仍有發展機會

「現在世界兩大人工智慧創新中心當屬矽谷和北京。」吳恩達說,雖說加拿大、倫敦、紐約等地對人工智慧研究也不少,但人才儲備、研究強度和增速都未及矽谷和北京。中美兩國都對挖掘人工智慧發展機遇充滿興趣,而在印度等其他國家人工智慧也在蓬勃發展,「人工智慧很全球化的,它的興起給所有人創造下一個大企業的機會。不過,目前還處在發展變革的早期階段。」

在吳恩達看來,現在人工智慧已有很多垂直領域應用讓他激動,如醫療、衛生和教育等。這些領域往往先有資訊革命和數位化革命,產生資料,再有人工智慧革命,產生價值。這之中,資料是很關鍵的一環。

以教育工業為例,資料使人工智慧更「智慧」,理解學生的行為型態、知道誰在學什麼、這些內容如何幫助學生學習。他認為,資訊革命產生的資料成為了人工智慧革命的動力。

這裡就涉及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即掌握大量資料資產的巨頭是否比新創公司更具優勢,後者得如何突圍。

吳恩達的答案是,挖掘垂直應用領域。他認為,資料有垂直性,雖然像 Google 、百度擁有巨量網站搜索點擊資料,但這類資料對如輔助醫生檢驗 X 光電子影像等工業應用有何幫助還「存疑」。「在大型科技公司尚未占領的垂直應用領域,新創公司能透過獲取足夠資料獲得發展。

人工智慧風險投資

人工智慧風頭正熱,相關創業者紛紛進場嘗試搶占先機。站在風險投資角度考慮,押注哪一個,吳恩達的建議是需要綜合企業多方面考量,判斷他們是否有正確的團隊、產品、技術、管道和商業型態提供服務。對創業公司來說,則要把你的老板當作用戶。用戶是否喜歡你的產品,會用腳投票。

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

事實上,人工智慧由很多部分組成,深度學習算是其中最燒錢的一種。這種大把投資是否值得?

身為創業者的吳恩達認為,因為資料、電腦、演算法等原因,深度學習近兩年發展非常迅猛,由此創造了很多機遇。標記資料後,透過深度學習演算法能預測相關走向。但這種對深度學習帶來的機會挖掘利用還遠遠不夠,吳恩達說,「我們還需要很多努力,搜尋最富創意的商業型態和運用場景。」

在人工智慧應用落地方面,可說 DeepMind 研發的 AlphaGo 最眾所周知。尤其戰勝人類棋手,讓人清楚對人工智慧的認識。

對此,吳恩達認為,DeepMind 研發競技電腦確實取得很大突破,增強學習產品也很擅長玩電子遊戲和圍棋,這種技術最令人激動的運用前景之一就是用來控制機器人。不過他表示,他個人是不會研發玩遊戲的人工智慧產品,「別人做會更有趣」。

無人駕駛也是人工智慧技術常實踐的領域,吳恩達本身更是無人駕駛公司 Drive.ai 董事會成員。在他眼裡,無人駕駛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人們習慣並接受它的速度會比想像中快。這之中,時間節點很重要,10 年前的科技生態還不足以支撐安全的無人駕駛研究,後來由於深度學習等技術發展,事情發生了變化。

然而,對新創企業來說,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是,Google 等巨頭同樣斥巨資押注無人駕駛領域,前者是否有機會與之競爭或合作?

吳恩達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覺得,Drive.ai 有很多很好的技術和管道,未來發展空間或許很大。但與大公司競爭或合作還得看具體情況而定,新創企業做有自身優勢,但如果與大公司合作發展速度會變慢。一切都有待觀察。

就現狀而言,儘管吳恩達認為人工智慧將顛覆各行各業,但他坦言,目前,人工智慧的影響僅局限在科技公司,還有醫療衛生、教育、建築等產業。

另外,吳恩達還談到對近來語音助手被超音波操控等人工智慧安全問題的看法。他指出,雖然目前還沒有完備、最好的解決方案,但持續關注該問題,「我們會在這方面做更多研究,我想問題可以解決。」

中國與美國人工智慧發展差異

因在英國、香港、新加坡、美國、中國等多地生活過,吳恩達對中國與美國網路生態的差異感知明顯,這對他之後人工智慧創業有更好的抉擇指引。

在他看來,從中美兩國生態體系的動態裡捕捉並學習非常重要,這樣往往能捷足先登,發現最好的創意。「現在很多產品先在美國開發出來,然後進入中國,反之亦然,很多想法在中國出現,最後在美國實現產品落地。」

就人工智慧領域來說,站在歷史角度比較兩國,美國一直在基礎演算法創新領域領先中國,重要的科技創新方面,美國多於中國。

但現在中國正加速發展,吳恩達認為中國的基礎技術創新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電腦視覺技術。在中國,這些基礎創新多由大公司完成,大學也有參與;反觀美國,往往是新創公司承擔研發實驗室角色,中國新創企業從事基礎研究的較少。

身為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讚揚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方面的成績,同時他也指出越來越多中國公司奮起直追。

不過,吳恩達認為,就人工智慧產品來說,全世界各個國家在初期都有容易取得成功的領域,過去缺乏必要的技術,想把人工智慧運用到醫療衛生和教育業還不可能。現在機遇遠多於能覺察人工智慧機遇並具備相應商業技能團隊的數量,很多產業尚處在沒有競爭的狀態,「因為現在人工智慧人才還很少」。

站在更高的角度比較中美,吳恩達指出,中國市場行動性很強,很多工業是巨頭壟斷,市場劃分較少;在美國,市場劃分就較多,競爭也更激烈,企業成長速度更快。而新產品、新商業型態在中國成長更快。「觀察中國的發展趨勢很有價值,有些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後來可能就會在美國發生」。

欽佩的企業家和最愛的書

談到最欽佩的企業家,吳恩達說了兩個人,一個是李彥宏,另一個是傑夫‧貝佐斯。前者在他看來,非常聰明,很有戰略眼光,比別人看得更遠。貝佐斯是亞馬遜的創始人兼 CEO,他覺得縱觀商業歷史,像貝佐斯那樣,在公司保持龐大體量的情況下還能源源不斷推新業務,這是很難做到的事,而亞馬遜是少數幾家大公司之一。

還在百度任職時,吳恩達曾要求每位高層加入一個讀書俱樂部。現場他也分享了幾本他最喜歡的書,包括《精實創業》(The Lean Startup)、《精實執行》(Running Lean)、《Talking To Humans》(與人類交流,暫譯)、《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和《Competing Against Luck》(與運氣競爭,暫譯)等。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吳恩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