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 10 年後,聽初代 iPad 創造者聊聊幕後故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05 日 17:20 | 分類 Apple , iPad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誕生 10 年後,聽初代 iPad 創造者聊聊幕後故事


10 年,賣出超過 4 億台設備,這是蘋果 iPad 誕生至今的成績。

最初只是蘋果考慮低價上網筆電時意外推出的項目,受多點觸控技術影響,賈伯斯才決定將點子變成實際的產品。

為了確認螢幕尺寸,當時蘋果設計團隊製作 20 多個長寬比不同的模型,然後全部擺在桌上,讓大家都來把玩,以便獲得最真實的回饋。

最終,第一代 iPad 選擇 9.7 吋觸控螢幕,配上鋁製背殼,看起來就像個「畫框」。這些特性今天可能不值一提,但也確定了往後多年 iPad 的基礎外表和發展方向。

去年 12 月底正好是 iPad 誕生 10 週年,科技媒體 Input 採訪了 2 位前蘋果員工,一位是蘋果前軟體工程總監貝瑟妮‧邦吉諾(Bethany Bongiorno),伊姆蘭‧喬杜里(Imran Chaudhri)則是蘋果人機互動團隊的前設計總監。

兩人都曾深入參與第一代 iPad 設計和開發,這次分享了不少幕後開發故事,也算是這段歷史的補充資料。

平板電腦比 iPhone 更早出現在蘋果實驗室

iPad 計畫起源最早可追溯到 iPhone 出現前。iPhone 出生幾年前,蘋果就做了名為「Q79」的多點觸控互動原型,樣子和 iPad 很像,但由於技術障礙和成本,蘋果選擇把螢幕縮小,先用在手機,才有了第一代 iPhone。

蘋果還一度考慮過為 Mac 電腦裝觸控螢幕,但由於剛推出的 Power Mac G4 Cube 銷售不佳,蘋果開始轉向小型設備開發,iPhone 便是其中之一,之後就是 iPad 。

到了 2007 年,低價上網筆電對個人電腦市場帶來一定影響,這也成了蘋果重拾平板電腦計畫的誘因之一,加上多點觸控螢幕技術在 iPhone 很成功,iPad 的誕生自然提上時程。

▲ iPad 原型機。(Source:Cult of Mac

貝瑟妮回憶,由於當時蘋果聚焦新款 iPhone 開發,所以只能重新成立一支團隊負責 iPad。新計畫用「K48」當代號,「Wildcat」則是當時 iPad 軟體的代號名。

然而,進入新產品市場並不是輕鬆的事,很多基礎設計都要從頭展開,這也是為什麼蘋果會用大量模型機確定最符合使用習慣的螢幕尺寸。但應用場景,有些變化並不如蘋果預期。

用 iPad 拍照不是蘋果的本意,但用戶卻不這麼認為

iPad 很多重要的基礎特性,都是早期開發時就確定了。

比如相簿常用到的多指縮放手勢,讓你在瀏覽和看照片兩種介面快速切換,就是當時提出的設計。貝瑟妮認為這些手勢更能體現 iPad 多點觸控螢幕的優勢。

伊姆蘭則提到和初代 iPad 一同發表的鍵盤底座。最開始,開發團隊還抱著傳統電腦的思路開發 iPad ,所以才會出現如此怪異的配件,雖然這確實能讓 iPad 看上去「像」電腦。

不過賈伯斯看來,更傾向把 iPad 視為「數位相框」。如果有個底座把 iPad 支起來,然後放在廚房或客廳,就能讓它在閒置時發揮更多作用。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等到 iPad 真正上市後,變成更個人化的產品──人們躺在沙發上使用 iPad 看影片、新聞的時間,遠比它當數位相框的時間要多。

某種程度這使用習慣也符合現在對 iPad 的定位,只是對當時的蘋果來說,並未想到平板電腦會和沙發、床產生如此密切的聯繫。

另一個在設計之初蘋果沒想到的使用場景,則和拍照有關。

最開始,蘋果團隊還不相信人們會拿著那麼大的螢幕出門,更別說拿來拍照,所以初代 iPad 並沒有配鏡頭,到 iPad 2 才改變。

貝瑟妮回憶,她在 2012 年倫敦奧運會場,發現很多人都用 iPad 拍照。並非 iPad 的鏡頭有多好,僅是因為人們希望有更大的取景框,滿足視覺需求。

當蘋果意識到這點,便決定升級 iPad 的鏡頭規格,但同時也再優化了照片瀏覽等應用。

很可惜,iPad 沒能成為和智慧手機一樣的日常存在

2010 年 1 月 27 日,賈伯斯以一貫風格為 iPad 登場鋪墊。和初代 iPhone 發表節奏一樣,PPT 放了一支 iPhone 和一台筆電,中間有個問號。

「這兩者間還可能有別的東西嗎?」他問,隨即坐上皮革椅,拿出 iPad 開始瀏覽新聞,完成這台新設備的首秀。

時過境遷,今天 iPad 不再有一開始的熱賣之勢,每年營收在蘋果財報占比也趨穩定,但這種見頂的趨勢,讓人開始質疑平板電腦的未來。

伊姆蘭認為目前 iPad 會遇上增長困境,仍然和產品定位有關。如果用戶同時擁有桌機和筆電,就會對 iPad 感到困惑。

身為初代 iPad 參與者,兩人也對 iPad 沒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繼續發展有點遺憾。他們一度希望 iPad 能成為更大眾、且廣泛使用的消費電子設備,甚至取代紙本教科書,讓學生不用背著笨重的書包上學。

但受限於各種商業決策,還有大螢幕手機對人們使用習慣的影響,很多願景都沒能實現。

另一個事實是,真正參與 iPad 開發的蘋果員工數可能也沒有外界想的多。

很多人覺得這是蘋果舉全公司之力推動的計畫,但按照貝瑟妮的說法,iPad 團隊更像蘋果內部的「新創團隊」,人員和資源都有限,讓 iPad 很難像 iPhone 強勢發展,以及對個人電腦市場產生更多影響。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Tatsuo Yamashita CC BY 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