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只聞樓梯響,台灣電商聲聲慢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5 月 30 日 15:30 | 分類 新創 , 電子商務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新零售只聞樓梯響,台灣電商聲聲慢


在阿里巴巴與亞馬遜兩大巨擘的帶動下,中美兩國吹起新零售風潮,而在電商平台同樣蓬勃發展的台灣,電商產業推進新零售的進度,目前只能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形容!

台灣電商發展新零售的先天不足

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科技應用研究所副所長戴凡真表示,零售本身就是反映一個國家的生活狀況與習慣,因此新零售在每個國家呈現的外顯樣貌也不盡相同:中國原本的實體零售太不方便,電商出現對人民生活品質及消費狀況有極大改善;而美國也是幅員遼闊的大國,民眾對出門購物這件事,本來就有電商可解決的痛點存在;中美兩國發展新零售順理成章。至於台灣本來實體零售就非常方便,對民眾而言,電商與實體零售充其量就是價格與時間各因素的取捨,需要虛實整合的迫切性沒有中美兩國來得大。

創業家總經理廖家欣更直指,理想的新零售是由線上主導線下,但台灣實體零售通路年營收動輒 1,000 億至 2,000 億,規模遠較線上電商來得大,由小的來主導大的,難度自然高!

既然線下業者規模普遍較大,為何不見線下主導成功的案例?廖家欣表示,線下在主導虛實整合時會遭遇到兩大難題:第 1、在線上與線下不同通路定價陷入左右為難,網路訂價沒比較優惠打不過其他同業,但價格訂太低又會打到自家實體通路;第 2、對實體通路而言,一向都是消費者將選購物品放進購物車後自行前往櫃台結帳,若一旦要發展線上電商,業者多了撿貨步驟,不論採用人工或是透過系統與科技支援,都是成本的增加。

如果新零售聚焦在虛實整合,戴凡真坦言,台灣業者在這一點確實比較慢,雖然有不少網路原生品牌如 86 小舖、OB 嚴選有開實體店,卻沒有比較多科技應用的部分,更遑論其他平台類型的業者。

台灣大、富邦媒內舉不避親聯手 O2O

雖然台灣發展新零售的條件較為先天不足,但各項努力仍然持續者,像是整合同集團不同企業之間的資源,倒不失為雙贏且難度較低的方式。momo 富邦媒就與母公司台灣大虛實串聯,消費者除了能夠過虛擬平台申辦電信服務,也能在電商平台購物後,選擇至全台近 800 家電信直營門市取貨。

富邦媒董事長林啟峰表示,線上與線下怎樣互相利用彼此長處打造新零售模式,最大的瓶頸在分潤的計算,亞馬遜與全食超市之所以成為線上線下整合典範,即是經由購併手段,把兩家不同公司變成自己人;而台哥大與富邦媒為母子公司,分潤問題比較好談,雙方透過合作,線下能幫線上蒐集許多銷售資訊,線上則能展示遠多過門市的商品,透過 momo 線上 900 萬使用者與無限空間創造更多交易,再交由線下以最拿手的面對面服務完成交易,未來能合作更多品項而不僅侷限於 3C。

創業家暫不跨足線下,由線上低滲透率品項切入

對於喊得震天價響的新零售,廖家欣表示,創業家不會缺席,只是做法將有所不同,目前不會自己購併實體通路或往線下走,而是選擇與現有的線下業者合作,現階段仍以線上發展為主,因為線上還是有優勢,有許多品項如衛生紙、水等,基於更加方便的理由,愈來愈多消費者已習慣在網路上購買,再也不去超市或大型量販店買。

但是生鮮商品在線上滲透率仍低,不管是肉品還是魚,民眾依舊喜歡在實體通路購買,因為新鮮看得見,因此創業家會先著眼這塊滲透率低、相對比較藍海的品項切入新零售,先進者會有優勢,尤其問消費者上網買生鮮的第一品牌,可能都無法立即說出一個平台名稱,這就表示先進入深耕的業者有機會做到頂尖品牌;加上生鮮不是標準品,同樣鯖魚 2 條,一個賣 59 元,另一個賣 200 元,這使得生鮮存在較好的毛利空間;最後則是生鮮回購率非常高,對平台黏著度與營收推升都有幫助。

東森積極購併布局,虛實整合效益潛力大

環顧目前國內各大電商業者,最積極進行虛實整合的當屬東森國際旗下的東森得易購(東森購物),東森購物持股 30% 跨國實體通路達 1,091 家的自然美,預計海內外東森自然美總加盟店數在 2 年內翻倍成長至 3,000 家;另外還購併香港草莓網跨足全球電商,目前更規劃結合自然美與草莓網展開線上與線下 O2O 合作。東森國際董事長廖尚文表示,新零售是東森國際今年營運的兩大主軸之一,今年的整併效益預期將在多元商品、全通路銷售與實體店倍增的達成下發酵。

只是對想投資新零售題材的投資人而言,東森國際雖為上市公司,但本業為倉儲業,目前持股東森購物 25.46%,嚴格說來新零售純度不夠高;核心公司東森購物目前非上市櫃公司,今年雖已啟動上市計畫,但依照流程與法規,投資人最快也要兩年後才能在集中市場投資東森購物股票。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