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獨角獸走出補貼搖籃:Gogoro 會是下一個台灣巨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4 月 25 日 14:54 | 分類 交通運輸 , 汽車科技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當獨角獸走出補貼搖籃:Gogoro 會是下一個台灣巨嬰?


隨著政府補貼縮水,電動機車銷量持續下滑,如今 Gogoro 再次為了電池資費議題與用戶槓上,形象跌落谷底。吃著政府補助奶水長大的台灣獨角獸,會否變成下一個長不大的台灣巨嬰?

2019 年底,國發會宣佈 Gogoro(睿能創意股份有限公司)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而成為台灣首批獨角獸公司之一,然而剛進入 2020 年,電動機車原本如日中天的聲勢,就因為政府補助縮減,瞬時銷量慘跌。

去年中才調整服務內容,收回了部份免費保養優惠;最近 Gogoro 又因為電池月租費吃到飽商用爭議,與消費者正面對決,強硬宣佈自 5 月 10 日起不再寬待,引發車主不滿。難道 Gogoro 面對補助縮水困境時,無法補上資費漏洞,才轉而嚴格對待用戶嗎?

「在台灣一個月收 299 元都被罵,但付 Spotify 聽歌也要兩百多元,Gogoro 可以騎車與換電耶。」Gogoro 執行長陸學森在近日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時表示,嚴格抓商用行為是為了維護用戶使用電池的權益與公平性,未來會持續做對的事情。

對陸學森來說,使用者習慣也許難以理解;然而對於消費者而言,Gogoro 所謂商用行為其實更難界定。Gogoro 近日在公開信中表示未來無論騎乘公里數,只要被舉證有商業行為,都會轉成商用費率計算,並收取違約金。

這讓車主更加不滿,因為商用行為雖然暗指外送,但字面上定義廣泛,舉例而言,上班通勤、業務出差,甚至郵差送信或是警車巡邏,是否都屬於「商業行為」,合約中的這條霸王條款,儘管於法有據,仍值得 Gogoro 官方多加思考。

補貼越多,產品價格越失真

過去 5 年,Gogoro 憑著時尚設計與智慧性能,加上成功的網路行銷,讓品牌形象一直維持正向,也因此替自家產品增加不少附加價值,然而反映在產品定價上,高昂的售價始終為人所詬病。

「產業補貼會扭曲市場價格,讓消費者錯認性價比符合需求,一旦補貼縮水,產品就會被打回原形。」金庫資本總經理丁學文指出,依靠政府補助,卻每年都在賠錢的企業,本質上就像是一場龐氏騙局。大量政府補助就像拿未來的錢還過去的債,財報與現金流就像是無法說謊的真刀實劍,會揭開華麗的遮羞布。

Gogoro 一手拿補助金,另一手高價賣車,這份利潤用以支持換電網路營運,原先就存在換電站難以拓展,電池來不及充飽的困境,在政府補助縮水後顯得更加嚴峻。

扶植產業發展並非易事,然而台灣在過去 50 年已經有多次政府大量補助,最終沒能養育成材,反而養出不少吸血巨嬰的悲劇。過去 10 年,Gogoro 受到了台灣政府與人民廣大的期望與愛慕,在跌跌撞撞之中摸索成長,從零開始,到今天擁有近 30 萬車主,Gogoro 當前最該深刻思考的,恐怕不是怎麼抓用戶違約,而是面對補貼逐步退場後,如何維持產品競爭力,貼近消費者真實需求,才能不辜負政府與台灣民眾多年來的補助滋養。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