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推出機器人 RB3 平台,今年內支援 5G 連接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2 月 27 日 16:15 | 分類 尖端科技 , 機器人 , 軟體、系統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高通推出機器人 RB3 平台,今年內支援 5G 連接


2 月 26 日,高通對外推出首款專為機器人打造的完整、整合式解決方案──高通(Qualcomm)機器人 RB3 平台。

據悉,該平台整合了包括高性能異構計算、4G / LTE 連接、高通自家人工智慧引擎 AI Engine,以及用於偵測的高精度感測器處理、位置測距、定位與導航、保險庫般的安全特性以及 Wi-Fi 連接。

此外,據高通官方表示,RB3 平台還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支援 5G 連接,以滿足工業機器人應用對於低時延、高吞吐量的需求。

高通「遲到」的機器人平台

高通做為晶片巨頭,之前晶片業務也有涉及機器人和無人機,據高通業務拓展總監兼自動機器人、無人機和智慧電器負責人 Dev Singh 表示,包括陪伴機器人領域的 Anki Vector、Elli Q 和 Sony Aibo 等,多媒體機器人 Cerevo Tripon 和 Keecker 等,以及 iRobot、Ecovacs Robotics 和松下掃地機器人等。

目前,RB3 平台支援從原型設計開發板,到用於加速商用的現成系統級模組(system-on-module)解決方案,再到規模化實現成本優化的板上晶片設計。支援 Linux 和 ROS 系統,以及高通神經處理軟體開發包(SDK)、高通計算機視覺套件、高通 Hexagon DSP SDK、亞馬遜 AWS RoboMaker。

高通關於 RB3 平台給出的具體硬體參數如下:

  • 異構計算架構:基於的高通 SDA845/SDM845 SoC 採用 10 nm LPP FinFET 製程,整合了 2.8 GHz 的八核高通 Kryo CPU、高通 Adreno 630 視覺處理子系統(包括 GPU、VPU 和 DPU),以及支援 Hexagon 向量擴展(HVX)的高通 Hexagon 685 DSP,可以為感知、導航和操作提供先進的終端側 AI 處理和面向行動端優化的電腦視覺(CV)能力。
  • 拍攝和影像:雙14 位高通 Spectra 280 ISP 支援高達 3,200 萬像素的單鏡頭;支援 60fps 的 4K HDR 影片拍攝。
  • 安全:整合高通安全處理單元(SPU)。
  • 感測器:支援包括由三軸陀螺儀和三軸加速組成的六軸慣性測量裝置(IMU)、電容式氣壓感測器、多模數位麥克風,以及支援來自 TDK-InvenSense 的其他輔助感測器的接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連接方面,除整合 4G / LTE 和 CBRS 連接、Wi-Fi 802.11ac 2×2 雙通路和 MU-MIMO、三頻 Wi-Fi(2.4 GHz 和 5 GHz 雙頻並發)等,高通還特別提到「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支援 5G」。這也成為高通機器人 RB3 平台值得期待之處。

巨頭紛紛布局機器人系統

機器人行業做為當下眾多企業看好的方向,諸多企業也在 2018 年前後推出機器人系統,包括微軟(Microsoft )的 Windows 10 ROS1(2018 年 9 月發表)、亞馬遜的 AWS RoboMaker(2018 年 11 月發表)、優必選的 ROSA(2018 年 9 月發表),以及獵豹的 Orion OS(2018 年 3 月發表)。

其中,尤以微軟跨度較大。

9 月 29 日,微軟在 2018 機器人作業系統開發者大會(ROSCon 2018)上宣布將機器人作業系統(ROS)正式引入 Windows 10,至此完成 Windows 10 首次官方支援 ROS 系統。

Windows 10 ROS1 提供開發複雜機器人所需的庫和工具,可與 Visual Studio、微軟的整合開發環境無縫整合,並支援基於硬體加速的 Windows 機器學習、Azure Cognitive 服務、Azure IoT 雲端服務等。

微軟 Windows IoT 首席軟體工程師 Lou Amadio 在其 9 月 28 日部落格中寫道:「藉助 ROS for Windows,開發人員將能夠使用熟悉的 Visual Studio 工具集及豐富的 AI 和雲端功能。我們期待透過將硬體加速的 Windows 機器學習、電腦視覺、Azure 認知服務、Azure 物聯網雲端服務和其他微軟技術等高級功能引入家庭、教育、商業和工業機器人,為機器人技術帶來智慧優勢。」

由此可見,高通也並非近期首家押重注在機器人平台上的廠商,而是整個行業迎來又一波風浪。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Esther Vargas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