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海纜系統建置完成,致災性地震可多 10 秒預警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30 日 8:15 | 分類 科技政策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東部海纜系統建置完成,致災性地震可多 10 秒預警


中央氣象局 29 日表示,氣象局已於今年底建置完成「台灣東部海域地震與海嘯海纜系統」,加上之前建置完成的系統,成為一條全長 735 公里、沿線共 9 座觀測站的海纜系統,未來對於東部發生致災性地震將可提供多 10 秒預警時間,至於遠地海嘯也可多爭取 20~30 分鐘預警時間。

氣象局指出,台灣地處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擠壓區,規模 6 以上的地震有近 70% 都發生於東部海域,且有極大的海嘯威脅。氣象局自 2007 年起著手規劃建置海纜系統,先於 2011 年 11 月在宜蘭頭城外海建置完成我國第一條長 45 公里的地震海嘯海纜觀測系統,又在 2017 年 10 月接續原有海纜,向東南海域延伸完成長度 115 公里、有 3 個觀測點的海纜系統。

為擴大監測範圍,氣象局於 2017 年起推動執行前瞻基礎建設「海陸地震聯合觀測網」計畫,再持續擴建 620 公里,於今年底完成總長度達 735 公里、設有 9 座海底觀測設備的海纜觀測系統,並於每座海底地震海嘯觀測站均設置加速度地震儀、速度型地震儀及海嘯計,纜線與測站設置深度最深分別達 5,796 與 5,554 公尺,範圍涵括台灣東部與東南部海域,對於台灣東南海域可能發生的致災性地震可爭取 10 秒以上預警時間,對遠地海嘯可多爭取 20~30 分鐘預警時間。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蕭乃祺說:「系統建置完成後,預期對發生在東部災害性地震可提供多 10 秒預警時間,然後遠地海嘯部分,我們也可提供 20~30 分鐘,提早偵測到海嘯波浪。」

氣象局指出,隨著產業升級及物聯網發展,這項發展將可讓民眾及相關單位運用更長預警時間,以減低災害損失。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