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病毒讓台灣 46 個航次遭取消,全球郵輪業有苦說不清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01 日 10: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旅遊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一隻病毒讓台灣 46 個航次遭取消,全球郵輪業有苦說不清

「歡迎你們回來台灣」,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 2 月 8 日元宵節當天登上「寶瓶星號」,經過 8 小時檢疫後,陳時中宣布含船上工作人員共 2,400 人全數可下船回家;而寶瓶星號所屬的雲頂郵輪集團台灣區業務部副總裁劉曉寧也專程前往,為旅客們準備了應景的湯圓,體現麗星郵輪在台發展 23 年來,懂得在地旅客的心。

台灣客源穩居亞太第二

麗星郵輪這個品牌不僅在台灣耳熟能詳,業界人士表示,台灣的郵輪產業能夠起步,正是與麗星郵輪母公司──雲頂香港公司長期經營台灣,並以基隆港做為母港有密切有關。隨台灣郵輪客源愈趨穩定,嘉年華集團旗下的公主郵輪在 7 年前也來台成立分公司,台灣近年更成為公主遊輪亞洲第一大的遊客來源市場。

目前,麗星郵輪與公主郵輪兩大品牌,占據台灣幾乎 9 成的郵輪業市場。該產業創造的 GDP(國內生產毛額)在 2018 年達到台幣 46 億元,岸上觀光產值占了其中 7 成,因此,在台灣目前有 30、40 家旅遊業者與這兩大品牌合作。台灣旅遊業者不諱言,開船當天就能抵達日本港口,這對台灣旅客來說甚具吸引力,地利之便是台灣郵輪客源穩居亞洲第 2 名、全球第 11 名的很大原因。

國內龍頭旅遊業者雄獅集團分析,搭郵輪費用未必比機票加酒店來得貴,而且購物沒有限重,去日本買大型電器頗具吸引力,適合的客層廣,公共空間半夜也開放,台灣的回頭客愈來愈多。甚至,公主郵輪過去本來是在日本上下船,只是途經台灣,但發現台灣人消費力很強,才開始派不同郵輪來台,基隆港也為了因應更多郵輪,而不斷優化升級。

去年公主郵輪邀請知名藝人 Selina 代言「盛世公主號」,在宣傳影片中試圖以新型、年輕、氣派的娛樂設備,以及米其林等級餐廳,吸引更多年輕旅客。專門替亞洲市場打造的「盛世公主號」,去年就被德國研究機構 GFK 評鑑為「最受台灣人喜愛的郵輪」;看準旅客重視吃的內容,雲頂郵輪集團去年起也與鬍鬚張、台虎精釀、天下三絕等著名餐飲品牌攜手合作。

經過長年培養客群,約每 60 名台灣人中就有 1 人搭過郵輪,相較近 14 億人口的中國,卻僅 250 萬客源,台灣市場的「滲透率」其實很高。業者分析,像台灣到日本沖繩這段平均 2.8 晚,天數短費用就低,「這在台灣是全民運動,和歐美人士的有錢退休人士運動不同,也因此把客層拉低到 45 歲左右」。這正是台灣擊敗人口更多的日、韓,並在 2015 年超越新加坡郵輪市場的重要關鍵。

▲ 麗星郵輪停靠後,配合台灣登船檢疫作業。(Source:衛生福利部

政治限縮中國航路發展

反觀中國郵輪旅遊市場,在 2006~2017 年進入發展高峰期後,卻在 2018 年後急轉直下。「盛世公主號」讓出了上海母港,而高調打入中國市場、遍地是廣告的挪威郵輪,也宣布撤出中國市場,連中國本土輕奢侈品牌天海郵輪也夭折。擁有人口紅利的中國市場竟開始趨緩?台灣業者觀察,除了在航線規畫、目的地的選擇受限,不符中國遊客習性外,政治層面也不容忽視。

中國民眾對 7 天內的旅遊行程接受度較高,但中國以上海吳淞港為界線劃分,往北邊航行多以日、韓為目的地,往南幾乎是去日本沖繩、新加坡,選擇不多,也無法今天上船、明天上岸觀光,旅遊產品與旅客習性仍有待磨合調整。此外,2017 年發生南韓部署薩德系統事件,中方因祭出南韓旅遊禁令,使得當時已經抵達濟州島的旅客不敢抗命而拒絕下船,碼頭上的遊覽車、當地導遊等搞得白忙一場,且接下來 3 個月的停靠班次也全部取消。

自今年 2 月初以來,國際郵輪協會(CLIA)宣布,協會旗下所有郵輪全面禁止 14 日內到過中國、香港和澳門,或與武漢肺炎懷疑或確診個案有密切接觸者登船。中國沿海的現代化郵輪 13 個港口,在調整多樣化旅遊服務的同時,也還在等待疫情結束的日子。

隨著仍在漂流中的「鑽石公主號」確診人數持續攀升,正在紐澳行駛中的「盛世公主號」是否會回到亞洲還是個問題。全球郵輪公司目前都不願公布受到影響的數據,但根據 CLIA 即時更新訊息顯示,全球共 31 個郵輪品牌,將原定近期在亞洲區域運行的船隻更改航線、延遲,甚至取消,且光是台灣港務公司統計,截至今年底前,就有 46 個航次確定取消。

亞洲郵輪訂單大幅下滑

國際觀光學的權威學者曾研究,當年郵輪業興起,是因為美國旅遊業受到航空公司減少佣金的衝擊,加上郵輪公司開始提供很好的佣金代理制度。CLIA 等統整資料顯示,2018 年全球郵輪業總營業額估計有 456 億美元,其中,世界前 3 大郵輪集團總營業額占 7 成收入,分別是皇家加勒比集團、嘉年華集團,以及挪威郵輪集團,緊跟在後的是地中海郵輪集團與雲頂香港公司。

然而,前三大郵輪集團皆是上市公司,疫情發生以來,各家股價至少下跌 10%。「疫情如果只影響 3 個月的生意,都算是好事了,否則每天進辦公室都在做賠錢生意,郵輪全部取消入台之外,還要不停處理旅客改機票問題,」承攬國際郵輪上岸觀光的外國客已經 18 年的金界旅行社老闆娘張李正琴保守地說,現在當然沒有人敢談郵輪業何時復甦。不願具名的前三大郵輪代理業者說,亞洲地區這些年其實開始想推廣噸位小的頂級郵輪,台灣外島適合安排跳島旅行,原本預計今年與交通部一起推廣,目前也只能延後暫緩。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