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離岸風電設置速度將會愈來愈快,丹麥離岸風電廠沃旭能源(Orsted)已與南韓最大鋼鐵廠商浦項鋼鐵(POSCO)簽署一份備忘錄,合作除了環繞在 1.6GW 離岸風電開發,還會攜手研究再生能源製氫可行性。
沃旭能源看中南韓第三大城市仁川附近海域,希望能在該地區開發高達 1.6GW 的離岸風電,一切順利的話希望能在 2026~2027 年商轉,不過時程仍取決於許可、購買協議和最終投資決定,沃旭新聞稿指出, POSCO 與相關企業將會支持沃旭的計畫。
南韓總統文在寅 2020 年 7 月在國民大會發表的「南韓新政」有關,南韓計畫在 2025 年內投入 160 兆韓圜(約 1,329 億美元),挹注包含人工智慧、5G 網與電動車等數位新政、綠能新興產業,更表明要在 2050 年實現碳中和。
其中南韓還希望在2030 年前,善加利用三面環海的地理優勢,成為世界前五大離岸風電強國,風力發電裝置量從 124MW 增加到 12GW 。為此他們也在今年二月提出 430 億美元、容量 8.2GW 的離岸風場計畫。
目前為了擴大離岸風電設置區域,也有廠商看中浮動式離岸風電。先前 POSCO 也與南韓 SK 工程建築公司(SK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簽署備忘錄,一同開發浮動式風機架構獨立模型。
而 POSCO 與沃旭能源往後的關係將建立在現有的基礎上,過去 POSCO 已經向沃旭能源供應超過 10 萬噸以上的鋼材,包括沃旭在英國的角海一號(Hornsea One)風場。未來也會攜手對再生能源製氫進行可行性研究。POSCO 資深執行副總裁Chung-son Chon 表示,公司正努力挖掘綠能製氫的商業機會。
氫被國際能源署(IEA)稱為多功能能源載體,可以用於工業和交通運輸等產業,而在綠能製氫中,主要是透過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電力電解水,製造出氫氣根氧氣,有別於現在常見的化石燃料製氫,較為環保但是成本高昂。
目前許多大型公司已經透露有再生能源製氫的發展方向,好比上周杜拜也出現中東與北非第一座大規模太陽能製氫工廠。
- Denmark’s Orsted to work with South Korean steel giant on offshore wind, renewable hydrogen
- Ørsted and POSCO sign MoU to strengthen collaboration on offshore wind and renewable hydrogen in Korea
(首圖來源:pixabay)