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卡通合作上路,LINE Pay 從這筆投資買到了什麼?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9 月 05 日 8:30 | 分類 Fintech , 社群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與一卡通合作上路,LINE Pay 從這筆投資買到了什麼?


LINE Pay 2017 年 12 月投資一卡通,取得近 3 成股份引起市場高度關注。而這 3.4 億元最終為 LINE Pay 買到了什麼,答案在 9 月 3 日雙方合作推出的電子支付新業務上線,並對外有更進一步的業務發展說明後,看來也更加明朗。

降低門檻,衝高用戶數同時也完整用戶版圖

首先,獲取用戶應該是第一,也是 LINE Pay 最明顯的目的。雖然自 2016 年 12 月與中國信託合作推出 LINE Pay 聯名卡至今,LINE Pay 用戶數已經一路從 130 萬人成長到 320 萬人,大增了將近 200 萬人。但如果將這個數字對比於 LINE 在台灣有 2,100 萬月活躍用戶數,中間的落差無疑非常明顯。

LINE Pay 營運長暨 LINE Pay 台灣董事長丁雄注相信,這段落差有很大一部分是來於那些想使用行動支付、卻沒有信用卡的人。這就是為什麼 LINE Pay 需要入股擁有電子支付執照,可提供信用卡以外電子支付方式的一卡通的其中一個原因。

雖然以金管會公布的 6 月非金融機構電子支付統計數據來看,不論是使用人數、交易量,距離電子票證、信用卡等市場上其他非現金支付方式都有段差距,看來消費者對電子支付的儲值需求似乎沒有業者想得那麼強烈。當然,這可能與台灣信用卡普及率高、ATM 據點廣布,以及電子支付帳戶申請手續相對嚴格、繁複等因素有關。

但對 LINE Pay 來說,推廣電子支付相對其他業者相信還是存在一些優勢,如台灣幾乎人人都有 LINE 帳號,LINE Pay 就可以省掉推廣消費者去下載 App 的門檻;而且 LINE Pay 近兩年發展下來,已經打出一定的知名度和用戶基礎,還可以結合通訊軟體的社群優勢等。

而且不論如何,LINE Pay 要繼續擴大用戶基礎,就必須在拓展多元使用場景之外,同步想辦法降低使用者進入門檻。而在既有的信用卡綁定支付之外,提供儲值餘額支付的選項,就是降低門檻的一種方式。

特別是這次 LINE Pay 和一卡通開啟儲值帳戶服務,還進一步做到讓 14 歲至 20 歲用戶也能在線上完成申請,突破了過去難以切入的青少年支付市場,而這也可望幫助 LINE Pay 補上更完整的用戶拼圖。

創造營收、獲利成長空間

而在拚用戶數成長之外,電子支付帳戶如果推展順利,對 LINE Pay 可能還會帶來另一個更直接的幫助:營收成長,以及更好的獲利結構。

LINE 未公開過 LINE Pay 的營收、獲利狀況,但基本上過去 LINE Pay 必須綁定信用卡使用,意味著 LINE Pay 每筆交易如果向商家收取 3% 交易手續費,當中可能有超過半數必須付給信用卡業者,只有不到一半能進到自己口袋。但若是以電子支付的儲值餘額支付取代信用卡,對 LINE Pay 來說就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了。

根據 LINE Pay 台灣營運團隊負責人吳孟芝的說法,LINE Pay 一卡通帳戶上線,對消費者而言是多了一種支付工具選擇,但對商家則沒有影響。更明確地說,原本 LINE Pay 可用的 9 萬個合作商家,只要向一卡通申請,完成簽約,就可以在原本的 LINE Points 點數和信用卡收款選項之外,再增加接受電子支付儲值餘額付款。

而為了不影響商家對新服務的接受度,進而讓消費者可以有一致的支付體驗,LINE Pay 向商家收取的交易手續費比例將不會因為增加一個新功能而改變。

既然商家要付給 LINE Pay 的交易手續費比例不變,若消費者未來使用電子支付儲值餘額取代信用卡支付,則原本 LINE Pay 要從手續費分拆付給信用卡公司的比例,就可以改由 LINE Pay 與一卡通去分配。

▲ LINE Pay 台灣營運團隊負責人吳孟芝。

雖然吳孟芝未透露和一卡通之間的拆帳比例,但一般來說電子支付的手續費會比信用卡低,且 LINE Pay 還是持有一卡通近三成股份的股東,所以不論怎麼拆,LINE Pay 最終所得也應該會比原本使用信用卡綁定分得的利潤來得高。

當然,大前提還是要先創造出足夠大規模的用戶和交易量,否則再怎麼拆分,對營收、獲利的影響也還是很有限。

至於 LINE Pay 未來是不是能夠透過電子支付儲值帳戶,進一步延伸出投資、理財商品等支付以外的更多元產品和服務,LINE Pay 和一卡通的回應是,只要符合使用者需求、技術可行以及法規允許,他們就會去嘗試。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Thomas CC BY 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