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中國的「嫦娥四號」正式成為世界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但「嫦娥四號」締造的紀錄還沒結束……
在「月球背面」登陸
1 月 3 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成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探測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國家。
Stunning footage of far side of moon, captured by China’s Chang’e-4 probe during its landing. #ChangE4 pic.twitter.com/e1xvyjEcml
— China Xinhua News (@XHNews) 2019年1月11日
▲ 這是 3 日當天,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前 3 分鐘的登陸過程。
在月球發芽的棉花
15 日,在月球的嫦娥四號又達成新的世界紀錄:跟著嫦娥四號上月球的棉花種子已經發芽,讓這株棉花成為人類知道的範圍內,第一株在月球生長的植物。
負責這項研究的重慶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謝更新表示:「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開展生物實驗。」
不過隔天(1/16),負責這項研究的單位證實,這株棉花已經死亡。
「月面微型生態圈」
根據重慶大學的實驗解說,這次嫦娥四號的登月任務送了一罐高 18 公分、名為「月面微型生態圈」的容器到月球。罐子裡裝有空氣、水、土壤、馬鈴薯種子、阿拉伯芥(arabidopsis)種子、油菜種子、棉花種子、果蠅卵和酵母。
BBC 表示,這個「月面微型生態圈」是一個人造、可自給自足(self-sustaining)的生態系統。
Seedlings in space! First-ever cotton plant on the Moon growing in #ChangE4 mini biosphere https://t.co/L8YpXqoVIG pic.twitter.com/3NVoCBUn5M
— China Xinhua News (@XHNews) 2019年1月15日
▲《新華社》的 3 張照片,可看出「月面微型生態圈」的棉花,澆水後第 3 天(左)、第 4 天(右上)和第 9 天(右下)的變化。
溫差太大很麻煩
根據中國官方說法,這項研究最大的挑戰就是從地球送上月球的過程中,會經歷 -173℃ 到 100℃ 以上的劇烈變化。但如果想讓容器裡的生物能生長,就要盡可能讓容器環境保持恆溫。
在地表發號司令
同時,容器裡的濕度、養分也需要調節,所以他們利用「生物技術」讓種子處在休眠狀態,當科學家在地球表面發號司令後,開始替容器內的種子澆水,這些植物才會開始發芽。
目前除了棉花之外,其他的植物都還沒發芽,而且棉花在發芽後,已經宣告死亡。
▲ 這張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的照片,就是嫦娥四號登月探測器記錄的「月球背面」。
不是太空中第一次
事實上,這並不是人類第一次在太空種植物,過去科學家只在太空站測試,植物是不是真的能在低重力環境生長,這次嫦娥四號則是第一次有人在月球種植物。
為了更遠的太空旅程
一直以來,科學家想在太空種植物的原因無他──如果人類可在太空利用現有環境種植物,未來太空人出任務,就可在地球以外的環境存活更久,不需要回到地球補給。
以地球─火星之旅為例,從地球到火星單程就要 2 年半,如果未來人類希望在火星打造基地,並進一步前往更遠的地方探險,該如何取得食物就是一大問題。
▲ 2018 年 3 月,德國科隆(Cologne)的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ESA)的歐洲太空人中心(European Astronaut Centre),一名工作人員向鏡頭展示太空食物罐頭。
民族復興的太空夢
除了嫦娥四號登月任務,中國國家航天局也預告將在今年底推出嫦娥五號登月任務、2020 年進行中國首次火星任務。
BBC 認為,中國雖然太空探險是起步相對較晚的國家,但中國在首次將太空人送上太空的 15 年後,就成了世界第一個將登月探測器送上「月球背面」的國家。
在中國「太空夢」的背後,除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支持,中國官媒也將太空夢視為民族復興的一步。
和美國、俄羅斯一樣
英國皇家航太學會(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成員海沃德(Keith Hayward)認為,中國的「太空夢」背後動機和美國、俄羅斯等國家一樣。
第一,太空探險是為了軍事目的,如果軍方沒有需求,計畫就得不到資金。其次,如果能發現未曾開發的資源,就有可能致富。
▲ 2016 年 11 月中國北京,研究人員從神舟十一號太空船中取出物品。
向世界炫耀的好方法
海沃德接著提到,太空探險也是向世界炫耀的好方法,能讓世界知道中國是不可忽視的勢力,這次的嫦娥四號就屬於這種。
中國航太科學家歐陽自遠就曾在 2006 年受訪時提到:「月球探測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對於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威望、增強民族的凝聚力都很有意義。」
「想做什麼就會去做」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所創辦人洛格斯登(John Logsdon)則認為,中國只是追隨自己的動機和利益,而不是為了和其他國家競爭才開啟太空計畫。
他說:「在我看來,中國想做什麼就會去做,而不是為了和其他人無法確定的計畫競爭。」
- Giant leaf for mankind? China germinates first seed on moon
- China might just have grown the first plant ever on the moon
- China’s Moon mission sees first seeds sprout
- What does China want to do on the Moon’s far side?
- The cotton seeds China carried to the moon have sprouted
(本文由 地球圖輯隊 授權轉載;首圖為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月球著陸器模型;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