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也能製造光纖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18 日 12:19 | 分類 尖端科技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在太空也能製造光纖嗎?


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使用的網路光纖將不再是地球生產,而是直接在太空製造。

名為「太空製造」(Made In Space)的公司,已經在這領域研究多年,目標是建立成熟的太空經濟體系。

2014 年,太空製造為國際太空站研發第一台可在太空使用的 3D 列印裝置,專門用於生產高強度、高精準度分子的小型航空零件。

8 月,「太空製造」又獲得 NASA 的 7,370 萬美元投資,計劃在 2022 年發射名為 Archinaut One 的小型衛星,將攜帶一部分材料,然後在太空利用 3D 列印技術生產兩條近 10 公尺的太陽能電池板。

如果說,在太空製造衛星是為了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那麼,製作光纖線就真的是看中軌道空間的獨有環境了。

太空製造通訊經理 Austin Jordan 表示,太空的微重力環境,可有效剔除重力造成的不必要雜質,生產出反應時間和資料吞吐量都更好的「超純氟化物」(ZBLAN)光纖產品。

和在地球生產流程不同,運往太空的生產裝置和一台微波爐差不多大,以便擺入火箭。生產完成後,再由太空人帶成品回地球。

目前,太空製造藉助 SpaceX 的火箭發射在太空站進行 4 次試產,CEO Andrew Rush 未來還計劃直接在軌道建立生產工廠,以有更大更穩定的產量。

他相信這會開啟太空經濟的「Netscape moment」(網景時刻)──就像當年網景瀏覽器撼動整個網路業並激發出新領域。

不過,只展示太空產品相對地球製造的優點還不夠,還將整個流程涉及的成本考慮進去,如火箭發射和產品回收過程。

Rush 之所以選擇 ZBLAN 光纖為太空製造的第一個商業計畫,也是因為看到這產品的材料價值,以及夠廣的市場前景:

「即便我們將發射和傳回的成本算進來,這筆生意依舊划算。我們只需要 1 公斤材料就能生產數千公尺 ZBLAN 光纖,每公尺售價就超過 100 美元。」

微重力環境還能影響醫藥領域生產。比如蛋白質組成的晶體平均可長到 6 立方公釐,地球只能長到 0.5 立方公釐;一旦晶體長大,科學家可分析晶體的 3D 架構,幫助新藥研發;此外,複雜的人體器官組織在微重力影響下也不易變形。

當人類進入太空越來越便捷後,我們對宇宙的開發利用也將具備無限可能性。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NASA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