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奇美再生水交換首例,一滴水循環從拜託開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4 月 25 日 16:30 | 分類 手機 , 晶圓 , 晶片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積電奇美再生水交換首例,一滴水循環從拜託開始


今年 5 月,台灣即將進行首例再生水交換,台積電與奇美實業作為第一批示範廠商,與台南市政府以及南科簽署長達 15 年契約,這項空前做法背後,是歷經 4 年艱苦溝通而成,而這一切源頭,全是來自一句懇切的「拜託」二字開始。

所謂再生水是指一般民間污水處理後成為放流水排出,政府會將放流水回收,多次處理提高水質後再提供給工業用戶使用。

台灣再生水廠多數採客製化模式,先確定用水需求再興建,但層層處理過程耗費成本,讓再生水價比自來水高,廠商不見得買單,但目前水情吃緊,如何確保用水成為產業大事,再生水交換模式應運而生。

再生水交換模式仿自碳交易概念,屬於法規中的「替代履行」方案。操作模式為台積電使用台南仁德再生水廠 1 萬噸額度,轉給奇美實業履行,奇美再把自己 1 萬噸自來水額度轉給台積電使用。

事實上,台積電於 2017 年承諾使用仁德再生水廠的再生水,仁德再生水廠距南科較遠,拉管不易,且仁德工業區就在附近,可就近導入區內適合廠商使用,避免資源浪費。

基於對環境影響及經濟效益的考量,台積電決定與奇美實業「換水」,同意換水的用戶,不須負擔較高的再生水費,依然支付自來水費,改用再生水的部分水費差額則由台積電補足。

這樣的交換模式衍生出兩份契約,一份是台南市政府跟奇美實業簽訂的用水契約,另一份則是台南市政府與台積電、南部科學園區簽訂的水源供應交換契約,不過台積電與奇美實業 2 家水費都是付給台南市政府。

再生水交換模式啟動,讓產業在面臨用水短缺窘境時,可以更有效運用水資源,但即將簽約的 2 份契約背後,卻是各方無數來回、耗費 4 年的溝通歷程所獲致的成果。

時間倒回 2017 年,台南積極推動再生水廠,時任台南市政府水利局長彭紹博表示,隨著台南仁德水資源回收中心污水處理量變大,處理後直接流掉十分可惜,因此規劃內部擴廠,建立台南仁德再生水廠,進而思考如何提高廠商用水意願。

雖然南科園區內半導體大廠是用水大戶,也願意支付較高成本,是再生水潛在需求者,但再生水需要專管輸送,當時南市府估計,每公里管線建設成本約新台幣 6,000 萬元,30 公里外的南科,等於要花上 18 億元才能用專管輸送再生水給園區廠商使用,是一筆龐大費用。

換言之,如果在仁德廠就近找到用戶,再透過「交換」方式給南科廠商,政府現省 18 億元。

彭紹博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回憶,媒合是再生水推動上一大挑戰,透過探查企業需求,初期鎖定距離仁德再生水廠較近、用水量具一定規模的奇美實業。

彭紹博表示,奇美是非常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拜會後得知奇美已在規劃自己的再生水系統,當時希望奇美再多用一點,因此提出替代履行模式。

但問題是,廠商可以自建自用再生水系統,不僅掌握工程進度也能確保水源,其實不需要「幫忙」南市府;至於如何說服奇美點頭,彭紹博直言,就是「拜託」二字。

透過多次拜會與溝通,台南市政府跟奇美實業在 2018 年 7 月成功簽署再生水使用意向書。不過,有意願使用再生水只是第一步,要換水還要符合兩方廠商需求才行。

後來這項任務交棒給現任台南市政府水利局長韓榮華。他受訪時表示,用水議題牽涉廠商營運,廠商自然也希望釐清相關權益,像是水量、水價、供水穩定性等面向。

舉例來說,如果需要擴廠,再生水能否增量;未來水價如果調整,合約如何認定;以及再生水如果供應臨時中斷,自來水如何補足等,都是溝通中不可免的議題。廠商關切重點不僅止於每天供水,還要確保長期穩定性。

韓榮華表示,為了解決廠商的疑惑,南市府透過現有處理技術加上在奇美設置可儲存 24 小時水量的儲水槽,兩者搭配作為配套機制,「儲水槽就像家裡設水塔的概念一樣,讓廠商比較放心」。

韓榮華每月與廠商溝通討論,他坦言,換水牽涉多方權益,的確比單純供應一方再生水來得複雜,水利局扮演橋梁角色,要花心思了解各自需求、拉近雙方距離,踏穩一步,再邁出下一步。

除了廠商用水權益外,像是儲水槽等硬體設備,由於牽涉建造經費,韓榮華直言,有些需求水利局無法單方面決定,必要時也得跟內政部營建署進一步確認經費能否支援。

從 2017 年跟廠商接觸至今,背後歷經 4 年時間,不過,換水契約最後也還要經過台積電與奇美各自董事會通過,才能白紙黑字成為台灣再生水交換首例。

透過換水案例,不僅有機會讓一滴水有更多的循環使用次數,也因為改為提供較近的廠商用水,大幅降低建設成本。

台南仁德再生水廠預計 2023 年底、2024 年初開始供水。韓榮華表示,有了第一次經驗後,相信下次推動所需時間可以更快。

(作者:蘇思云、張建中;首圖來源: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