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環、家用健身器材崛起,健身的未來會在家裡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30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生活 , 遊戲軟體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健身環、家用健身器材崛起,健身的未來會在家裡嗎?


疫情控制後的復工潮裡,健身業算得上復工晚。畢竟運動過程人要用口鼻呼吸,空氣不流通和人員密集都增加傳染風險。

無法去健身房的日子,人們從網路購買健身器材,健身教練在網路授課,健身這件事也迅速線上化。即使疫情結束,這段隔離時期的健身經歷,或許也將大大影響健身文化。

為了讓你在家健身,線上教練和健身環都很努力

隔離初期,大多人都瘋狂想往外跑,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活動一下筋骨。西班牙甚至還發明了代人遛狗業務,他們提供狗,你來遛,讓人每天都能有合理的理由活動一下。這種業務甚至讓部分狗狗每天都要遛 8、9 次,遛到癱倒不想動。

在這種情況下,能讓人在家消耗精力的器材成為新寵。

據 Adobe Analytics 的新數位經濟指數顯示,疫情開始阻擋人們出門一週後,如啞鈴、跑步機這類健身器材的訂單數增長 55%。一些本來就受歡迎的健身產品,疫情時價格更翻了 3 倍,最典型的就是任天堂健身環。

一邊玩遊戲一邊運動,健身環在疫情期間成了明星商品,變成大家居家運動的最好選擇,滿足日常健身的需求。

除了靠健身環一邊玩、一邊運動,大家還在買跑步機、呼啦圈、啞鈴、瑜伽墊等用品自己在家運動。原先在健身房提供一對一服務的私人教練,也在這時候開始推出線上服務,在 Zoom 等線上會議平台授課。

至於那些本身就在影像平台線上教授運動技巧的人,則成了這波家庭健身疫情的受益者。YouTube 視頻創作者 Adriene 從 2012 開始經營 Yoga With Adriene 頻道,她在 YouTube 有 727 萬訂閱者,553 支影片觀看超過 5.97 億次。

疫情期間,這支 7 人團隊做好一切準備,為 YouTube 的免費頻道和付費會員平台持續製作內容。自 3 月中旬以來,每日觀看人數翻了 3 倍,她的瑜伽頻道成了大家的隔離之選。接受 Vox 採訪時,Adriene 表示「這是非常有趣的時刻」。

疫情期間,健身器材公司也另有計畫。美國健身器材公司 Peloton 瞄準疫情推出 90 天免費試用計畫,應用程式限定時間免費開放,以此吸引特定用戶群。推行 90 天免費計畫後,Peloton 在 App Store 的排名迅速上升。

人們留在家中運動,取代大部分健身房的作用。其他則要靠各單位苦口婆心宣傳。

蘇格蘭有個「居家生活競賽」,號召大家待在家中,還能為慈善機構籌款。此競賽的代言人是一隻今年剛滿 2 歲的黃金獵犬。身為喜歡外出的黃金,名叫 Islay 的黃金非常特別,因為牠完全可以在家裡釋放激情,爬樓梯、伏地挺身、擊掌都是拿手好戲。

這個競賽也是想告訴大家,連狗狗都能不出門了,你也好好在家裡隔離吧!

在家健身的歷史,其實也沒 100 年

現在的在家健身熱潮因為疫情隔離達到新高度,但在家健身的流行實際上還沒滿 100 年。

西元前 600 年,印度醫生 Susruta 就把家中日常運動當成治療糖尿病的溫和處方;西元前 300 年,一位羅馬貴族的別墅出現裝飾畫,描繪穿著運動服的婦女在家裡擲鐵餅、跑步和打球。在婦女無法參與公共生活的世界,在家運動是很多貴族的專屬活動。

中國也有自己在家鍛鍊的「導引術」,之前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導引圖》包含了 40 多種姿勢,就是先秦導引術的總結。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這些都是優良導引術之一,中國的道教則將這些導引術引為日常運動的一部分。但窮苦的勞動人民那時候真無心運動,這些方法是少數人的專利。

離我們近一點的家庭健身紀錄,是 1861 年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旅遊指南,書中插圖展示穿著禮服的健身者在家中鍛鍊不同肌肉群。

這種鍛鍊想法來自倫敦整形外科機械師 Gustav Ernst,他發明了由紅木板、繩索、啞鈴和滑輪組成的便攜式家庭健身房。插畫可見富有的人穿晚禮服使用這些器具健身。這時家庭健身是奢侈品,只有上流社會的人才能享用,畢竟他們有錢又有閒。

隨著商業廣告越來越流行,電視出現開始助長傳播,各種健身器材開始製作出來,普通人能將自己與身材好的名人比較。隨之而來就是「瘦身是女人一生的事業,健身是男人一生的事業」觀念流行。

到這時候,家庭健身才算走入尋常百姓家。

▲ 當年健身產品的指導手冊。

對家庭健身潮發揮推動作用的,是不同的電視節目和錄影帶。

健身大師 Jack LaLanne 和女演員 Jane Fonda 是讓家庭健身開始流行的重要人物。後者推出的《珍‧芳達的鍛鍊書》成了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家庭錄影帶,賣了 1,700 萬捲,成為諸多家庭健身初學者的指導書。

電視購物誕生後,家庭健身發展就更興旺了。因為很少有人能拒絕讓你變瘦的工具,至少在電視購物推銷員嘴裡,你買了它就離瘦身不遠了,這時家庭健身因令人難以拒絕的商品宣傳爬到了新高度。

網路時代,健身網紅開始發揮作用。影像網站必有的鄭多燕、帕梅拉和 YouTube 的各類健身網紅、美麗芭蕾的創始人 Mary Helen Bowers、選擇在 Zoom 授課的健身教練……這些人讓家庭健身有更廣泛的選擇,即便在家也有足夠的鍛鍊。

即使家庭健身流行到今天還沒 100 年,也比健身房的歷史長多了。在發展過程中,默默在家鍛鍊的人比在健身房運動的人多更多。

有了器材,你還想去健身房嗎?

疫情過後,你還會想回健身房嗎?疫情前就習慣在家鍛鍊的朋友,給筆者否定的回答。

他有健身的習慣,但他疫情前就選擇在家鍛鍊,他家有自行車、啞鈴、瑜伽墊、健腹輪、阻力帶等健身工具。為什麼選擇在家鍛鍊,理由也很簡單,因為比健身房方便,不用花交通時間,鍛鍊完就能在家洗澡。

另一理由則是獨自在家健身不會有被注視、被評判的壓力。健身房的人動作姿勢大多非常標準,一個人去健身房,即使知道沒人會在意陌生人,還是會非常擔心被別人指指點點,被別人評論身材。基於這兩個原因,這個沒有社交障礙的朋友,還是選擇在家鍛鍊。

對有健身需求的其他人而言,選擇在家健身的原因也無非這幾點,方便、不需要耗費交通時間、省錢、沒有社交壓力,再加上網路各類健身內容豐富,也給這些人足夠的理論支持,滿足他們的需要。

當然,自行健身也有缺點。比如沒人指出你的動作錯了,但你會不會一個動作錯了一年都沒被發現?這也是健身房和私人教練擁護者緊抓不放一點,在家健身很可能達到反效果。

不過一切都有解決辦法,有人建議讓專業教練遠距提供諮詢指導,雙方都在家工作,一切都很順暢。但這也有缺陷,Elemental 採訪的專職瑜伽教練凱恩就表示,遠距指導讓他一開始很不習慣。以往他會安靜的在瑜伽室行走,調整部分學員的動作變形,但現在他只能在 Zoom 叫出對方的名字,用語言進行指導。他的學員也對這種不那麼匿名的方式有一定抵觸,只是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只能默默接受。

另一個解決辦法是用智慧健身設備當教練,調整運動者的動作和節奏。

瑞士設計師 Yves Behar 設計的健身裝備就很「聰明」,這個叫做 Forme Life 的健身系統包含一個有攝影鏡頭的鏡子、揚聲器、麥克風、滑輪。在設計師的介紹中,這套系統可以追蹤所有的運動軌跡,收集數據,就像線上健身教練。

任天堂健身環其實也是一種解決方案。用各類感測器監測用戶的動作形態,拉伸的力度、腿抬高的角度、手移動的角度,進而讓健身器材判定玩家的動作是否標準。

健身環的成功估計讓不少專注健身領域的公司都眼紅不已,在健身產品上加感測器,再給健身過程設置遊戲元素估計也會成為不少廠商的努力方向。

硬體廠商華米也有類似的嘗試。他們的 Amazfit HomeStudio 就是一款探索未來智慧家庭健身房形態的產品,這個產品有一個跑步機,智慧健身基地台 Smart Gym Hub 則包括落地鏡、顯示螢幕、3D ToF 系統。這個健身房可以 3D 建模來準確辨識運動姿勢,及時矯正錯誤動作,提升運動品質,降低運動損傷。

類似這樣的健身系統嘗試,我們以後應該還能見到不少。

疫情中,健身房的關閉給不少人帶來了影響。對那些健身房會員來說,他們沒了一個健身的好去處,而對於那些在健身房工作的人來說,他們可能面臨失業或者破產。

目前在線上教練上做出積極嘗試的凱恩表示,他並不知道疫情會給他們這個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他只能自己先做好準備。

這次疫情後經濟一定會受到打擊,人們可能負擔不起健身房的會員費,我們這個行業更需要創造力。也許線上的業務會繼續,我們希望能找到一種方式,在沒有線下互動的情況下,提供更大的價值。唯一能夠確認的是,疫情無法終結健身行業。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