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達公司 Metawave 獲 1 千萬美元融資,豐田、本田、電裝聯合參投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5 月 17 日 17:35 | 分類 尖端科技 , 自駕車 , 軟體、系統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毫米波雷達公司 Metawave 獲 1 千萬美元融資,豐田、本田、電裝聯合參投


美國時間 5 15 日,矽谷毫米波雷達公司 Metawave 宣布獲得 1 千萬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本田、豐田、電裝等 5 家企業和機構,此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自動駕駛「智慧汽車雷達系統」開發。

Metawave 成立於 2017 8 月,核心團隊來自全錄公司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目前已完成整合化自動感測器解決方案。2017 9 月,Metawave 曾獲得 700 萬美元種子輪投資,上海汽車、Khosla Ventures、Khosla Ventures、Western Technology Investment、Alrai Capital、Motus Ventures、Thyra Global Management 共同參與該輪投資。

Metawave CEO 兼聯合創始人 Maha Achour 表示,公司正和 Tier 1 合作開發完全整合進汽車的雷達技術,並計劃在接下來幾個月小量生產。

Metawave 的自動駕駛一體化感測器模組包括鏡頭、光學雷達、雷達,可用在多種規格,鏡頭和光學雷達的一般探測距離分別為 50 公尺和 150 公尺,而其研發的 77GHz 多模態雷達可完成更遠距離的物體探測。

Metawave 的毫米波雷達產品 Warlord 使用單個自成形天線,在 AI 算法的強化下,可探測所有方向的訊號光源。Achour 表示,透過辨識微行動形成的單一克卜勒效應,感測器可辨識、分辨和追蹤車輛、行人、騎自行車的人、動物及遠處的潛在危險。且與鏡頭和光學雷達相比,Warlord 受天氣干擾較小,在雨雪和大霧天氣也可表現良好效能。

▲ Metawave 的障礙物探測和防碰撞系統。

據了解,Metawave 的「模擬雷達」技術使用自適應超材料模擬分階段陣列,這種材料可控制軟體,並具有單一電磁效能的電路板架構。常見的分階段陣列天線一般是透過改變發出的訊號相位,用多種散熱元素形成和啟動光束,而這些 Metawave 用單天線便可完成,且系統更簡單節能,效能甚至優於目前先進的數位波束成形雷達。

Achour 將之形容為「五維」系統:「透過深度學習技術,在神經引擎裡標注特徵,它可以分析距離、速度、垂直和水平角度,並分類物體。」

Maha Achour 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博士,擁有 100 多項超材料相關專利,曾在 2006 年創辦超材料公司 Rayspan 並擔任 CTORayspan 研究的超材料天線便是透過超材料操縱天線系統來提高效率,相關技術也用在 Metawave 的感測器陣列。

Achour 對自動駕駛發展前景表現出很強的信心,她認為,自駕車具備安全、可靠和其他附加功能之後,商業型態也會加速形成,眼下產業還沒有統一規則,可能會拖慢技術進度,但如果一些國家可以帶頭展示這項技術帶來的好處,「毫無疑問,一定會成功」。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圖片來源:Metaw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