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細胞進行生物列印,或可解決器官供應問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9 月 12 日 12:00 | 分類 3D列印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自身細胞進行生物列印,或可解決器官供應問題

使用特殊 3D 列印機進行人體組織生物列印,很可能會影響器官移植、癌症治療和抗生素開發等領域,為醫學帶來改變。

接受以自體細胞培養的新膀胱移植病患中,至今只有約 10 人仍存活於世,現年 27 歲的馬賽拉(Luke Massella)就是其中之一。他有脊柱裂(spina bifida)的先天性缺陷,10 歲時膀胱出現功能失常,導致腎功能衰竭。

當時在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擔任外科醫師的艾塔拉(Anthony Atala),從馬賽拉身上取下一小片膀胱組織,在實驗室培養兩個多月後,長成新的膀胱。

接著艾塔拉經過長達 14 小時的手術,以實驗室培養的新膀胱,取代馬賽拉有先天性缺陷的原有膀胱。馬賽拉表示:「這很像是接受膀胱移植,不過(新膀胱)來自我自己的細胞,所以不必處理排斥問題。」

當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植入體內的另一個有機體細胞時,就會發生排斥反應。利用患者自身細胞培養的組織移植,有助於抑制排斥效應。馬賽拉說:「後來我幾乎都能過著正常生活。」他 13 歲前共接受 17 次手術,不過此後再也無須如此。

艾塔拉治療馬賽拉時,使用生物列印技術,亦即利用經過改裝的 3D 噴墨列印機,製造生物組織。

艾塔拉表示,他的團隊已培養「8 種以細胞為主要來源的組織,我們用來植入患者體內」,包括經過生物工程改造的皮膚、尿道和軟骨,全都是在實驗室培養而成。

這些經過生物工程改造的器官正在進行臨床實驗,以取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批准。

目前擔任美國威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ake Forest Institute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所長的艾塔拉表示:「你必須知道如何以手工方式培養這些器官,然後生物列印技術確實是提高效率的工具。」

換言之,他認為,生物列印能以成本可負擔得起、品質始終如一與精確建構的方式,產生所需的器官。他指出,「皮膚之類的平坦構造」最容易進行生物列印,接下來較複雜的是「血管和尿道之類的管狀構造」,至於「膀胱之類的非管狀中空器官」更困難。

不過最難的還是「心、肺和腎之類的實心器官」,「每公分的細胞數目高出非常多」。艾塔拉表示,對於高度複雜的器官,生物列印機所提供的精確度優於人的雙手。

美國生物列印新創公司 Biolife4d 執行長莫里斯(Steven Morris)表示,人類利用自己的細胞做器官生物列印,最終將可解決移植用器官「供應嚴重缺乏」的問題,且不再需要抗排斥的免疫抑制藥品。

瑞典生物列印新創公司 Cellink 執行長蓋登霍姆(Erik Gatenholm)指出,專業列印機甚至可複製癌症腫瘤,讓醫師有機會測試「哪種療法可專門適用於該名患者」。

美國科技巨擘惠普公司(HP)的特殊列印系統副總裁佛里斯柯普(Annette Friskopp)表示,生物列印機可為我們提供「快速安排少量體液,測試某種新抗生素是否對特定病患有效」的方法。

這或許有助於處理越來越多且嚴重的抗生素抗藥性問題,亦即傳統抗生素無法消滅的「超級細菌」越來越多。

(譯者:陳宜君;首圖來源: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