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狂「撿屍人」!路殺社 15 萬筆動物屍體大數據,成台灣珍貴寶藏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08 日 12:00 | 分類 生態保育 , 科技趣聞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最狂「撿屍人」!路殺社 15 萬筆動物屍體大數據,成台灣珍貴寶藏


隨著全台剩不到 500 隻外貌酷似家貓的石虎,頻繁在馬路上被車撞致命的消息不斷,公路總局、苗栗縣政府近日決定,從明年 1 月 1 日開始,將在石虎的「路殺」熱區降低速限,守護僅存的小生命。「路殺熱區」的出現,幕後是全台最大公民科學社團「路殺社」的功勞。到底路殺社是什麼?為什麼是全台最大的「撿屍」社團?

一班往南投集集鄉間行駛的巴士,由於路上人車稀少,車速愈開愈快,直到來到綠色林蔭,突然一道告示牌反射的光線映入眼簾,提醒司機得放緩油門、左顧右盼,小心地通過。仔細一看,路旁立著 Q 版石虎,原來是怕公車撞上了石虎,造成憾事。

這一支支告示牌的樹立,幕後是全台最大的公民科學社團「路殺社」的努力成果。路殺社目前在全台近 2 萬名社員、累積共 15 萬張路死動物的照片,累積出龐大的資料庫,已湊出全台經常發生路殺的路段。

來到集集鎮上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德恩的研究室,曾鑽研爬蟲動物多年的他,人稱「撿屍隊長」,正是路殺社創辦人。

▲ 鑽研爬蟲動物多年的林德恩,意外成立了路殺社。

2009 年起,他開始訓練調查蛇類生態的志工,初期成果不如預期,2 年培訓完成後,只剩下 12 名志工偶有聯繫,回傳資料不到 100 筆。

有一天,林德恩在 Facebook 上傳了一張死掉的蛇類照片時,他萬萬沒想到,這個動作竟展開了全台路殺社的 8 年驚奇之旅。

隔天,林德恩的發文下方,就出現許多志工與臉友上傳累積多年的「撿屍」照片,社員紛紛從硬碟裡挖出過去觀察到的稀有物種大方「獻寶」,3、400 張照片,讓他的 Facebook 瞬間「屍滿為患」,讓林德恩發現路殺情況真的不少,而且不限蛇類,還有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遭殃。

「關心的人遠比我想得多,當時還沒有很清楚的輪廓,只想說留個紀錄,」林德恩說。社團就從同好交流開始,慢慢地社員在野外,只要看到路死動物,就會主動上傳照片。熱衷的社員就從 12 名,增加至近 2 萬人,來自全台各行各業。

除了記錄事發地點、拍照上傳外,路殺社也會收到社員用冷凍快遞寄來的動物屍體。「我們其實就是『產業鏈』裡的物流中心!」林德恩指著研究室外占滿走廊空間的 4、5 台冰櫃,詳細說明歷年來收到的 9,000 多具屍體。

民眾寄來的路死動物,經初步處理、篩檢疾病與毒害,有的能做成標本,或分送給需要的研究單位,林德恩形容「屍體」的搶手程度說:「我們時常供不應求!一隻麻雀還要分成腸道、皮毛、跟骨骼分送給不同的機構。」

打開林德恩的冷凍庫,一包一包寫著「海鮮」、「羊肉爐」的保鮮袋整齊疊放,一度還讓別的單位以為是林德恩大量團購的食物。

▲ 路殺社為社員開發上傳資料專用的 App,讓資料蒐集更精確。

我們與路殺的距離

當參與者與資料量愈來愈多,林德恩除了能分析出路殺發生的熱點外,還產生許多附加價值。2013 年,許多社友注意到鼬獾屍體在路上體型完好,不像是被路殺,林德恩將屍體送驗後才驚覺,竟有三分之一的鼬獾,感染了狂犬病。

當年底,台灣睽違 52 年再度爆發狂犬病疫情,在防疫單位還一頭霧水時,路殺社的資料庫不只能看出哪裡有最多受感染的鼬獾,還有許多保存完好的大體,可供防檢疫局研究,最後成功找出台灣特有的狂犬病毒。

快速又精準的路殺資料,不但是社員自發上傳、且幾乎不用成本,讓官方防疫單位也自嘆弗如。公民力量成為防疫前線,路殺社關鍵一役,為社團帶來爆發性的成長。

今日廣為人知的「老鷹紅豆」,一開始是屏科大師生在紅豆田裡發現大量鳥類暴斃,從死亡的鳥類大體中,驗出農藥「加保扶」,而當時許多檢體就是路殺社提供的。

2013 到 2014 年底,路殺社成員成長了 6 倍,近 7,000 人時,林德恩開始規劃年會,讓社員從線上走到線下,讓「撿屍隊友」有機會互相認識,更有凝聚力。他還頒發獎狀給當年上傳資料最多的冠軍,一度讓大家爭搶排名。

科技載舟亦能覆舟

當路殺社的規模逐漸擴大,Facebook 社團卻反而成了社團的絆腳石。「Facebook 為我們帶來大量的人潮、資料,但我們真的要用時,總遇到層層關卡」,林德恩有點感嘆地說。

先不論成立初期屢屢接到抱怨社團屍體照片的抗議電話,甚至社團還被網友檢舉到被迫停權,當時,他一度擔心上萬筆資料付諸東流,讓他睡不好。

另外,貼文也因為演算法的設計,不利於資料檢索,每當有人按讚,舊的貼文會「浮」上來,無法依照時間排序,也無法將發文直接匯出成統計資料。林德恩找上中研院資科所莊庭瑞副研究員,建立屬於路殺社的雲端後台資料庫。

也有一位遠在美國的熱心網友,在 2014 年開發出社員端的上傳 App,能自動抓取拍照者的經緯度、時間等資料,搭配代為發文的機器人,讓社員不再困擾。

歷經陣痛後,如今,不但社員上傳資料的習慣改變,路殺社的資料標準化後,不但查找更方便,也開始對外推出許多有趣的應用。

經濟與生態  不是零和遊戲

除在特定路段設立告示牌,結合路殺資料庫,畫出的百大路殺熱點地圖,也將生物出沒的時段、季節等細節納入考量。

2019 年 5 月,路殺社與公路總局、中興大學機械系開發出的「道路預警系統」上線,AI 偵測如石虎、白鼻心等動物靠近路面時,就啟動超音波與強光,將動物反向驅離,已經成功攔截 20 多隻動物。

除了路上可見的設施,路殺熱點配上精準的地籍資料,也讓原先提供測速器、危險路段提醒的車用語音助理軟體 Omnie Cue 找上路殺社,今年 8 月後導入全台路殺百大熱點,有 5 萬人下載使用。透過語音播報,提醒用路人注意前方可能出現路殺動物。

▲ 聯捷創新 3Sdrive 共同創辦人鄭維晃。

開發出 Omnie Cue 的新創團隊聯捷創新共同創辦人陳星瑋十分感謝路殺社:「我們曾逐一打給各地政府,都沒有結果,直到有人推薦路殺社,才讓事情出現轉圜。」

林德恩進一步發想,讓車商內建的導航系統也能嵌入路殺圖資,只要偵測到駕駛放慢速度,將積點轉換折扣,提供理性誘因。其他的商業應用還有全台最大的導航程式導航王,也與路殺社展開合作,新資料庫在 11 月底上線。

人跡罕至的路

隨著想要跟路殺社合作的團體與日俱增,林德恩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因為他不再有時間沉浸在最喜歡的大自然,「現在我看最多的生物,根本就是人!」他說。

路殺社成立 8 年來,參與人次、照片數量都不斷創新高,社會也對路殺的討論也更加熱烈,但林德恩卻許下宏願,希望路殺社解散,因為,「當路殺不再頻傳,動物命喪輪下的慘案真正停止,社團就不再被需要了」。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