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手錶市場重受觀注,擺脫消費電子產品定位再出發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09 日 12:00 | 分類 Apple , Apple Watch , 穿戴式裝置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智慧手錶市場重受觀注,擺脫消費電子產品定位再出發


智慧手錶已不再是一個有門檻的生意。

9 月底,繼華為、小米、OPPO 之後,vivo 也發表第一款智慧手錶。這也代表,目前全球前 6 大手機廠商,都已經完成了對智慧手錶產品線的布局。

若是倒退回 4、5 年前,大部分人還會把智慧手錶當成是消費電子產品中的「過客」。

多年以前,在蘋果推出第一款 Apple Watch 時,瑞士手錶業的相關人士還對蘋果進軍穿戴領域抱以悲觀態度,而首批入手的用戶,也對它的功能和使用場景有諸多不滿。

(Source:蘋果

當時,路易威登(LVMH)手錶業務的主管 Jean-Claude Biver 就曾表示:

「最好的瑞士手錶是具有獨特性的,它可以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不會在 5 年後就變得毫無價值;但 Apple Watch 不一樣,它注定會有過時的那一天。」

這句話算是說對的一半:初代的那批 18K 黃金版 Apple Watch Edition,確實都變成時代的眼淚了;可 Apple Watch 所代表的智慧手錶品類,並沒有消亡。

反倒是最近兩年,繼蘋果、三星和華為之後,小米、OPPO 和 vivo 都紛紛入局,人們對於智慧手錶的吐槽與質疑,也不再像最開始那般強烈。

摸爬打滾多年,智慧手錶終於找到了定位。

今年 2 月,市場調研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報告指出,2019 年蘋果 Apple Watch 的出貨量達到 3,070 萬支,並保持著 36% 的年增長率;而整個瑞士腕錶行業總計出貨量為 2,110 萬支,與同期相比下跌 13%。

這也是 Apple Watch 在出貨量上,第一次超過了整個瑞士手錶業。

SA 的分析師表示,以 Apple Watch 為代表的智慧手錶,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們,傳統的瑞士手錶製造商正在輸掉這場爭奪手腕的戰爭。

但一些老牌瑞士錶廠並不擔心這個問題。在他們看來,那些定價不菲、工藝精良的超高階腕錶,仍然具備著智慧手錶所不擁有的「奢侈品屬性」。

這種身分認同感,確實可以讓高階腕錶繼續從市場中分一杯羹;真正敗下陣來的,反而是那些難以獲得品牌加成、定價相近的大眾腕錶們。

以前,它們還能靠顏值彌補和智慧手錶在技術上的差距,但當智慧手錶逐漸變得精緻,普通腕錶便不再擁有這方面的優勢。

(Source:Unsplash

消費者看待手錶的角度,以及對腕上裝置的認知,也在不斷更新。

400 年前,手錶做為計時工具被發明出來,目的是讓人們獲得了一個能隨時掌控時間的工具。如今,「看時間,換錶盤」不過是智慧手錶的眾多賣點之一,你還可以用它來接受通知訊息、聽音樂,甚至是安裝 App,就像是我們之前智慧手機上所做的一樣。

再加上內置的各類感測器,智慧手錶已經可以帶來一些手機所沒有的獨特功能。運動、健康監測就是很好的例子。

這也是大公司們會積極進入手錶領域的核心原因。當你打開 Apple Watch Series 6 的官方頁面就會看到,「健康的未來,現在就戴上」宣傳語,已經被放在了首頁最顯眼的位置上,接下來大部分功能點,也都少不了健康這兩個關鍵字。

像是心率、心電圖和血氧檢測功能,也已經成了 Apple Watch 高中低產品線的主要區分點。比如現在最低階的 Series 3,就只有基礎的心率檢測;而如果你想獲得全部健康功能,就只能去購買最新的 Series 6 產品。

Android 廠商推出的智慧手錶們,也都在賣點上往這方面靠攏。像是近兩年開始布局的小米、OPPO 和 vivo,都會把運動健康特性重點宣傳。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如果還有其他廠商進軍智慧手錶市場,運動、健康同樣會成為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了,為什麼會是「健康」?

這與手錶自身的型態有關。自誕生以來,它就被設計在我們的手腕上,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能長時間依附於人體之上的智慧裝置。

靠著手腕上所覆蓋的血管,以及神經元信號,手錶上的各類感測器可以很輕鬆地,就獲得精準、豐富的數據,這也是手機等其他裝置所不具備的條件。

(Source:蘋果

但更為重要的一點,則要歸類為「健康」本身所帶來的吸引力了。

這就和現代人熱衷於各類低脂低糖低熱量的食品一樣,智慧手錶所強調的健康,也是瞄準了我們的痛點需求。只要你仍然擁有「健康焦慮」,那麼和健康有關的賣點,就可以成為人人都願意買單的好理由。

只不過,智慧手錶的描繪的健康願景並不玄學,而是為用戶提供了一個「量化自身」的機會。

(Source:蘋果

拿今年 Apple Watch Series 6 主推的「血氧檢測」來說,這項功能本身並不新鮮,市面上各種指夾式血氧儀早已存在,但它主要的意義,還是讓用戶能夠多獲得一個數據指標,完善 Apple Watch 做為健康工具的定位。

哪怕單個數據的價值不大,但當心率、心電圖等數據維度增多後,系統就能獲得更多的比對條件,最終可以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資訊。

何況,買一個指夾式血氧儀你不一定會經常用,但戴在手上的手錶,你就能獲得即時監測的機會,這種由「主動使用」到「被動接收」的轉變,也是很多人看中智慧手錶上健康功能的原因。

對廠商而言,健康也是一個比手錶行業更具潛力的市場。

2019 年,摩根士丹利在一份報告中就指出,在醫療保健市場,蘋果希望引領新一輪的數位化革命,打造一個圍繞健康服務的「生態圈」,就像是當年 iTunes 改變了音樂行業,App Store 重塑了行動應用商店一樣。

「醫療保健市場的規模,比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大 3 倍」。

分析師們還補充,到 2027 年,這個行業有望為蘋果帶來 150 億至 3,130 億美元不等的年收入,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差額預估,是因為屬於醫療健康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才剛剛開始。

放在幾年前,和健康相關的概念還沒什麼人關心,但今年不一樣了,一波疫情影響下,重新喚醒了很多人的健康意識,以及對公共健康的重視度。

商機也在慢慢浮現,某種程度上說,現在健康公司,或者說把智慧手錶當成健康工具在做的廠商,也是在享受著這股健康焦慮所帶來的紅利。

在今年疫情期間,我們就看到了一些基於運動、健康的小眾產品成功「突圍」的例子。比如任天堂的健身環,它起初只是針對 Switch 的遊戲玩家,但由於很多人困守家中,閉門不出,萌生了在家運動的需求,一時間反倒讓它變得供不應求。

至於智慧手錶,更聚焦在健康類別上,提供的都是心率、睡眠監測等這類護理、預防性健康功能。

到今年底,蘋果還計劃上線一項名為 Fitness+ 的訂閱制健身服務,讓 Apple Watch 用戶在家就能夠獲得專業的健身課程,以及心率、卡路里等量化數據,可以說是蘋果為 Apple Watch 建構「健康生態圈」的又一體現。

更重要的是,與已經摸到技術天花板的智慧手機不同,智慧手錶在健康領域還有著很多可以挖掘的功能。比如說無創血糖檢測,還有血壓、肌肉運動、食物攝入量紀錄等。更精緻化數據,可以讓智慧手錶獲得更多症狀追蹤的能力。

只要有越來越多的人抱有量化自身的想法,追求健康生活,那些能夠提供方式以及工具的公司,就仍然能夠找在市場中到機會。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