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7 檔高配息、高殖利率清單!潛在殖利率皆衝破 7%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23 日 7:45 | 分類 證券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2021 年 17 檔高配息、高殖利率清單!潛在殖利率皆衝破 7%


台股於美國大選後宛若解除封印,指數從 11 月 2 日最低點 12,480.66 點一路狂奔到 11 月 16 日收在 13,551.83 點,短短 11 天高低差達到 1,071.17 點,瘋狗浪走勢,讓一大票在台指期做空的投資人叫苦連天,但即便指數不斷刷紀錄,卻不是每支股票都跟著上漲,權王台積電上漲 1 元就影響指數 8.5 點,過去 11 日從 11 月 2 日最低價 428 元,漲到 11 月 16 日收盤 484 元,貢獻指數 476 漲點,所謂的軋空行情,有一半都只是台積電在收斂原股與 ADR 之間過大溢價造成,但這也代表指數雖然位於歷史高點,卻還有很多中小型股具備高殖利率條件。

(作者提醒:本文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大盤扣除台積電

由於台積電占大盤權重已達 29.66%,加權指數幾乎快等同於台積電指數,雖然有多達 54 萬股民靠台積電飆股列車賺取雙位數報酬,但權王大漲也意味市場對指數的判斷要重新修正,過去大盤在萬點以上時,多伴隨著 20~30 倍本益比,或 4% 以下的殖利率,但現在就連台灣最強公司台積電用 2021 年 EPS 預估的本益比都只有 22 倍,更遑論許多中小型股的本益比不到 11 倍。從大盤扣除台積電的指數來看,1 月 20 日武漢封城前收在 9,269.03 點,到 11 月 16 日台股突破 13,500 點時,扣除台積電的指數卻收在 9,397.16 點,只比疫情爆發前高出 1.38%,這才是大多數股票的真實狀況。

(Source:玩股網)

殖利率的三個時期

每年 3~4 月,是公司發布配息金額最密集的時間,然而殖利率最高的時候,往往不是配息當年度,而是配息的前一年度,除非像 2015 年 8 月或今年 3 月,遇到系統性風險全面下殺的股災,才有可能在公告股利政策後 1~2 個月還能保持高殖利率狀態,本文認為,殖利率大致可以分成三個時期:

1. 當年度尚未結束

第一個時期是筆者認為殖利率最高的時期,即當年度的 11~12 月,前三季財報已經公告,但年度尚未結束,配息政策也未發布前,此時資金可能因外資熱錢行情或投信作帳行情,集中在本益比偏高的大型權值股或熱門題材股身上,一些財報表現佳,但缺乏上漲催化劑或故事的股票,在這個時期走勢反而震盪甚至盤跌,不過只要用過往配息率稍加推算,就會發現潛在殖利率可能高達 7% 或 8%。

2. 公司發布配息政策後

台灣上市櫃公司大多在 3 月公告配息政策,有些公司則是延到 4 、5 月才決定,但無論如何,多會在 6 月前定案,以便股東會可以通過,而公告後 1~2 個月,是殖利率第二高時期,此時有些公司會因為年報或 5 月公告的 Q1 季報稍不如預期,而遭到法人賣盤打壓,股價可能在股息公告之後仍維持 6%~7% 殖利率,且完全沒有本土大戶或外資法人願意進場拉高股價。

3. 股東會後到股價除息前

最後一個則是殖利率最低,也最危險的階段,即股東會召開後到股價除息前,此時市場投資人多在追逐所謂高殖利率股票,把本來 6%~8% 殖利率標的,買到變成 4%~6%,且公司確定配息政策後,也可能吸引像是元大高股息這類高股息 ETF 納入成分股,一般投資人加上被動型基金買盤,讓股價在除息前達到最高價,殖利率與前兩個時期相比也大幅下降,通常除息之後,股價就會進入貼息階段,下修 5% 或 10% 都是有可能的,最後才會在 11~12 月重新回到第一階段。

▲ 光寶科 6 月除息後大幅貼息,且到 11 月都尚未填息,不過從過去經驗來看,這個時候的殖利率往往比除息前高。(Source:籌碼 K 線)

3 月殖利率飆高

今年 3 月市場人心惶惶,無論是法人機構或一般散戶,都擔心企業在大封鎖導致的經濟衰退下,無法維持過往的獲利能力,這也造成有些公司即使在 3 月初公告股息,殖利率高達 7%~8%,卻還是無法阻止股價大跌,殖利率在 3 月中飆到 10% 以上,跳樓大拍賣的景象彷彿 2015 年 8 月股災再現。

前三季獲利不減反增

但與 5 年前不同的是,2015 年中國經濟失速導致的股災,確實對企業下半年的獲利造成打擊,直到 2016 上半年指數才慢慢走出股災的陰霾,而今年 3 月,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經濟,聯準會大開印鈔機,先是透過無限 QE,承接市場被拋售的債券,以解決債券市場的短期流動性風險,接著再開出 3,000 億美元融資計畫、目標資產借貸機制(TALF)、商業借貸機制(Main Street Business Lending Program)三個藥方以緩解大企業及中小企業現金短缺的危機,針對一般家庭被裁員的短期生活費問題,則由美國政府推出 2 兆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Q2 每週 600 美元失業金的來源),金融市場的危機在聯準會及美國政府全力超前部署下,從大空頭變成大多頭,債務危機暫時解除後,市場反而看到疫情推動的新需求,帶動企業獲利上升,尤其科技業受惠最大,這次疫情與其說是經濟危機,更像是投入一個催化劑,催化部分科技業本來的願景,讓雲端、遠距等趨勢提早形成,以電子業為主的台灣企業,也受益於此趨勢,前三季獲利不減反增。

▲ 和碩今年前三季 EPS 5.91 元,較去年同期上升 39%。(Source:Cmoney)

推估 2021 年殖利率

股息公告後才買進雖然同樣有機會獲利,但除了要面對 Q1~Q2 基本面的雜音干擾,還可能遇到除息後貼息的狀況,由於今年多數公司對第四季的展望多是與第三季持平,在假設第四季獲利與第三季一樣的前提下,即可推估出 2020 年 EPS,再搭配過往的配息率,算出潛在配息金額,推估 2021 年殖利率,只是要注意,推出殖利率還是有可能產生誤差,一些 Q4 減損、Q1 突發狀況,都可能改變公司的配息政策。

聯強 2017 年大砍股利

通路大廠聯強 2016 年獲利 2.92 元,投資人根據 2015 年 EPS 2.01 元卻配息 2 元的紀錄,推斷 2017 年公告的配息金額必定會大於 2 元,然而 2017 年 3 月 17 日,聯強發布的配息金額只有 1 元,這是因為 2017 年 1~3 月新台幣兌人民幣大幅升值,聯強帳上出現龐大的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損失,損失雖然不會影響到損益表,卻會造成淨值下降,聯強為了讓淨值保持在一定水準,這才選擇將配息金額從 2 元調降到 1 元,雖然聯強往後 3 年恢復 2 元以上配息,但從這個案例來看,投資人如果要買進推估殖利率的股票,也應該要分散風險,而不是重壓一支。

▲ 聯強 2017 年配息引發風波,公司為此還特別發重訊說明。(Source:公開資訊觀測站)

2021 年 17 檔高配息、高殖利率清單!

最後透過 Q3 財報,以及過去 3 年平均配息率加上 4 個篩網,整理出 17 檔高配息、高殖利率清單:

  1. 近 3 年平均配息率>60%
  2. 11 月 16 日預估殖利率>7%,預估殖利率:(2020 年前三季 EPS + Q3 EPS)×3 年平均配息率÷(11 月 16 日收盤價)
  3. 過去 20 日平均成交量>1,000 張
  4. 11 月 16 日總市值>100 億

裡面將過去 3 年配息率曾遠大於 100% 的年度刪掉後平均,也手動排除今年盈餘忽然飆高的防疫概念股、遠端視訊股。

(Source: 筆者整理)

(本文由 股市小 P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