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12 大部會聯手推出了《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將於今年 6 月 1 日起開始實施,未來如蘋果、高通、微軟等歐美科技網通產品進口都將受到新的安全審核,才准放行。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是由中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等各部會聯合制定。
此辦法主要規範,當關鍵基礎設施營運業者採購國外網路產品和服務時,應預判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並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中國政府指出,如今歐美及俄羅斯等國也早已建立網路安全審查制度,使政府機構、交通、電力等設施降低安全隱患可能帶來的風險,而中國也必須為關鍵基礎設施築起一道安全底線。
此辦法將受到《國家安全法》及《網路安全法》的支撐,若業者未遵守必須負上嚴格的法律責任,未來若有相關採購,都必須要提供安全測試報告、風險評估報告、產品知識產權、廠商服務資質、成功案例、產品 POC 報告等等,若是外包開發、運維、安全等服務,也都需要簽訂保密協議、賠償條款之類的合同。
中美科技戰?
雖然此舉被認為是中美科技戰的延伸,但其規範範圍也包括國內廠商應有責任,也有觀點認為,國外知名大廠正常要配合這些規範其實並不困難,反而許多地方上的小廠商及平台,要提出這麼多認證報告是更大的挑戰。不過該辦法除了安全外也包括智財權保護及個人隱私資訊問題,業者不可隨意操縱用戶設備及留下後門。若業者認為審查不公,也會有舉報管道。
事實上,政府發言人也強調了,這並非為了歧視國外產品而訂定的辦法。不過對於歐美企業而言,仍有深深的擔憂。辦法中有一段文字描述,業者必須評估由於政治、外交和貿易而導致供應鏈中斷的風險,這被認為是對去年華為案的反擊。這可能會讓美國公司被排除在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之外。
不少意見表示,雖然當局的動機合理,但許多曖昧的措辭用語,將會使未來的中國市場更加複雜化,就光等待審查批准的時間都會使生意充滿變數。當局也坦言,這些措施確實會帶來一些摩擦,其中包括代碼和產品規格的審查。不過未來中美的競爭,除了網通設備規格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人工智慧技術,預期會受到更嚴格的限制,這或許才是真正的科技戰場。
- 中國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全文
- 专家解读|尹丽波: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 网络安全审查重在保障“三平衡”
- Could China’s new cybersecurity rules lock out foreign firms?
- China Toughens Procurement Rules for Tech Equipment
- Kissinger Was Right: Statesmanship In The Digital Age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