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 43 萬年,南極上空發生強烈的隕石爆炸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4 月 09 日 8:45 | 分類 天文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發現 43 萬年,南極上空發生強烈的隕石爆炸


科學家的研究認為,43 萬年前一顆隕石在南極上空爆炸,雖然事件不夠強大到產生隕石坑,但也不小,甚至比 1908 年通古斯(Tunguska)事件劇烈。

儘管產生隕石坑的流星事件相當罕見,但進入大氣層並爆炸的火流星事件(bolides)的次數較多。自 1988 年來,NASA 已記錄 861 次事件,但強烈如 2013 年的車里雅賓斯克流星事件或 2018 年的堪察加流星事件,則一個世紀會發生好幾次。科學家認為:這類事件如果發生在人口稠密地區,會造成數百萬人的傷亡,及寬達數百公里的嚴重破壞。但問題在於,這種事件不會留下隕石坑,很難確認其頻率。

科學家在南極東部毛德皇后區山區 2,500 公尺高的峰頂,收集 6 公斤以上鬆散的沉積物,在其中篩選出來 17 顆微小粒子,大小範圍為 0.1 到 0.3 公釐。肉眼看像是普通的污垢顆粒,但團隊用電子顯微鏡檢查,發現它們是隕石的凝結球粒。研究表明,這些淚滴狀小球是由鐵和橄欖石為主,並含有高量的鎳,與石鐵隕石相似。此外,氧 18 含量也很低,由於氧的同位素在較冷的條件下濃度較低。與以前南極其他南極洲其他兩個相距 2,750 多公里地區發現的凝結球粒出奇地相似。這些特徵表明,小球都是由 43 萬年前的同一次隕石事件所產生。

研究人員認為,這次事件找不到隕石坑。但因為散布在廣闊區域,這表明是一次強烈的大爆炸。科學家模擬認為,流星在 100 至 150 公尺之間的低空爆炸,爆炸波的面積達到了 100,000 平方公里。熱氣體流到達地球表面的峰值溫度約攝氏 5,000 度,並可能融化了幾公分的冰,形成凝結球粒有氧 18 的特徵。估計該事件比通古斯(Tunguska)事件還要強大,至少是 3 兆噸 TNT。研究人員認為,了解這類事件發生頻率,對人們未來至關重要。相關研究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

(Source:micro-meteorites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