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大量收購廢食用油做生質燃料,恐導致東南亞森林濫伐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4 月 22 日 12:45 | 分類 生態保育 , 能源科技 Telegram share ! follow us in feedly
歐洲大量收購廢食用油做生質燃料,恐導致東南亞森林濫伐


廢食用油 (used cooking oil,UCO)雖然不能再入鍋,但還是有許多再利用價值,好比提煉成生質燃料,歐盟各國也藉此進口大量廢食用油來製造生質燃料,只是最近荷蘭環境顧問團體 CE Delft 聯盟研究顯示,歐洲對廢食用油的大量需求,可能會導致東南亞森林砍伐加劇,其實沒有比較環保。

不過廢食用油回收再利用,跟東南亞森林砍伐有什麼關聯呢?

目前歐洲已經開始逐步限制在生質燃料使用棕櫚油,更預計會在 2030 年全面禁止棕櫚油生質燃料,為得便是希望在推廣生質燃料的同時,也不希望造成嚴重的森林砍伐,避免追求綠色能源而本末倒置地濫砍森林。

因此英國與歐盟各國進口大量廢食用油來開發生質燃料,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委託荷蘭環境顧問團體 CE Delft 聯盟的研究顯示,自 2014 年廢食用油製成的生質燃料雖然年年增,同時需求也增加 40%,全球更已經出現供不應求的情形,預計 2030 年歐洲廢食用油的需求量還會翻倍,達到 600 萬噸。

目前歐洲有 50% 的廢食用油來自國外,其中 34% 來自中國,19% 來自馬來西亞、印尼,不過廢食用油的再利用用途不僅僅只有生質燃料,還可以用於肥皂、硬脂酸、畜牧飼料等,研究發現,由於生質燃料對廢食用油的需求大增,中國、泰國、印尼與馬來西亞等地出口比例增加,原本使用廢食用油的產業就得轉向使用其他油品。

2019 年馬來西亞就出口了 9,000 萬公升的廢食用油到英國與愛爾蘭,如果用該國人口來換算,也就是說每個人就要生產並出口 3 公升的油,T&E 運輸與環境部主管 Greg Archer 表示,由於我們正大量收購廢食用油,相對他們可以使用的量就會減少,轉而購買更多的油——主要都是便宜的棕櫚油,因此間接地,歐洲的大量收購讓東南亞砍罰更多的森林。

報告也指出,由於廢油價格比棕櫚油還要昂貴,也可能會有業者濫砍森林以生產更多的棕櫚油並魚目混珠,若沒有進行材料測試可能會使狀況更加猖獗,不過對此歐洲廢棄物生物燃料協會(European Waste-to-Advanced Biofuels Association,EWABA)掛保證,表示已經制定強有力的認證計劃。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