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出走中國潮,日本吹響前哨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4 月 23 日 8:45 | 分類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企業出走中國潮,日本吹響前哨戰


俗稱武漢肺炎的 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日本持續延燒,重創日本經濟。日本政府終於在 4 月初通過振興經濟的「經濟緊急對策」,其中一項「重建供應鏈」的計畫,引起地緣政治專家的關注,認為日本在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吹響了製造業出走中國的號角。

疫情延燒,推遲習近平 4 月訪日

若武漢肺炎沒有發生,4 月上旬習近平已經結束首次訪問日本之行,上次中國國家主席訪日是 12 年前。

外界原先預期,習近平此次訪日行程,除了進一步促進中日雙方的經濟交流,安倍更為習近平準備了一份大禮,雙方可能簽署中日第五份政治文件,協助中國突破川普的封鎖。在美中關係持續對立之下,中國更善用區域結盟,其中一項就是強化中日關係。

日本史上最大紓困案,鼓勵將供應鏈遷出中國

然而日本國內疫情高燒不退,促使日本 4 月 7 日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同時快速通過緊急經濟對策,以拯救受疫情重創的經濟。

緊急經濟對策中,有一項政策特別引起區域專家的注意。日本在這項振興經濟的政策,極力呼籲重建受疫情影響而動盪的供應鏈。其中一項高達 2,400 億日圓(約 22 億美元)預算,將用以幫助日本公司將生產線轉移回日本境內,或將生產基地多元化到東南亞。

面對撤資危機,中方做好打長期戰準備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報導分析,隔天 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就可嗅出中方對這蠢蠢欲動的國際趨勢有所警覺,呼籲要做好最壞打算,面對國際社會即將發起的長久戰。

習近平會中表示,「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因此「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所以要堅持「底線思維」,也就是做好最壞的打算。他並呼籲,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日經亞洲評論解讀為,中方對國際產業欲分散中國供應鏈風險的回應。

日本多元化供應鏈布局,安倍 3 月已釋出訊息

其實早在 3 月初安倍政府就釋出改革日本海外供應鏈的訊息。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剛好就在日方宣布習近平訪日延期的 3 月 5 日當天,安倍與工商團體召開會議。

安倍會中表示,希望海外「經濟附加價值高的製造基地」能回到日本。

安倍同時表達對中國供應鏈受到疫情影響的關切,以及對日本海外製造產業重新布局的想法。

他說,「因為疫情關係,來自中國到日本的產品變少。各界現在都擔心我們的供應鏈。」他接著表示,「我們應該嘗試把高附加價值的品項移回日本」,對其他製造業,安倍認為應該「多元化」布局,增加東協(ASEAN)國家當成供應鏈的基地。

美日若聯手撤出中國,威脅中國經濟成長

不放棄任何能與中國進行角力機會的美國,自然也想藉由這次疫情危機,推動川普「美國第一」政策。

白宮經濟顧問柯德洛(Larry Kudlow,首圖)表示,美國政府應該考慮負擔美國在中國企業的遷廠費用,鼓勵美企撤離中國。

外交家雜誌(Diplomat)則分析,日本在疫情期間主導供應鏈出走中國,會比美國 2017 年號召美國企業回流美國更有效。

一來是在這個時間點,全球需求量不如以往,企業不用全速運作,因此可更專心將供應鏈遷出中國。二是日本比美國更具東亞與東南亞的區域優勢。以高附加價值的電子業來說,日本、南韓與東協經濟體出口總額,電子相關產業即占近一半,因此,日本應該善用區域一體化優勢,將產業移回日本或移至東南亞。

日經亞洲評論分析,若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第三大經濟體日本陸續撤離中國,將對仰賴製造業驅動經濟成長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帶來重大挑戰。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The White House CC BY 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