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會議、在家線上學習……從 SARS 到武漢肺炎加速的新科技應用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29 日 1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生活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視訊會議、在家線上學習……從 SARS 到武漢肺炎加速的新科技應用


武漢肺炎自 1 月下旬大爆發至今,確診及感染人數快速上升,蔓延全世界。許多大型會議取消,就連遠在西班牙的 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都取消了。武漢肺炎的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都超過 2003 年的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而目前的社會環境及抗疫行動,和 2003 年最大的差別在於,「科技」的角色愈來愈重要。

回憶一下 2003 年,當時還沒有智慧手機,行動電話只能打電話、收訊息。上網全靠固網,全球網路使用者 7.2 億人,占全球人口總數 63 億人約 11%;網路分析天后 Mary Meeker 在 2019 年最新報告指出,目前全球上網人數達 38 億人,較 2003 年成長 4 倍以上,並首度超過人口總數 77 億的一半,亞太區就占了 53%。中國的統計亦顯示,2019 年 6 月中國網友達 8.5 億人,其中城鎮人民占 74%,整體普及率達 61%。

網路普及的環境,等於建構強有力的基礎建設,利於訊息傳遞,以及各類數據蒐集運算。尤其是 2007 年以後,蘋果推出智慧手機,搭配軟體應用百花齊放,許多防疫科技落實到生活,從實體流程邁向網路化,是一條回不去的道路。

防疫必將科技化!網路普及,有利建構防護網

從武漢肺炎的擴散程度來看,人傳人、擴散性強全球中招,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在演講中指出,「會有更多案例發生,但不代表病毒變可怕」、「疫情可能趨緩、可能持續,即使緩解,下一個冬天可能捲土重來」。

在這個前提下,與病毒共處,發展出一套 SOP(標準作業程序),以及一個適應疫情的環境,將不可或缺,其中科技應用將扮重要角色,而常態性的疫情將催生哪些黑科技加速普及呢?

線上會議不是新鮮科技,但是受惠於網路普及,成本及便利性優勢大增。一位 20 年前布局中國的老闆回憶,在 SARS 的衝擊下,光是建置一套思科的電話會議系統就砸下七百多萬元,還要定期支付網路費用及維護開銷。

如今,有影像的線上會議,只要有手機,與會者可以在全世界加入會議,重點是成本大幅下降,還有免費服務。以當紅的 Zoom 來講,以雲端應用為基礎的遠距會議服務軟體,免費版對於個人已經相當好用,專業版每月只需 15~20 美元,使用現有的 Wi-Fi 網路即可,成本不到當年架設專業線上會議系統的萬分之一。雲端會議的好處不僅僅是免費架設,還增加了會議的靈活度,以及節省了固定辦公處所的營運成本,未來將加速推動。

▲ 使用手機 App 也能隨時隨地參加線上會議,現在的通訊成本只有 SARS 時期的萬分之一不到。(Source:影片截圖)

穿越空間不是夢!線上會議,雲端教育跨大步

Zoom 平價好用,這家提供雲端視訊會議軟體的公司,是由來自中國、曾任思科副總裁的袁征創業,2019 年 4 月上市價格約 35 美元,最高飆到 100 美元,但由於獲利很低,且面臨微軟、Facebook 等巨頭的強力競爭,到 2019 年 12 月股價跌回 62 美元,沒想到武漢肺炎在 2020 年 1 月爆發後,視訊會議需求大增,敏感的投資人也不放過機會,股價迅速拉升到 90 美元。在台灣的線上視訊,則有訊連科技的 U 通訊、U 會議,整合中華電信,已獲科技部採用。

除了線上會議,線上教育也掀起一股熱潮,中國掀起「停課不停學」風氣,加上線上教育有利於補習班名師多收學生,達到規模經濟的效果,像是新東方、未來、跟誰學等企業,也是趁著疫情期間大力行銷。至於線上購物,搭配線上付款、物流配送等,更成為疫情期間大熱門,業績受到的衝擊相對最小,固定成本相對低,仍是潮流之所在。

此次武漢肺炎傳染力強,醫護人員感染風險上升,美國第一例治癒者,從華盛頓就診到轉至西雅圖治療時,據 CNN 報導,使用一種名為 Isopod 的隔離艙移動,這是一個封閉空間,內有獨立的空氣過濾器,原本是為了伊波拉病患所準備,到了隔離病房後,有一台醫療用機器人,上面架有螢幕,方便醫師在遠端問診,減少感染風險。

此外,原本只有在機場才有的熱成像技術、體溫感測攝影機,即旅客走過通道可自動量體溫,透過音訊警報、視訊警報來監控防疫,未來也將大量運用在公共場所、商場。中保科技總經理朱漢光表示,目前已有知名量販店、超市下單,將做成固定裝置,設於賣場門口。在住家及辦公大樓,還可以連結雲端、門禁設備,加強防疫。朱漢光認為,過去只是「孤島系統」,資訊封閉在一處未分享,但目前的聯網、AI 人工智慧,可以透過智慧共享,資訊串連防疫單位、醫療院所,更加確實掌握疫情動態。

另一方面,為了防止感染而展開的消毒大作戰,讓企業有機會展示新產品。美商 Dimer UVC Innovations,免費提供美國洛杉磯、舊金山及紐約三大機場,使用紫外光殺菌機器人替機艙消毒,公司表示其設備可有效消除細菌、冠狀病毒、流感以及伊波拉病毒。

▲ 醫院人力吃緊,智慧消毒機器人即時加入服務的行列。(Source:鈦米智慧消毒機器人

防範感染有一套!資訊串連,殺菌機器人上陣

自動化倉儲系統的應用也從工廠搬到公共場所,應用在消毒的原理大同小異,就是把原來要搬的貨品,變成消毒工具,透過掃地機器人移動的原理,在醫院或機場等地消毒,例如在上海的鈦米智慧消毒機器人已進駐武漢等數家醫院,執行消毒工作,還有已經上市的東富龍、易聯眾、朗科智能等,都推出消毒機器人。可以想見,種種智慧型服務機器人,未來將有更多元化的應用。

在疫情控制及宣導上,台灣實行口罩實名制,以健保卡來辨識,奠基在雲端資料庫及網路基礎設施完善之上。政府也預料到大量藥局的查詢需求,預先協調加開健保局的伺服器;還有疾管署和 HTC 健康醫療事業部 DeepQ 公益合作,開發「疾管家」LINE 聊天室,提供疫情資訊,訂閱人數達百萬戶,流量瞬間暴增。

不管是口罩實名制、疾管家等應用,當某項大數據需求暴增時,接收端的頻寬已不是問題,但是資料中心的伺服器更加重要,不能因為負荷過重而當機,更顯出其重要性。雖然資料中心近年發展火熱,國際領導企業是亞馬遜、微軟,但是各類應用不斷冒出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而近年來才興起的基因工程,搭配人工智慧,也讓分析病毒株的速度加快,幫助更快速地發展疫苗。人工智慧的運用,不只運用在基因工程,就連流行病預測也用得上。例如加拿大的健康監控平台 BlueDot,蒐集全球新聞、疾病資訊及各類官方聲明,並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演算法,追蹤一百多種感染病,經分析後提供客戶預警,因此早在 2019 年 12 月 31 日就警告將有疫情爆發,而該公司在 2016 年也曾成功預測茲卡病毒會在美國佛州出現。

當流行疾病出現,民眾減少不必要的出門看診,將會一次一次地催生遠距醫療,台灣雖然沒有開放,但是在美國、中國都有此類服務。美國上市公司 Teladoc Health 提供線上問診服務,是網路醫療的龍頭,只在美國境內提供服務。公司在 2002 年成立、2015 年上市,股價從 20 多美元漲到現在 112 美元,至今仍持續創新高。雖然至今還沒有賺錢,但商業模式特殊,站在趨勢潮流之上。由企業或保險公司與 Teladoc 簽約付費,對於簽約主,可以節省大量的醫療成本,員工或保戶則可享有方便的 24 小時線上求診權利,目前 Teladoc 已有上萬家客戶,包括數百家財星 1,000 大的企業。

中國原本可在第一時間控制疫情,科技用錯地方反失良機

武漢肺炎傳播的範圍遠遠超過 SARS,但是人類的科技水平也較當年大步邁進,包括疾病偵測、病毒分析、疫苗研發、疫情控制及分析等,拜網路基礎設施及大數據分析之賜,都有長足進步。

中國雖有進步的網路建置,應用也相當廣泛,配合實名制、線上支付,本可在第一時間控制疫情,傳遞正確的防疫觀念,卻因為指揮系統定於一尊,讓許多寶貴的生命錯失防疫時機。接著,中國政府又將力量用於防堵網路言論,沒有言論自由、資訊不透明,更加深疫情肆虐。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科技用錯了地方,效果完全相反,此為明證。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