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ews科技新報
3C新報
財經新報
資安快報
登入 註冊
登出
VIP會員
Google News 訂閱RSS! follow follow follow
follow
加入好友
TechNews科技新報

Menu

Skip to content
  • 會員專區
    • 訂閱專區
    • 技術分析
    • 焦點新聞評析
    • 拓墣觀點
    • TechNews Smart AI
    • 活動專區
    • 常見問題
  • 半導體
    • 晶圓
    • 晶片
    • IC 設計
    • 封裝測試
    • 處理器
    • GPU
    • 記憶體
  • 零組件
    • 光電科技
    • 面板
    • 電池
    • 3C周邊
  • 財經
    • 財報
    • 證券
    • 房地產
    • Fintech
    • 加密貨幣
    • 金融政策
    •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 支付方案
  • 網路
    • Amazon
    • Facebook
    • Google
    • 資訊安全
    • 開放資料
    • 物聯網
    • 電子商務
    • 電子娛樂
    • 雲端
  • 尖端科技
    • AI 人工智慧
    • 奈米
    • 低軌衛星
    • 汽車科技
    • 航太科技
    • 機器人
    • 軍事科技
    • 材料
    • 無人機
  • 環境科學
    • 醫療科技
    • 生物科技
    • 科技生活
    • 科技教育
  • 能源科技
    • 太陽能
    • 風力
    • 核能
    • 電力儲存
  • 企業永續
  • 科技人才
  • 系列專題
    • 推理 AI 時代來襲,誰掌握了下一輪伺服器供應鏈主導權
    • 半導體兩個世界:美中對抗如何改寫科技格局?
    • 「先進封裝」成全球半導體廠兵家必爭之地,誰能與 CoWos 一較高下
    • Gen AI 2024,生活工作模式的全面改寫
    • 半導體科技戰局,台灣如何從各國政策補助軍備競賽勝出
    • 解密 Micro LED:關鍵殺手級應用、技術競逐、供應鏈革新
    • 矽光子掀產業新浪潮,台灣這次不能再缺席
  • 財報快訊
  • 企業部落格
    • 市場動態
  • 關於我們
    • 內容合作單位
    • 菁英人才招募中
    • 廣告合作
  • icon_go_mobile TN Smart
  • Google、Instagram 等大品牌的新 LOGO 為什麼總被吐槽「醜」?

    作者 愛范兒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22 日 0:00 | 分類 數位內容 , 社群 , 科技生活 | edit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Now Translating...
    Google、Instagram 等大品牌的新 LOGO 為什麼總被吐槽「醜」?

    近期 Google 發表 Gmail 等多樣產品的新圖示,但用戶並不買單,在 Twitter 等社群媒體出現大量哏圖,嘲諷新圖示太醜,而原本 Gmail 紅白相間的擬物化信封辨識度極高,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郵件。

    修改後的圖示僅剩紅、藍、黃、綠 4 種顏色組成的 M 字,如果不是經常使用 Gmail 的用戶,需要再花一點時間習慣。

    越改越「醜」?這樣的事真不少

    這次圖示改版,其實是 Google 準備已久的品牌升級計畫,除了 Gmail,此次升級的產品還包括 Google 地圖、日曆、Google Drive 等一系列 Google 套件。

    改版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將 Google 品牌四色,即紅、藍、黃、綠四種顏色融入各大產品,和之前 Google 搜尋的四色 G 字類似,信件改成四色 M 字,文件改成四色矩形符號,行事曆則用四色矩形框住日期數字,其他修改大同小異。

    ▲ 上排為舊圖示,下排為新圖示。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和舊圖示相比,新圖示雖然和 Google 品牌有極強烈的相關性,但看起來實在太混淆了,且因顏色相同,很容易誤認。

    雖說大多數人都有手機和電腦,螢幕也變大不少,但增加的面積往往貢獻給更多內容,如此相似的圖示待在同螢幕,如果背景色又一樣,人眼很難辨識。

    如 Gmail 最常出現的瀏覽器,試想如果同時開啟 30 多個分頁,Chrome 只能顯示每個分頁圖示,上面清一色 Google 四色圖示,別說找到某分頁很難,光看大量同色內容出現,就會產生暈眩感。

    You’re busy. You want to quickly find an email you’re looking for. Which one is best?

    Very bad user experience in Google Icons.

    Retweet if you want them to go back to the previous icons!#AlphabetSoup pic.twitter.com/0SZVC4wzSL

    — Tomas Pueyo (@tomaspueyo) October 29, 2020

    ▲ 在瀏覽器分頁尋找新圖示並不容易。

    這也是 Twitter 網友嘲諷 Google 最多的地方,大量相似顏色同時出現同背景顏色,很難辨別哪個是 Gmail、哪個是地圖,圖示的差異性僅用不同形狀代表,這不夠。

    用品牌相關顏色覆蓋大部分產品圖示,僅修改形狀,透過形狀突出差異,其實並不只 Google 一家,Instagram 在這條被吐槽「醜」的路上走得更早。

    2016 年,Instagram 將自家經典「拍立得」相機圖示改為扁平化相機圖示時,就引發大量吐槽,大家紛紛稱新圖示實在太醜,甚至請願 Instagram 將圖示換回來。

    Twitter、Reddit 等社群也出現對圖示的吐槽熱潮,前段時間因 Instagram 十週年經典圖示當成彩蛋回歸,還引起來不少討論。

    ▲ 上排為 Instagram 舊圖示 ,下排為新圖示。

    除了拍立得圖示,Instagram 和 Google 一樣,將旗下 Layout、Boomerang 和 Hyperlapse 也全部換了圖示,同樣採用和 Instagram 相同的品牌色,只有形狀不同。

    圖示待在一起時,如果擠在同背景色區域,也不好辨認。

    無獨有偶,除了 Instagram,時尚品牌 Burberry 也因為修改 LOGO 被吐槽,新 LOGO 去掉經典的馬術騎士標誌,僅留下文字,且字體還改成更粗壯明顯的無襯線字體。

    從經典形象、手寫體到標準的無襯線字體,Burberry 的 LOGO 一下子變單調了,也難怪大量用戶表示新 LOGO 讓一家時尚品牌失去獨特性,變得和其他品牌一樣單調乏味。

    ▲ 左為舊 LOGO,右為新 LOGO。

    品牌、機構修改 LOGO 是科技發展史有趣的支線,不僅展示人們的時代審美變化,也展示科技對生活的影響。

    你喜歡的 LOGO 變醜了,可能只是因為環境變了

    是什麼,讓品牌冒著被消費者嫌棄,甚至降低品牌影響力的風險,也要更換 LOGO 呢?

    這背後是其實是生活環境變遷的影響。

    2013 年,隨著 iOS 7 發表,扁平化設計登上時代舞台,吸引了大量品牌跟進,一時間成為設計界主流。至於為什麼要從擬物化設計朝扁平化設計前進,蘋果回答:

    降低視覺複雜度,讓用戶將注意力集中到內容。

    ▲ 左為擬物化設計,右為扁平化設計。

    Instagram 和 Burberry 等品牌修改 LOGO 的原因也大抵相似,如今早不是報紙、書籍等紙本內容為主流傳播媒介的世界了,螢幕成為每個人取得資訊最大的管道。

    螢幕有大有小,扁平化設計比起擬物化更能適應,更粗壯的無襯線字體在各種螢幕上都看得更清楚,傳播成本也更低。

    現代 LOGO 對顏色的利用也比以往更進化,顏色心理學裡,不同色彩濃度給人的感受不一樣,藍色一般的感覺是堅定可靠,Facebook 等網路企業都紛紛將 LOGO 顏色加深,既可給人堅定可靠的感受,又能加深辨識度。

    此外,網路和各種通訊方式進步,不僅讓資訊傳播速度大提升,今天美國發生的事透過社群媒體同步到全世界,交通便利也讓人以更低成本走向世界各地。

    全球化是這時代的主旋律,資訊傳播速度和廣度都大大提升,資訊過載是常態,而 LOGO 是資訊長河裡的一環,同樣也需要搶占觀眾視線,LOGO 也要學會提升傳播效率和內容的展現量,降低自身傳播成本,扁平化是適應環境的選擇。

    ▲ 經典的 YSL 品牌 LOGO 也替換過,之後又換回原版。

    原先許多經典形象到今天都逐漸模糊,Burberry 經典 LOGO 的騎士形象對不少非英國消費者來說很陌生,對年輕一代來說,Instagram 經典圖示拍立得已是舊時代產品,也知之甚少。

    更何況,現在哪家品牌不想吸引年輕消費者?消費能力強、願意嘗鮮,對大部分企業來說都是最值得爭取的消費者族群。

    網路、全球化等共同組成的環境變化,直接或間接促成品牌修改 LOGO,傳播效率越來越重要,漂亮獨特的擬物化設計、手寫體 LOGO 設計逐漸被更清晰、傳播效率更高的扁平化設計、無襯線字體取代。

    當然,這並不代表所有品牌機構 LOGO 都會調整,仍然有一部分堅守傳統。

    LOGO 承載的內容越來越多

    現在最常見到的 NASA LOGO 並非唯一 LOGO,1975 年時 NASA 也曾很「潮」,嘗試推出更現代化的 LOGO,就是「蠕蟲」。

    ▲ NASA 蠕蟲 LOGO。(Source:NASA)

    蠕蟲 LOGO 是由 NASA 四字母組成,十分簡潔且辨識度高,也一度為時尚品牌青睞,VANS、COACH、街頭潮流品牌 Heron Preston 等都曾在自家產品使用蠕蟲 LOGO,並獲得不錯口碑。

    ▲ COACH 獲得 NASA 授權後推出的產品。

    當然其中有 NASA 對合作審查較開放的原因,一般而言品牌如果有需求將 NASA LOGO 放到自家產品上,只需按照 NASA 官網要求寄信即可,NASA 有專人負責審查。

    且這種合作不限大品牌,原則上 NASA 對所有品牌開放授權,只要遵循 NASA 制定的使用規範,像是 NASA LOGO 不能拆分使用,蠕蟲 LOGO 可使用的顏色為紅色、暖灰色、白色和黑色等。

    ▲ NASA 現在 LOGO。

    無論大眾口碑還是設計美觀度、辨識度,NASA 蠕蟲 LOGO 都獲得認可,但 NASA 還是在 1992 年停用,直到今年才恢復,且還強調 NASA 目前 LOGO 才是主要 LOGO。

    按理來說,更簡潔的蠕蟲 LOGO 更適應現代,為什麼 NASA 選擇目前 LOGO 呢?答案就在 NASA 官網:

    1992 年,時任局長丹‧戈爾丹(Dan Goldin)從退休帶回 NASA 目前 LOGO,以喚起人們對阿波羅大飛躍的輝煌歲月的回憶,並表明「魔術又回到了 NASA」。

    阿波羅登月時,目前 LOGO 就是當時 NASA 的主要 LOGO,再加上《2001 太空漫遊》等經典電影形象輸出,目前 LOGO 幾乎和登月、NASA 綁在一起,是 NASA 登月的象徵。

    ▲ NASA 曾推出 LOGO 平面設計手冊。

    在這個時代,NASA LOGO 仍未過時。

    類似還有 NBA 公牛隊 LOGO,這隻紅色公牛自公牛隊成立以來從未改變,它的設計起源也很簡單,因公牛隊所在城市芝加哥是當時的世界肉類加工廠,牛肉又是當時的主要肉類,就順理成章採用公牛 LOGO 了。

    它之所以沒被現代化設計潮流影響,重要原因是公牛隊 LOGO 的文化意象不僅是芝加哥這座城市,喬丹身為公牛隊一員,在 NBA 歷史創造的成績,8 年內獲得 6 個冠軍,以及他的巨大人氣,都由公牛隊 LOGO 繼承,這頭紅色公牛象徵芝加哥,也象徵喬丹和勝利。

    就和人們懷念 Mac 的發光蘋果 LOGO 一樣,LOGO 使用和傳播,讓它和受眾形成情感聯繫,LOGO 成為文化符號,是品牌的濃縮,代表蘋果產品的酷和新、NASA 的神祕與探索精神、公牛隊對勝利的追尋。

    時代不斷變化,但這份情感不會消失。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網頁截圖)

    延伸閱讀:

    • 不只用戶吐槽,Google 新圖示讓員工也吵翻天
    • G Suite 升級更名「Google Workspace」,帶來全新品牌識別與功能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 icon-coffee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

    Google News

    科技新知,時時更新

    科技新報粉絲團科技新報粉絲團 加入好友加入好友 訂閱免費電子報訂閱免費電子報

    關鍵字: Google , Icon , Instagram , logo , 品牌 , 圖示

    Post navigation

    ← 3 類武漢肺炎疫苗列前段班,接種對象成人老人為主 Google AI 一鍵生成客製版 3D 神獸,還可線上體驗 →
    • 我們偵測
      到您有啟用
      AD Block
    • 請您暫停使用AD Block,以支持我們持續能提供更多新聞資訊與優質的閱讀環境。
    • 新報特企
    • 焦點動態
    • 系列專題

    VIP 全預觀

    Google 推出 Gemini Robotics On-Device 模型,強化機器人離線自主性
    Google 推出 Gemini Robotics On-Device 模型,強化機器人離線自主性
    超高齡社會下的智慧醫療發展趨勢:AI、機器人與數據標準化
    超高齡社會下的智慧醫療發展趨勢:AI、機器人與數據標準化
    從中國半導體產業動態探索「十五五」策略布局
    從中國半導體產業動態探索「十五五」策略布局
    AI 與量子運算融合啟動全球算力新紀元
    AI 與量子運算融合啟動全球算力新紀元
    量子電腦突破猛進,算力加速膨脹下資安危機浮現
    量子電腦突破猛進,算力加速膨脹下資安危機浮現
    • 本週熱門
    • 當年痛毆台灣電子業,如今步入懸崖邊:三星「滅台計畫」遭反噬?
    • 太陽能是「骯髒」產業,研究揭露七大腐敗內幕
    • 美國九成太陽能板變垃圾,專家呼籲回收迫在眉睫
    • 全球近 7,000 座水壩蓄水龐大,使地球極點位移 1.1 公尺
    • 宏佳騰二代接手改革,打造台灣首輛跨騎型微電車
    • 微型核反應爐上路,一台卡車就能載著走!
    • YouTube、TikTok 刷不停?研究揭示短影音如何「悄悄毀掉」你的大腦功能
    • 台積電採購大將長休變離職,李文如職缺由黃遠國接任

    財訊快報

    • 瀚宇博6月營收月減6.1%
    • 眾達-KY6月營收7,612.80 萬元
    • 宜特6月營收月增12.5%
    • 台灣大6月營收月增2.7%
    • 聯發科6月營收月增24.9%
    • 中華電6月營收月增3.4%
    • 漢唐6月營收月增16.3%
    • 康控-KY6月營收月增8.4%
    • 遠傳6月營收月減0.6%
    • 志超6月營收14.03 億元
    更多>>

    編輯精選

    • [ 專欄 ]讓年輕人負債比增加與資源錯置的普發現金預算
    • [ 專題 ]AI 伺服器進入超高功率時代!台達全方位電源及散熱解決方案出擊
    • [ 分析 ]為何 AI 伺服器需要「高壓直流 HVDC」?一場資料中心電力架構的大升級正在發生
    • [ 專題 ]從製造強國力拚「機器人帝國」:中國如何掌握人形機器人話語權?
    • [ 專題 ]中國低價機器人大軍壓境!美國能否靠「AI 大腦」奮力一搏,守住機器人大夢?
    • [ 專題 ]人口老化衝擊勞動市場,機器人成為企業「補位戰力」
    • [ 分析 ]三星 2 奈米代工夢碎!傳高通剔除名單,由台積獨吞旗艦大單
    • [ 獨家 ]大聯大整併四大事業群,詮鼎與世平接棒集團重心

    FB 粉絲團

    • 我的最愛

      趕快加入最愛頁面

    • Facebook

      成為我們的小粉絲

    • RSS

      即時更新新知

    相關連結

    • Facebook

    功能

    • 文章 RSS 訂閱
    • 迴響 RSS 訂閱

    © 2013-2025 TechNew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關於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授權轉載

    premium_alert_img01

    登入裝置已達上限

    親愛的會員,

    您的帳戶已經在其他裝置進行登入,於是系統將自動把您的帳戶登出本裝置。

    • premium_alert_icon01若需要繼續瀏覽網站,請 重新登入 網站
    • premium_alert_icon02若非您本人的操作,為保障您的帳戶安全,請您儘快至會員中心 修改密碼
    請您暫停使用AD Block,以支持我們持續能提供更多新聞資訊與優質的閱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