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四號」新紀錄:月球上首次有種子發芽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1 月 17 日 16:15 | 分類 天文 , 生物科技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嫦娥四號」新紀錄:月球上首次有種子發芽


今年初,中國的「嫦娥四號」正式成為世界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但「嫦娥四號」締造的紀錄還沒結束……

在「月球背面」登陸

1 月 3 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成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探測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國家。

▲ 這是 3 日當天,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前 3 分鐘的登陸過程。

在月球發芽的棉花

15 日,在月球的嫦娥四號又達成新的世界紀錄:跟著嫦娥四號上月球的棉花種子已經發芽,讓這株棉花成為人類知道的範圍內,第一株在月球生長的植物。

負責這項研究的重慶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謝更新表示:「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開展生物實驗。」

不過隔天(1/16),負責這項研究的單位證實,這株棉花已經死亡。

「月面微型生態圈」

根據重慶大學的實驗解說,這次嫦娥四號的登月任務送了一罐高 18 公分、名為「月面微型生態圈」的容器到月球。罐子裡裝有空氣、水、土壤、馬鈴薯種子、阿拉伯芥(arabidopsis)種子、油菜種子、棉花種子、果蠅卵和酵母。

BBC 表示,這個「月面微型生態圈」是一個人造、可自給自足(self-sustaining)的生態系統。

▲《新華社》的 3 張照片,可看出「月面微型生態圈」的棉花,澆水後第 3 天(左)、第 4 天(右上)和第 9 天(右下)的變化。

溫差太大很麻煩

根據中國官方說法,這項研究最大的挑戰就是從地球送上月球的過程中,會經歷 -173℃ 到 100℃ 以上的劇烈變化。但如果想讓容器裡的生物能生長,就要盡可能讓容器環境保持恆溫。

在地表發號司令

同時,容器裡的濕度、養分也需要調節,所以他們利用「生物技術」讓種子處在休眠狀態,當科學家在地球表面發號司令後,開始替容器內的種子澆水,這些植物才會開始發芽。

目前除了棉花之外,其他的植物都還沒發芽,而且棉花在發芽後,已經宣告死亡。

▲ 這張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的照片,就是嫦娥四號登月探測器記錄的「月球背面」。

不是太空中第一次

事實上,這並不是人類第一次在太空種植物,過去科學家只在太空站測試,植物是不是真的能在低重力環境生長,這次嫦娥四號則是第一次有人在月球種植物。

為了更遠的太空旅程

一直以來,科學家想在太空種植物的原因無他──如果人類可在太空利用現有環境種植物,未來太空人出任務,就可在地球以外的環境存活更久,不需要回到地球補給。

以地球─火星之旅為例,從地球到火星單程就要 2 年半,如果未來人類希望在火星打造基地,並進一步前往更遠的地方探險,該如何取得食物就是一大問題。

▲ 2018 年 3 月,德國科隆(Cologne)的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ESA)的歐洲太空人中心(European Astronaut Centre),一名工作人員向鏡頭展示太空食物罐頭。

可以吃,還可以做衣服

這次研究的負責人謝更新便說:「我們有考慮過未來要在太空生存」,所以「了解這些植物在低重力環境如何生長,能為未來建立太空基地奠定基礎」。

謝更新也提到,這次容器裝入的植物都有代表意涵,例如:棉花可用來製作衣服、馬鈴薯可當太空人的主食,油菜花種子則可榨成油。

本來應該是蠶寶寶

網路媒體 Quartz 則指出,原本「月面微型生態圈」的果蠅,應該是放蠶卵,但不知什麼原因,後來臨時改為果蠅,或許是因為果蠅比蠶寶寶更容易孵化。

▲ 2018 年 12 月,中國四川省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載嫦娥四號登月探測器的長征三號乙火箭(Long March-3B),朝向月球發射。

民族復興的太空夢

除了嫦娥四號登月任務,中國國家航天局也預告將在今年底推出嫦娥五號登月任務、2020 年進行中國首次火星任務。

BBC 認為,中國雖然太空探險是起步相對較晚的國家,但中國在首次將太空人送上太空的 15 年後,就成了世界第一個將登月探測器送上「月球背面」的國家。

在中國「太空夢」的背後,除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支持,中國官媒也將太空夢視為民族復興的一步。

和美國、俄羅斯一樣

英國皇家航太學會(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成員海沃德(Keith Hayward)認為,中國的「太空夢」背後動機和美國、俄羅斯等國家一樣。

第一,太空探險是為了軍事目的,如果軍方沒有需求,計畫就得不到資金。其次,如果能發現未曾開發的資源,就有可能致富。

▲ 2016 年 11 月中國北京,研究人員從神舟十一號太空船中取出物品。

向世界炫耀的好方法

海沃德接著提到,太空探險也是向世界炫耀的好方法,能讓世界知道中國是不可忽視的勢力,這次的嫦娥四號就屬於這種。

中國航太科學家歐陽自遠就曾在 2006 年受訪時提到:「月球探測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對於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威望、增強民族的凝聚力都很有意義。」

「想做什麼就會去做」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所創辦人洛格斯登(John Logsdon)則認為,中國只是追隨自己的動機和利益,而不是為了和其他國家競爭才開啟太空計畫。

他說:「在我看來,中國想做什麼就會去做,而不是為了和其他人無法確定的計畫競爭。」

(本文由 地球圖輯隊 授權轉載;首圖為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月球著陸器模型;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