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年內衝到近 200 萬張卡,完全是出乎預料的事!」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日前在法說會興奮指出,中國信託銀行與手機通訊軟體 LINE 發行 LINE Pay 卡,透過行動支付高滲透率,不到兩年時間 LINE Pay 卡已達到 180 萬張,到去年底可望衝破 200 萬張卡,預估其中有半數 100 萬張是新卡。
不僅如此,在 LINE 行動支付的帶動下,中信的信用卡刷卡金額因此高 34%,LINE Pay 卡的消費金額,就衝破 3,000 億元。
隨著消費者支付習慣的改變,手機行動支付除了使用方便,更重要的是,業者可以藉由這樣的支付載具,更即時性、更深入地了解消費者的樣貌與需求;而這些「黃金數據」,更已在各個產業掀起銷售模式的新革命浪潮,既能打破原有的產業隔閡,帶來商機無限寬廣、生意做不完,同時也帶來跨業競爭的搶錢大作戰,宣告「嗶」經濟的新時代已經來臨。
行動支付在近年快速成長,各路人馬都積極搶進,從銀行業、電子支付業、錢包業者(第三方支付)到各個通路與商家,都想卡位行動支付市場。當你用手機在超商、百貨或繳納各種稅費,手機靠近信用卡 POS 機,或掃 QR code 時「嗶」一聲產生的消費數據,不再只是冰冷的數字,而是扎扎實實的黃金,因為這些數據可以改變銀行、通路以及電支業者的經營策略增加營收。
數據變成亮橙橙的黃金 未來兩年商機超過 1 兆元
根據統計,15 年台灣的電子化支付(即所有非現金交易的支付)占民間消費比重為 26%。金管會訂下「電子化支付 5 年倍增計畫」,也就是電子化支付比重到 2020 年要達到民間消費的 52%,而到 2018 年底,電子化支付金額為 3.51 兆元,占民間消費總額 9.26 兆元的比重只有 38%。
也就是說,要達到電子化交易額占民間消費 52% 即 4.81 兆元的政策目標,電子化交易(含行動支付)在未來兩年必須再衝出 1.3 兆元的交易量,這不僅是政府政策,更是商機所在。
為了衝出交易量,2018 年 12 月 19 日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與央行副總裁嚴宗大、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財政部次長阮清華等舉行「行動支付跨部會研商會議」,會中決議從 2019 年起,擴大手機行動支付的使用場景,包括 4 大超商總共 10,000 家門市、醫院、各級學校以及中油加油站、繳稅繳費、公車捷運等都可使用手機的行動支付方式付款。
當行動支付場景擴大後,商機也跟著來。以前做不到的生意,透過行動支付的優勢,現在都可以吃得到,而嗶經濟之所以重要,因為有 5 大利基。
利基 1:增加新客戶 中信銀增加 100 萬新卡友
這 5 大數據黃金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增加企業的新客戶。除了前述提及中信金增加 100 萬位個人客戶外,銀行觸角還可以延伸至小商家。
玉山金控副數金長劉美玲指出,過去各銀行或電支的 QR code 並不相容,商家做生意時非常麻煩,後來玉山銀發展「支付加值運用平台」幫忙商家整合各種 QR code,商家只要和玉山銀行對帳就可。玉山銀行表示,商家生意變方便,也帶動玉山銀行中小型商戶數位信貸件數成長 5 倍,有 97% 都是來自新客戶,間接帶動玉山銀數位信貸商機 600 億元。
利基 2:拓展新業務 玉山銀數位信貸生意強強滾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指出,以前銀行業推信用卡時,因信用卡的機建制成本較高,讓銀行無法直接接觸到小商戶,銀行業大概只接觸到消費市場四分之一的中 POS 大型商戶。
行動支付 QR code 掃碼支付出現後,小商家建制行動支付成本大幅降低,銀行業透過與電支業合作,以掃碼支付為工具,銀行的觸角也可伸到其他占市場四分之三的各小商戶了,而這些都是扎實的新客戶群。
行動支付數據產生的第 2 個效果,可以增加企業的新業務。對於這點,拍付國際資訊公司營運長韓昆舉很有感受,「行動支付的場景做得愈方便,愈能解決消費者的困難,在解決過程中,就會產生新的業務商機來。」
以前拍付國際的主要業務之一,就是用手機綁定車牌、再以手機錢包繳停車費,市占率就超過 5 成,綁定了數十萬輛車。當初綁定車牌只是為了收費方便,後來卻讓保險公司就主動找上門,想要透過手機推播廣告,通知車主要不要購買車險。
甚至,未來消費者出國旅遊,當客人在 PChome 旅遊頻道上訂妥日本來回機票後,接下來的機場接送、旅平險也都能一站完成。這些都是韓昆舉過去沒想到的新商機。
利基 3: 精準行銷 店家即時推播發揮導購效果
透過行動支付掌握消費數據,可以增加許多企業的行銷準度。歐付寶電子支付公司董事長林一泓就指出,大部分賣早餐的商店就算當天有打折,也都是等客戶上門消費才會告知,但如果有消費行為數據可用,就可透過手機,針對在早餐店 500 公尺範圍內的客戶推播當天的促銷活動,藉以行銷與發揮導購的效果。
永豐銀行電子金融處副總經理黃品睿指出,過去銀行在行銷上主要是看銀行要推出什麼商品再往外推銷,但行動支付漸漸流行後,銀行透過行動支付的數據軌跡,發現某位消費者經常在點擊房貸頁面時,那銀行就改送房貸相關的業務資訊給這位消費者,讓消費者拿到和自己有用的金融商品訊息,不再亂槍打鳥。
因為行銷可以更精準,相對的成本也變得更低。全家便利超商董事長葉榮廷說,導入消費者用手機行動支付,「我第一個省下的就是現金的管理成本,再來就是商品的管理成本」。
利基 4:降低成本 全家超商管理成本省很大
例如,全家進了一款新的茶飲料,如果沒有手機可推播推廣,這款新茶就要靜靜地躺在貨架上,造成庫存成本;但若透過手機推播給喜歡喝茶的人,一來能刺激銷售,同時也能提前備貨。
而台北富邦銀行總經理程耀輝則說,行動支付可以節省銀行大筆廣告費,獲客成本是比較低的,例如,台北富邦銀行推出 M+ 富邦旺紅包的新業務時,因為放在手機介面上,以通訊軟體的形式,可以擴大群組轉帳,消費者覺得方便,不用宣傳客戶滑一滑手機就會用了,若在以前可能要不少廣告費。
韓昆舉指出,行動支付帶來的數據,可能會改變銀行的授信政策。過去消費者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主要做法就是上聯徵中心查消費者的財務資料,所得不高者不容易取得貸款。
▲ 行動支付已成兵家重地,各銀行都爭相投入。
利基 5:發展新模式 台北富邦銀行整合消費授信標準
但未來若可以拿到民眾消費資料,發現消費者每月固定買哪些東西,而且 10 年內早上都在某個固定的住址附近超商消費(即可能在附近上班),這就可看出這位消費者其實是個穩定的上班族;銀行在徵信時若可加上這些非財務性的消費數據做佐證,讓消費者更容易拿到某項貸款,這也是一種新的經營模式。
程耀輝也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即消費者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不同部門對消費者的信用評等標準不太一樣;例如同一個消費者申請信用卡和房貸的利率相差非常大,因此,台北富邦銀行就考慮應該對消費者做一個整合性的授信標準,在這個標準下,銀行各部門對消費者的授信決策也會改變。
未來業者跨平台的合作會愈來愈多,產生的行動支付數據含金量會更高,愈有參考性。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去年 12 月底表示,正著手研議修法,讓未來消費者不受限在單一平台下,而是可在不同電子支付業者帳戶間互轉餘額。
換句話說,未來你在街口支付的儲值金,將可跨轉到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做到真正的線上錢包整合,就像銀行帳戶間的金額能互轉,行動支付可創新的限制會更少。
可以想見,未來以手機為平台的行動支付,將在銀行、支付以及通路業者形成經營上的革命,誰能精準掌握行動支付的消費行為數據,就能變更多花樣開發新客戶與新業務,新的競爭現在才剛剛開始。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