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紫色 iPhone 12 一起推出的,還有蘋果的隨機序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14 日 8:30 | 分類 Apple , iPhone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和紫色 iPhone 12 一起推出的,還有蘋果的隨機序號


蘋果發布會上的紫色 iPhone 12,並不僅僅是換了一個顏色這麼簡單,還隱藏了蘋果產品的一個趨勢——改用「隨機序號」。若說 iOS 14.5 的升級是關於用戶隱私,那隨機序號就是 iPhone、iPad、Mac 產品的隱私。

隨機序號現階段對用戶來說雖是無意義的,但對蘋果來說或許只是搞了個加密算法,把生產資訊隱藏了。

其實,蘋果極有可能想在2020年iPhone 12系列發布之時就啟用隨機序號,但由於疫情一直拖到了今年3月。

在紫色iPhone 12發布和上市之前,蘋果就發內部郵件給Apple Care部門,提醒要為序號的更改過渡做好準備,同時,也表示新序號會「刪除」製造資訊。

更改序號命名規則其實會對不同的代工廠、銷售渠道、庫存系統帶來不小的影響。而隨機序號政策不出意外也會逐步應用到iPad、Mac,甚至是配件上。

蘋果如此大費周章的更動,目的何在?以及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蘋果產品序號上隱藏的「秘密」

iPhone上的「序號」多是指IMEI碼和Serial No。(下文簡稱SN碼)。

IMEI碼,是國際行動裝置辨識碼的縮寫,更常聽到的是「手機串號」等等,具有唯一性,它適用於GSM、WCDMA、LTE制式的衛星電話,可以理解為「手機界的身份證」。

SN碼,也就是常說的「序號」,也是這次蘋果更改規則的主角。與IMEI不同,SN碼面向所有的產品,是指分配給產品的唯一標識符,也具有唯一性,是由一串字符(包括數字、字母或符號)組成。

蘋果產品上的SN碼,可以在「設置」、SIM卡槽、iTunes以及包裝上查詢到,官網上有著更詳細的查詢方法,在此就不贅述。

(Source:alphr.com)

以往,iPhone或蘋果產品的SN碼包含了一系列的製造資訊,經查詢比對就可以確認它的產地、產線、年份、生產週、iPhone型號以及顏色、容量這些關鍵資訊。

  • 第1位:產地
  • 第2、3位:生產線
  • 第4位:生產年份
  • 第5位:生產週數
  • 第6~8位:是產品唯一識別碼,屬於蘋果公司內部標識
  • 第9、10位:表示iPhone型號,最後2位記錄著iPhone顏色及容量資訊

以筆者的iPhone X為例,它的SN碼是F**VLD1CJCLF,共10位。從中可以查出,它來自鄭州富士康(F),在2017年下半年第17週(大概是10月21~27日)生產(VL),D1C是指iPhone X的產品識別符,JC是iPhone X的型號,而LF就是顏色、記憶體訊息。

而最新的紫iPhone 12採用的「隨機」序號長度會在8~14位,同樣為字母和數字混合,如T2KGWCD7RN,按照此前的經驗,這串字符毫無意義,連出自哪個代工廠都無從知曉。

明文一下子變成了「暗碼」。

公開後,會有什麼後果

由於iPhone的SN碼具有唯一性,一碼對一機,利用SN碼可以到官網上查詢設備的保固狀態。因此,iPhone的SN碼也是一個較為私密的信息,並不適合公開分享。

早期,蘋果產品的SN碼可以透過蘋果系統反查到Apple ID,之後再透過一些手段來破解密碼盜號。只是在iOS 10之後,蘋果封堵了這個漏洞,SN碼目前只能查看「保固狀態」。

(Source:ifixit)

還有傳言蘋果的SN碼會用於「黑色產業」。利用軟體將正常的SN碼覆寫到問題手機上,然後「欺騙」蘋果售後換機,成功後,原SN碼會被蘋果註銷,影響原機主的保固和正常使用。

這類「黑產」從現在來看,可信度其實並不高。軟體改碼很容易被識破,只要回復原廠設定,或者與機身上的SN碼比對即可。欺騙蘋果售後換機,就有些「天方夜譚」,SN碼是一種簡單的檢測工具,但並非是唯一的保固憑證,蘋果也不會只看SN碼來做售後保固。

關於SN碼洩露會造成何種影響,蘋果中國社區上的結果都是「沒關係」、「無所謂」、「不影響」之類。蘋果的SN碼(序號)是會印刷在產品包裝外則,幾乎是「公開透明」。(上文所公開的紫色iPhone 12的SN碼就是一位YouTuber開箱時公開的。)

相反,在這個問題的討論帖中,很多回答者一直在強調要保護好Apple ID和開啟雙重驗證,畢竟Apple ID才是蘋果生態裡最為重要的加密通行證。

新序號真的「隨機」?

產品的SN碼對於蘋果來說,可以進行產品品質控制、產能、產線管理,以及庫存管理。在全球工廠的大環境下,iPhone的零件往往來自全球不同的工廠,一個富含硬體生產資訊的一串字符,很容易看出零件供應商,方便快速管理。

如果採用完全「隨機」的SN碼,不同產線、生產週期、代工廠的產品很容易混淆,無意義的一堆字符串,對於庫存管理、分發渠道來說無疑會是一場「災難」,即使是對供應鏈、庫存管理、品質管理有著豐富經驗的蘋果,依然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另外,對於現在蘋果整個售後系統的數據庫也會帶來很大的衝擊,尤其是Apple Care和「以舊換新」這兩項政策來說,無序SN碼的湧入可能需要重新進行匹配和對應,工作任務艱鉅。

或許,蘋果還另有他意?

蘋果在紫色iPhone 12上採用的「隨機」序號其實更像是一則經過加密的字符串,每個序號出廠前先經過加密。

如此一來,這串看似無意義的8~14位的字符串,只會對蘋果有意義,在原本供貨、售後系統上加一層解密算法,即可無縫切換。而且這套算法可以不斷地改變,不同的代工廠也可以用不同的算法以規避算法洩露。

「隨機」目的何在?

既然序號外洩也不會有什麼風險的話(前提是保護好自己的Apple ID),那大費周章提前佈局隨機序號的目的何在?

眾所周知,蘋果的產品,以iPhone為例,它內部很多的元器件是來自不同的供應鏈,這也就造成了相同型號的iPhone搭載著不同「品牌」的元器件,比如螢幕混用、基頻混用這類。

而此前序列號上可以明示的製造資訊,可以反推出哪個代工廠、哪個生產週期運用什麼元件,這些在銷售端就可以「挑選」出來。

近來傳聞BOE京東方極有可能成為iPhone 13螢幕的供應商,鑑於BOE的技術儲備比三星還有一定的差距,螢幕混用之後,很有可能造成大範圍售前「挑機」的狀況,因此很多Macrumors熱心網友把就把隨機序號與BOE和三星螢幕混用聯想起來。

筆者覺得這有些過渡解讀和惡意揣測之意了,蘋果有自己的檢測標準,能夠混用,說明這兩個廠商所供應的螢幕都達到了蘋果的標準,都可以提供相同的使用體驗。假使遇到螢幕問題,找蘋果售後其實更靠譜一些。

採用隨機SN碼,隱藏硬體及製造資訊,其實還是為了杜絕「黃牛」惡意炒作某一供應商零件的價格、稀缺度等等,造成市場混亂,從中牟利。

另外,蘋果的SN碼,或者說不少消費品的SN碼都能大概估算出「產量」。

▲ 特斯拉的VIN碼。

舉個例子,特斯拉在交車之前,都會把車輛的17位VIN碼(車輛識別號)先交給車主。它跟iPhone的序號類似,會包含車輛的生產廠家、年代、車型、發動機代碼以及組裝地點等信息。最後的6位VIN碼其實就是該型號的系列編號,可能是與產量有所關聯。

在2018年,蘋果就停止對外公布iPhone具體的銷售數字,此後很多分析師分析iPhone的趨勢及銷量,只能使用別的方法來預估,而序號就是其中很好的一個。現在到了2021年,隨機序號的使用,讓這些分析師的生活可能變得更困難了。

會影響到我們嗎?

幾乎不大。

無論是新的隨機序號,還是以前的序號,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無非就是查詢保固狀態。

對於二手市場,有很多朋友表示可能不太容易區分二手機的保固狀態以及是否有鎖機等等。保固狀態依舊可以透過官網來查詢,鎖機暫時沒有相對應的查詢辦法,也只能等蘋果全面應用隨機序號之後再去看了。

另外,對於「挑機」可能被暫時杜絕,不包含相應的信息後,很難在不啟用的狀態下去區分不同產線、代工廠的iPhone,算是形成了一個「壁壘」,幾乎做成了一個「盲盒」。

蘋果在其產品上使用「隨機」序號,針對的還是由此誕生的第二產業,更好的去維護自己的產品供應體系和庫存管理,同時也隨手隱藏了預估產量的可能,算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

在蘋果2021年春季發布會之後,無論是對用戶還是iPhone,都加強了「隱私」,前者是iOS 14.5把廣告追蹤變得透明,而後者可能就是「隨機」序號的實行降低了產品透明度,這兩者其實都在「規範」市場行為,前者針對軟體生態,後者則是行業硬體。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蘋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