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再回馬斯克問巴菲特指標:比特幣或為當代金本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4 月 12 日 8:35 | 分類 Fintech , 數位貨幣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伍德再回馬斯克問巴菲特指標:比特幣或為當代金本位


特斯拉(Tesla Inc.)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4 月 5 日透過 Twitter 詢問方舟投資(ARK Investments Management)明星總裁凱薩琳伍德(Cathie Wood),標普 500 市值相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即巴菲特指標)已高到超乎尋常,對此她怎麼看?當時伍德回答實質 GDP 成長率應該比經濟報告顯示的更高。伍德週日(4 月 11 日)又再次對馬斯克的提問做出回應。

GuruFocus 統計顯示,截至 4 月 11 日為止,巴菲特指標目前已嚴重高估。

伍德 11 日透過 Twitter 指出,在 1800 年代末期至 1900 年代初期,也就是電話、電力、汽車才剛出現的時候,美國股市市值相對於 GDP 似乎比當今高 2-3 倍。這個數據難以取得、還須確認,但我有個假設。

伍德表示,在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下半期,電話、電力及汽車是三大科技平台。依據學習曲線或萊特定律(Wright’s Law),科技平台是通縮力量。當時還採納金本位制度(Gold Standard)。通縮壓抑了愈來愈難衡量的名目 GDP (分母),另一方面,幾何級數的單位增長及快速成長的生產力拉高了盈餘品質(quality of earnings),而低利率則推升其市值(分子)。

伍德指出,時至今日,科技帶來的創新演進比 1800 年代末期至 1900 年代初期更勝一籌:分別是基因定序(genomic sequencing)、機器人、能源儲存、人工智慧(AI)及區塊鏈科技。不只如此,比特幣可能是當今的「金本位制度」,這增加了購買力!

伍德提到通縮有分好壞。好的通縮(Good Deflation):跟上述五大科技演進有關的通縮力量,可能比電話、電力及汽車更強大。壞的通縮(Bad Deflation):「創造式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可能讓通縮加乘;自科技、電信泡沫破滅之後,許多企業顧及短視近利的股東、將資產負債表進行槓桿以執行庫藏股計畫、配發股利,忽略了投資創新的重要性。

伍德認為,通縮將降低貨幣流通速度,就好像 70 年代。倘若消費者、企業預期物價將下滑,人們便會延後支出。這導致全球快速成長的貨幣難以帶動全面通貨膨脹,也許僅除了資產價格之外。

伍德說,「這次不一樣」是預測市場時的危險用語。多數預測者以二戰過後的歷史作指引,若以此為基準,則股市市值從未高過 GDP。然而在 1800 年代末期,股市市值似乎是 GDP 的 2-3 倍。

伍德提供了 Longtermtrend 網站,此網站可查詢到巴菲特指標。她說,方舟投資會研究二戰之前此一指標的變化,評估其正確性。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