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量的捕鯨、海洋活動,一直以來都影響著鯨魚的生活。但是要如何判斷鯨魚是否感到壓力大呢?科學家找到了新方法:鯨魚的耳垢。
耳垢會說話
鯨魚的耳垢是由脂肪和蛋白質所組成。然而,鯨魚的耳垢長年積累後,會成為一根長條的柱狀物。
待鯨魚死後,這根耳垢其實可以透露非常多訊息。
鯨魚幾歲了?
首先,是鯨魚的年齡。如果將鯨魚的耳垢橫切,就會發現一層一層深淺不一的環狀結構。
這些「環」,就像是鯨魚的「年輪」。
淺色的環,形成於夏天海洋食物充沛的時期;深色的環,則是冬天海洋食物匱乏的時候形成。
計算耳垢的環數,就可以推測出鯨魚的年紀。
▲ 不只人類會感到壓力,鯨魚也會。哺乳類動物在感到壓力的時候,體內皮質醇分泌會大量提高。分析鯨魚耳垢中的皮質醇,就能了解鯨魚在不同時期感受到的壓力程度。(Source:Unsplash)
耳垢的更多祕密
然而,科學家的企圖心不只於此,他們還想從耳垢中挖掘更多祕密。
除了鯨魚的年紀,有科學家透過分析耳垢的化學組成,在 1960 年代形成的耳垢成分中發現殺蟲劑 DDT 和阻燃劑。
這次,來自美國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鎖定研究耳垢中的「皮質醇」(cortisol),並且將他們的「耳垢」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皮質醇是什麼?
皮質醇是哺乳動物感受到壓力時會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
研究團隊在美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幫助下,挑選 3 種鯨魚──座頭鯨、藍鯨和長鬚鯨,共計 20 隻鯨魚的耳垢做為分析對象。這些鯨魚生存時間橫跨 1870 年至 2016 年,共計 146 年的時間。
研究團隊分別為這 20 隻鯨魚,繪製專屬的「鯨魚生命壓力曲線」圖,幫助人類從中就能看出鯨魚的壓力值。
那麼,鯨魚在哪些時候壓力比較大呢?
▲ 1960 年代左右,大量的商業捕鯨使鯨魚的壓力值達到巔峰。(Source:達志影像)
1920-1930 年代
研究團隊發現,鯨魚體內的皮質醇濃度在 1920 至 1930 年代出現一個高峰。
當時,北半球的捕鯨業正逐步興盛,約有 5 萬隻長鬚鯨、座頭鯨和藍鯨被捕撈上岸。
1960-1970 年代
戰後,約 1960 年代左右,是鯨魚生命壓力巔峰。當時,是商業捕鯨的全盛時期。
鯨魚的悠哉時光
不過,鯨魚也並非沒有比較悠哉的時刻。
在 1970 年代中期,許多政府下達了禁止商業捕鯨的命令,座頭鯨、藍鯨、長鬚鯨的捕獲量降低了 75%,研究中的許多鯨魚也在這個時期出生。
不過,快樂的時光總是特別短暫。
▲ 在 1970 年代短暫的休養生息後,鯨魚的壓力值再度開始攀升。(Source:pixabay)
1970-2016 年
不久後,人類雖然暫停捕鯨,但是海上的商業活動又多了起來。
大量船隻活動發出的噪音、聲納,讓鯨魚們的壓力再次上升。
隱形的壓力兇手:噪音
大量的商業活動產生的噪音,在 1970 年代後成為鯨魚壓力的元兇。
這些證據都在表示:人類的行為確實會在壓力層面影響鯨魚,包括直接致死的捕鯨行動和非致命的噪音都是。
領導這項研究的科學家特倫伯(Stephen Trumble)特別指出:「自從科學家可以由測量耳垢中的皮質醇了解鯨魚的壓力變化後,人們可以清楚看見人類活動對鯨魚的影響,包括捕鯨和噪音。」
「我們完成了研究,現在該由政府決定是否採取行動保護鯨魚們」。
▲ 除了鯨魚的壓力值變化,這份研究也提醒了人們博物館館藏的重要性。新技術都會讓人們有機會聽見老館藏微小的聲音。(Source:Unsplash)
沒有館藏,就沒有成果
協助這項研究的博物館鯨魚策展人薩賓(Richard Sabin)也提醒人們博物館收藏的重要性,他分享:「這就是博物館收藏重要的地方。每年,新的分析技術都會讓人們有機會從博物館的舊收藏中發現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