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羅德:五大原因加持,商品超級循環可能來臨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15 日 11:40 | 分類 國際觀察 ,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施羅德:五大原因加持,商品超級循環可能來臨


施羅德投資集團(Schroders)表示,大宗商品近期表現突出,報酬率多年來首次超越大部分股票指數;在估值便宜、通膨正要來臨、商品需求加速、低度投資可能帶來下一輪商品循環、美元料持續貶值等五大原因加持下,看好商品市場的超級循環可能來臨。

施羅德指出,大宗商品已經有好一段時間不受投資人青睞,但近期表現突出,報酬率多年來首次超越大部分股票指數,其背後的原因包含中國的需求增加、石油的供給端自我約束、以及政府維持經濟支撐的承諾等。

關於是否正在歷經商品市場另一個超級循環的初期?施羅德指出,愈來愈多投資人認為,2020 年代初與 2000 年初之間有幾個相似之處;最明顯的是,如同 2000 年代初,現在已經看到全球對商品市場的低度投資,石油、天然氣和全球採礦業的資本支出自 2011 年以來下滑約 40%。

施羅德並表示,兩個年代間當然也有一些關鍵差異,例如就算價格上揚,對氣候變化議題的關注,會持續限制化石燃料的投資,造成供給不足。此外,日益增加的地緣政治緊張情勢,也會衝擊農業、金屬的供應鏈、或戰略性囤積也會再次發生。但在未來,預期全球資本會持續投資以促進能源轉型,而在轉型至潔淨能源與電動車的過程中,亦會帶動對關鍵原料的需求加溫。

施羅德並歸類出五大原因,說明為什麼認為大宗商品會持續成長、為什麼投資人現在應該聚焦大宗商品:

第一個原因是估值很便宜:這不僅是與其他資產如股票相比,與歷史相比也是如此;隨著進入後疫情世界,世界各國政府的刺激財政政策、寬鬆貨幣環境,會對商品市場帶來利多。

二是通膨正要來臨:為了因應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全球主要央行試圖透過量化寬鬆(QE)這非傳統的政策來挽救經濟,雖然過去十年這個政策使金融資產表現優於實質資產,但對商品而言卻是負面且帶來通縮;然而,純粹的量化寬鬆時代現在已經結束。過去 12 個月看到全球主要央行結合非正規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來應對新冠肺炎,這些方案的速度與規模前所未見。一些國家財政赤字已經超出 GDP 的 15%,這是自戰時來從未見過的,而在現有負債規模下,政府採行放寬通膨目標的政策。而在積極財政與貨幣政策組合下,意味著通膨即將到來。

三是對商品的需求將加速:隨著世界開始轉向電動車與再生能源,能源轉型將在未來幾年看到對金屬的需求急遽增加。例如銅,主要運用在電動車電池與相關的充電設備所使用的開關。另外在中國市場需求推動下,對農業商品的需求,如玉米、黃豆和豬肉也可能上揚。新冠肺炎期間,供應鏈因出口限制遭受中斷,也導致許多國家開始建立糧食戰略儲備,尤其是小麥,以降低對進口的依賴。而來自中國需求的增加是因為中國缺乏可耕地而無法擴張農業;而對特定商品、尤其是豬肉需求的上升,也受到中國都會中產階級增加而推動。

四是低度投資可能帶來下一輪商品循環:低度投資總是在下一輪商品循環之前出現。2013~2000 年主要綜合性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資本投資下滑 52%;2012~2020 年,銅業的資本支出則下滑 44%;一旦供給不足,就會推升價格並刺激投資。

五是預期美元將持續貶值:新冠肺炎期間 FED 救市以支撐企業與消費者的財務,已經限制了美元升值;對美國雙赤字(財政赤字與經常帳赤字)的憂慮也助長美元貶勢,施羅德預期未來幾年仍會持續。此外,隨著歐洲政府採取更主動的方法來刺激經濟活動,使得歐元實力增強,美元重要的「儲備」貨幣地位可能將減弱。弱勢美元無疑地對商品有利,雖然大部分商品是在新興市場生產,但通常以美元計價,當美元走弱,以美元計價的這些商品價格就會上漲。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