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玩石頭找靈感,歷久不衰的原子筆這樣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08 日 13:30 | 分類 科技生活 , 科技趣聞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看人玩石頭找靈感,歷久不衰的原子筆這樣來


即便 3C 產品逐漸減少人們寫字的頻率和次數,但原子筆始終占有一席之地。你可想過,原子筆究竟是如何發明的?

沒有原子筆的年代

原子筆發明前的世界,鋼筆是主要書寫工具,雖然鋼筆已經改良早年沾水筆寫幾個字後就得重新沾墨水的缺點,但鋼筆容易漏水、墨跡乾掉速度緩慢、容易弄髒手等缺點,始終不是人們書寫工具的最佳解答。

因此,原子筆才會出現。

第一支原子筆跟日常書寫沒關係

有趣的是,第一個想出「筆尖放入小鋼珠沾墨書寫」這個想法的人,根本沒有打算要把這項發明用在改良日常書寫工具。

1888 年,美國業餘發明家勞德(John Loud)遍尋不著能在木料、皮革等粗糙表面書寫的工具,於是他索性自己動手,利用「筆尖放入小鋼珠」巧思,解決遇到的問題。然而,勞德發明的這支「原子筆」,並不適合在紙面書寫,因而始終沒有大規模量產、進入普通人的生活,卻成為「原子筆」概念首度登上歷史舞台的契機。

▲ 勞德可說是第一個想到「將鋼珠放入筆尖沾墨書寫」的人,但勞德的發明卻從未大規模量產,自然也未取代鋼筆的地位。(Source:Flickr/Nayuki CC BY 2.0)

從玩石頭的孩子找靈感

時序進入 20 世紀,從事記者的匈牙利猶太人比羅(László Bíró),同樣也飽受鋼筆諸多缺點所苦,在大西洋另一端開始自己研發原子筆。

據《華爾街日報》紀錄,在一個天空飄著雨的下午,比羅坐在街角一間咖啡廳窗邊苦思如何改良鋼筆。偶然間,比羅看到人行道上一群男孩,正在水窪邊玩水。男孩之一拿著一塊石子,將石子放入水坑再緩緩滾出水坑,在人行道留下一道水痕。

這短短一瞬間讓比羅靈機一動,「原子筆」的想法在他心中逐漸成形。

快乾墨水哪裡找?

然而這款原子筆還有一個致命缺點:墨水。

鋼筆墨水在乾燥速度等指標無法滿足比羅的標準,因此他轉向哥哥──牙醫師兼業餘化學家傑爾吉(Győrgy László)求助。兩人以當時印刷新聞的印刷機墨水為基礎,稍加改良後,成功開發出黏稠度較高、乾燥速度快的墨水,解決原子筆開發遇到的難題。

▲ 經過多次比較後,英國皇家空軍最後找上比羅,一口氣向他訂購 3萬支原子筆。(Source:pixabay

逃離匈牙利的旅程

可惜的是,雖然比羅十分努力經營原子筆生意,但相較於之後的商人們,比羅並沒有因為發明原子筆而大賺一筆。一部分的原因在於當時的匈牙利對猶太人欺壓與日俱增,比羅在審度情勢後,決定遠走他鄉,最後落腳於阿根廷。

在比羅有限的原子筆生涯中,「英國皇家空軍」(RAF)無疑是一名重要的客戶。當時,英國皇家空軍正在尋找一種可以在高空書寫的筆,多次嘗試各家的鋼筆卻始終無法滿足要求後,英國皇家空軍看上了比羅開發出的原子筆,便一口氣向他訂購了 3 萬支。

家人 vs. 原子筆

就在比羅努力在南美洲拓展原子筆生意的同時,歐洲地區的局勢隨著二戰爆發每況愈下,比羅心中把家人接來南美洲的想法也越來越堅定。

最終,比羅果斷地在原子筆和家人中間選擇了家人,賣掉手上持有的公司股份,籌到一筆資金,把在歐洲的家人們一同接到阿根廷來。

▲ 美國第一支原子筆就是在圖中這家位於紐約市的「金伯爾百貨公司」上市。當時原子筆當作「精品」販售,每支要價高達 160 美元。(Source:Advertiser for Gimbels department store, as advertis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3, 1910),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機會之窗轉瞬即逝

比羅於阿根廷發展原子筆業務期間,美國商人雷諾茲(Milton Reynolds)恰巧因故來到阿根廷、發現當地販售的原子筆驚為天人。回國後,雷諾茲著手創辦國際雷諾茲原子筆公司(Reynolds International Pen Company),並要求產品團隊全速開發自家原子筆,好獨占先機。

一支要價 12 美元的原子筆

這種趕著上市的心態多少影響了雷諾茲原子筆,僅 5 個月開發時程使這支原子筆仍有以往鋼筆墨跡乾燥速度慢、容易弄髒手等缺點,但確實省去鋼筆沒多久就得補充墨水的麻煩。據國際雷諾茲原子筆公司的說法,這支原子筆每 2 年才需補充一次墨水。

1945 年 10 月 29 日,雷諾茲的原子筆如願以償成為全美第一支公開發售的原子筆,他將發售地點選在紐約市的金伯爾(Gimbles)百貨,每支定價 12 美元,約等於今日 160 美元(約台幣 4,621 元)。

雖然要價不菲,但據《紐約客》的報導,當時人們還是在金伯爾百貨外大排長龍,等著購買這支「原子時代的奇蹟之筆」。只花一週時間,金伯爾當初訂購的 5 萬支筆就賣出 3 萬支,並在接下來半年內,替金伯爾賺進 8,100 萬美元(約台幣 23 億 3,927 萬 9,919 元)。

▲ 真正讓原子筆走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是比蓋,以及他開發的「Bic Cristal」原子筆。(Source:Trounce, CC BY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第一支老百姓也負擔得起的原子筆

雷諾茲昂貴的原子筆註定不會是今日人們隨手可得、便宜又好用的原子筆,真正讓原子筆達到這項成就的人是法國人比蓋(Michel Bich)和他的原子筆「Bic Cristal」。

Bic Cristal 的成功一部分得歸功於塑膠技術飛速發展,打下大量生產、薄利多銷的絕佳基礎;此外,Bic Cristal 模仿鉛筆的六角形筆身、辨識度高的筆蓋,更重要的是僅 19 美分,約今日 1.5 美元(約台幣 43 元)售價,讓這支主打「每次書寫,都像初次書寫」的原子筆一炮而紅,真正成為「功能完善,又人人可負擔的原子筆」。

比蓋沒有發明新東西

1994 年比蓋逝世時,英國《獨立報》寫下這段悼詞:「整個 20 世紀,沒有人對『高產量、低成本』潛力的理解勝過比蓋。」

「基本上,比蓋沒有發明任何新東西,但他徹底摸清市場背後蘊含的龐大力量。」

千億原子筆帝國

根據比蓋親手創辦的文具公司 Bic 說法,至今 Bic Cristal 原子筆銷售總量超過 1,000 億支,全球共有 160 個國家,都能看見比蓋產品的身影。單單 2019 年,比蓋公司旗下的產品銷售總額就高達 20 億美元(約台幣 577 億 5,999 萬 8,000 元);同時,Bic Cristal 原子筆獲得列入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in New York)永久典藏的殊榮,紀念這款原子筆的非凡影響。

《老派科技的逆襲:黑膠、底片、筆記本如何面對數位狂潮還能屹立不搖》一書的作者賽克斯 (David Sax)形容:「如果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原子筆,現在有人在募資平台提出原子筆的構想,絕對會成為最受歡迎的提案。」

▲ Bic 公司生產的原子筆固然便宜又好用,但這些原子筆墨水用盡後,往往被人們丟進垃圾桶,造成嚴重的塑膠垃圾問題。(Source:Flickr/Barta IV CC BY 2.0)

致命的缺失

然而,Bic 這款原子筆仍然有一項致命缺失:塑膠垃圾。根據統計,光是美國每年大概就有超過 16 億支原子筆丟進垃圾桶,大量塑膠垃圾也成為 Bic 公司勢必得解決的問題。

「那 1,000 億支筆現在可能還躺在垃圾掩埋場裡」,倫敦設計博物(London Design Museum)策展人科廷(Gemma Curtin)說道。大多數時候,人們拋棄原子筆的原因並不是筆管不堪使用,不過是因為筆芯沒水。其實只要換過筆芯,原子筆就能繼續使用。

「不過是因為原子筆沒水,人們就把整支筆丟掉,這點其實滿奇怪的。」

▲ 經過多年發展後,原子筆終於成功取代鋼筆,成為完全融入人們生活日常文具。(Source:Flickr/Jenny CC BY 2.0)

製作筆管的新素材

近年來,許多原子筆廠商都投注不少資源解決塑膠垃圾的問題,Bic 就從筆身材質出發,改以回收塑膠為產品主要材質;不少廠商也積極提倡「更換筆芯」概念,鼓勵人們以換筆芯取代以往拋棄舊筆買新筆的習慣。

原子筆,歷久不衰的發明

經過多年發展,原子筆已經從當年那款要價不菲的「劃時代產品」,成為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多數人不會特別在意的重要發明。在商業作家賽克斯眼中,他認為不論 3C 設備如何發展,原子筆永遠不會退出人們的生活,他說:「當科技圈人們討論過時產品時,原子筆永遠不會是其中之一。」

「就算 Facebook 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或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這種科技人,手邊肯定也有好幾支原子筆。」

(本文由 地球圖輯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